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仝卓事件目前的讨论都搞错了方向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因为在直播间曝光自己曾经以“应届生”身份报考一事,25岁的艺人仝卓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最近一段时间,经过有关部门调查,帮助其修改身份的继父及相关人员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可算告一个段落。


近日,仝卓本人也在社交媒体发了余华《活着》一书的封面,表示自己读完此书之后感慨良多。这是一本本身也就有“坑爹”情节的小说,再加上这个意味深长的书名,我相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近期的心声。希望他能够坚强一点,人生的道路还长,千万不要想不开。




在事件爆发阶段,我就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但是考虑到那时还在调查中,不宜混淆焦点,也不想被人拿来“利用”。所以,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特撰此文,希望给关心此事的网友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我的核心观点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关于此事的自媒体文章,都搞错了事件三个重要的方向。


具体来说:


1、事件的起因即所谓他傻傻的“自爆”究竟是怎样的?该怎么看?

2、如何看待他父母对他的“帮助”?

3、这件事真正不公平的地方是哪里?


在表达我的观点之前,首先想先澄清一点。在这事件之前,我本人都不认识他,更谈不上是他的粉丝。只在事件之后,去了解了一下他,才知道他有不错的歌喉,是个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歌手,和一般的鲜肉歌手有所区别。


所以网友不必留言质疑这是粉丝的“脑残言论”。而且,诚如我很早写过的一篇文章所述,一个人是什么身份和他的发言质量其实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判断发言质量还是要看论点和论据的质量。如果只会扣“身份”帽子,却不能就论点和论据发出质疑,只能说明你也默认论点和论据其实是没问题的。


特别提醒,这篇文章的观点不一定是你能认同的。但是,很感谢你能够打开,也希望你能用包容的心态,去了解下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哪些新的看法。


1、仝卓自爆其短是“傻子”行为吗?一杯咖啡


在不少自媒体文章笔下,因为在节目中主动曝光了自己修改身份参加高考一事,仝卓被描绘为一个大傻子的形象。



如果你只看到这一段叙述,你也会觉得这个人情商太低。然而,既然我这么说,那就说明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被动接受了某些账号的统一口径。


当我好奇地了解了整个事情之后,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对仝卓本人是比较同情的。


他怎么会提及这点的呢?实际上,是因为在他的直播间里,有一个粉丝表达:高考在即,但是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还是没有调整好,非常害怕高考失利。


今年疫情的缘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冲击,高三、初三学生大概是年龄最轻,但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批人。


我相信,像仝卓直播间里这样的高考生,并不在少数。因为疫情不稳定,高考时间的变化,复习节奏被打乱,他们很多人都陷入考试焦虑中。


这确实是一群非常需要整个社会各界予以关注的群体。成年人还有一些社会摔打的历练,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从小到大都是顺风顺水的,突遭巨变,确实需要更多的关心。


学生本身就是明星粉丝的主要群体,很渴望获得来自偶像的加油打气,这是人之常情。对仝卓来说,如果他对此无动于衷,我估计也就客气地说一句,你要加油,就结束了。


关键就是,他还当回事了。


为了更好地激励的高考学子,他采用的方式是告诉别人,自己也曾高考失利,但是没有放弃自己,第二次继续,意在告诉那些害怕失利的人不要把人生赌在一次考试的成败,