查看原文
其他

“三打白骨精”作文引发的悲剧:事件中的三方,究竟错在哪?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婚恋两性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近日,江苏小学生缪同学坠楼身亡,引发网友关注。


据报道,在上了两节作文课后,缪同学出了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结束了10岁的生命。而她坠楼的导火索,就是老师对她写的一篇关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的“痛批”。


目前,网络大V 六神磊磊、和菜头等均已发声,发声集中在声讨老师的不当、同学家长在微信群的言辞等。


这场因为“三打白骨精”引发的不幸和波澜,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打家长群里点赞的家长们一杯咖啡


首先,先来打一打,“三打白骨精”事件中,本来最无关系,但是最让舆论感到愤愤不已的同学家长,即事发后,在家长群中表示,老师没有错,并为此观点点赞的家长们。




有不少人,对这一举动十分反感,十分“冷血”,并且解读为是这些家长出于讨好老师和拍马屁的需要为之。


我不清楚这些家长在看到这些网友的评论之后,会对自己之前的点赞举动有一些什么反思。但至少我想,这不是他们当初点赞希望达到的结果。


我还是很想从更善意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点赞和发言。


我认为,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孩子的自杀和老师主观的意图是没有关系的。在他们看来,老师批改孩子的作文,并不是希望让孩子去死。如果老师批改作文,主观是希望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包括对文章“正能量”理解的角度,这是履行老师的正常职责。既然老师是在尽本分,那就没错。


其实,这样的论调及引发的舆论反响并非孤例。有许多的网络事件,事发之后,就有不少人发表类似的观点。比如,有一些事件涉及某明星,有粉丝便就此澄清,此事和明星无关,明星并没有犯错。而类似这样的行为,即便明星本人确实没有犯什么错,却也被很多人理解成“控评”,并引发极大的反感。而这一“三打白骨精”事件中,齐刷刷的一排排“点赞”,和这些“控评”是多么形似!当然,会引发反感也就不奇怪了。




为何这样的表态,令人厌恶?


这些人的“对错”,其实是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目的论是指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应该看本身的目的是好还是不好。


比如,袁老师批改作文,这些家长的解读是,这本身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至少说本意并不希望导致孩子的自杀。所以,既然没有这样的意图,那老师就没有错。


在这之前,我们社会也因为某大学生作弊后自杀引发争论。有观点就认为,老师抓作弊是履行职责,既然这个出发点没错,所以老师就没有错。这其实也是目的论的视角。




但是,目的论并不是对是非对错的唯一的解读。如果我们从结果论的角度去解读一件事情,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结果论指的是,评价一件事情的好坏,应看最终造成的结果如何,跟本来的意图如何没有关系。


那么,用结果论的视角,袁老师批改作文,不管有意无意,直接或间接,现在的结果是孩子自杀了。这肯定不是一个大家乐见的结果。


我们前面谈到的作弊后自杀事件,不管抓作弊的本意如何,但最终结果是导致孩子自杀了。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可以说道出了“目的论”和“结果论”的差别:我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



“我不杀伯仁”是目的论的视角,“伯仁因我而死”是结果论的视角。


其实,有很多事情,如果仅仅从目的论视角,可能跟当事人没有半点关系,甚至都不需要你做什么,但是从结果论的视角看问题,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果论的角度,那就不能简单用“目的论”来撇清自己的责任。


当然,“目的论”和“结果论”都是看待事情的维度,本身不存在谁就是绝对正确、谁是绝对错误。这给那些固执地认为只有一套“对错”标准的人,提了一个醒:你认为一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不代表就是事情唯一的维度,而跟你从哪个角度审视有关。


对于坚持“目的论”的这群家长来说,在这个时刻,不妨换位思考,从“结果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会看到一些什么。


可以看到:


这个孩子,因为这一作文受到批评,情绪崩溃,选择了自杀。


虽然“我不杀伯仁(孩子),但伯仁(孩子)因我而死。”


从注重结果的角度,确实发生了令人惨痛的结果。对这个结果,应该首先予以同理心,而这恰恰是与你视角不同但人数相当多的“结果论”者非常关注的。


而且,对当事人而言,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冷静地用“目的论”看问题呢?势必他们更关注,也只在乎“结果”。


如果这个时候,坚持还用“目的论”看问题,势必让人觉得“冷酷”,而且有极力撇清责任之嫌。




我更愿意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跟我们大部分网友一样,都不是冷血的。而且,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在同一个班级上,比起我们大多数的人,他们其实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他们当不至于冷酷到要让自己的孩子陷入非常糟糕的局面而不顾。


我有看到,在某个家长试图从“结果论”的角度表达“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对老师的认可和对学生的悼念应该分开,现在点赞是不合适的”,在这样的发言之后,也有不少的家长跟帖表示支持,而之后便再也没有这样“点赞”的截图。


这样的及时提醒,对坚持“目的论”的人来说,可谓非常可贵。我相信,经过提醒他们是会有所反思和改进的。


二打批改作文的袁老师一杯咖啡


其二,我也想“打”一下这个袁老师,对这个语文老师说两句。


我相信,现在的袁老师一定悔不当初,后悔自己红笔批改的这样一篇作文,引发孩子的死亡,搅动如此大的轩然大波。



对于网传的很多关于她的丑闻,包括她要如此批改文章的动机猜测,在目前无法予以证实的情况下,我不愿意误伤他人,故而先不做评价。我们要有勇于揭发《熔炉》的精神,但是也要怀有自觉抵制陷入《狩猎》陷阱的警惕性。


我依然想从比较善意的角度去进行她的批改行为。


会让我非常惊讶的是,一个老师会花如此大的篇幅去修改一个学生的文章。要不是对学生特别有意见,更大的可能是,她对这个学生其实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对她有特别的期待,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逐字逐句阅读她的文章,并且用心批改。


要知道,要批改一篇文章,是非常耗费心神的,比自己写一篇文章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的去了。如果只是希望打压对方,其实完全可以就写个不好,打个低分。


有人从批改的好不好角度出发,提了很多意见。比如和菜头和六神磊磊等人,都是文章大家,他们对于文章的点评,我是没有什么意见的。但是我也想善意提醒,这毕竟是一个小城市里的小学校,师资力量不可能和这些文章大家匹敌。


这大概就是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因为能力更强的人,过去是没有太多施展才华的去处,现在可以往一线城市发展,或者做个自媒体大V写文章,甚至视频网站去录课,哪里会屈居于小学讲台讲课?况且,如果把这场讨论变成语文课的具体是非,可能格局就做小了。




我能够看到的是,如果是老师是善意的,那这位袁老师,其实对孩子是非常看重的,也只有这种看重,才会让她想尽办法,花大量的时间用心在这篇文章上。我相信,她不大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文章都如此用心。


如果她的本意如此,那这件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人间悲剧:


站在老师的角度,我看重你、欣赏你,我是希望你能够表现的更好,所以我才花了更大的力气想帮助你。


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我认为你对我的关注是一种挑剔,是一种打压,是一种针对,甚至是一种羞辱,然后,我受不了了,如果不是自杀,我也会反抗之。


这样的误解引发的悲剧,少见吗?


并不。


家长之爱子,老师之爱学生,领导之爱员工,在这样具有明显地位不对等的关系之中,多少都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韩国电影《思悼》讲述了朝鲜王朝时代一对王室父子的真实悲剧:对于儿子期望非常高的父亲,用屡屡打压孩子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期许,其结果是导致儿子精神崩溃,并且反抗父亲。


我自己也是一个团队的领导。在曾经的管理中,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因为我比较赏识一些员工,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从我的角度出发,是更愿意给予他们悉心的指导。


然而,这种善意在别人的心中,可能走了样,变成“只看到你总是在针对我,怎么不去批评其他的人”,他们没有看到的是,我不批评那些人的原因,是因为我也就没对他们有太高的期待。


赞美可以常常有,但是批评一定要谨慎。特别是如果你的批评,本意其实是希望让对方更好。人的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一些不经意的批评,可能就会伤及脆弱的自尊,导致完全感受不到对方的善意。


因此,爱一个人,和指出对方可以改进的地方,一定是要同步进行,并且要把握好尺度。这些年之所以要普及“正面管教”,正是看到了在许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许多家长和老师出于对孩子的关怀,提了不少意见,但其结果却导致孩子与自己的关系愈发疏远和对抗,因此才希望大家都能学会如何在表达爱意的同时,也能帮助对方做得更好。


当然,这也是这一事件,如果围绕老师的种种争议得到澄清之后,真正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袁老师与其用红笔一大滩地涂写,不妨和这位同学好好交流一番。很多时候,特别是批判性的主题,文字表达是不如口头表达来的更妥当的。口头表达,可以把你对她的欣赏和“我希望你更好”的疼惜用许多非言语的信息表达出来,相信孩子会更加能够接受你的指正。


藉此机会,我建议所有人都学习一下如何去赞美和责备,这里推荐这本书给大家《赞美和责备》。



三打选择自杀的小朋友一杯咖啡


最后,也想对已经故去的这位缪小朋友说几句,同时也心疼地“打”一下。


我看到你写的读后感:


“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确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首先,你很有思想,能够看到“三打白骨精”故事的深层部分。但是,我想告诉你,“三打白骨精”还可以告诉你别的或许对你更受用的东西,如果你更早明白这些道理,或许就不会引发后面的悲剧了:


孙悟空所面临的局面是什么?


他碰到一个没有主见,也缺乏是非善恶分辨能力的领导唐僧。


他碰到一个虎视眈眈,一直试图暗害他人的对手白骨精。


他还碰到一个自私自利,习惯扯后腿的同事猪八戒。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坚持打了三次白骨精。



这件事,还可以给你什么启示:


1、孙悟空的坚持,是因为唐僧吗?唐僧本人可从来就没有这种善恶是非的分辨力。可见,他并不是盲从的人,他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即便别人反对,他也无所谓。


对你而言也是如此,如果你认为自己说的做的是对的,那就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别人对你有不同意见,就选择放弃,更不应该放弃自己。


2、孙悟空不仅是坚持一次,而是多次。


“三”在中国古语中,其实是多次的指代。可以说,三打白骨精,意在指,多次受挫,多次站起来,继续努力。孙悟空没有因为一次的挫折,就选择放弃,选择打道回府。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会经历的挫折也会很多很多,很少有一件事,大概是一开始就会成功的。要做成一件事,或者要让别人相信我们所说的话,很多时候都不只要尝试三遍。


对你而言也是如此,遇到挫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次挫折都不能打败你。


3、孙悟空不怯战,但也不恋战。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该怎么做?孙悟空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他并没有和唐僧一言不合,就受不了了,跳下楼去。事实上这个沟通的过程,对他们关系的进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最终唐僧还是没有站在孙悟空的一边,但是孙悟空可以说已经尽心尽力,无怨无悔。更重要的是,他在唐僧决定跟他决裂的时候,也没有自甘堕落,另外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存。


孙悟空并不害怕对抗,但他也没有恋恋不舍,一定要跟对方搞个明白,争个是非。对你而言,也要明白,别人不认可你、不喜欢你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认可自己、喜欢自己,要给自己找一个能够继续生存的去处。用过激的对抗,包括以死明志,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而且,你要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当别人幡然悔悟的时候,说不定还要回过来找你。唐僧后来不正是如此吗?所以做人一定要看长远,要有耐心啊!


当然,这位小朋友是看不到了,颇令人遗憾。这段话希望那些也因为感到被人误解、屡屡受打压的人有些启发吧。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请”弗洛伊德解读《绿皮书》,也回答“黑人弗洛伊德之死”

“孩子每次玩都要我陪着怎么办?”|九个技巧让孩子学会独立玩耍

钟美美:他们可以让你删掉视频,但你不要删掉心中的正义感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用童话故事《理解边缘型母亲》:如何解读和摆脱畸形的母女关系

当依恋发生“逆转”:不安全型依恋者如何改善与老年父母的关系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线上公益学习报名|啃书帮:共读《精神分析心理模型》(附抽奖)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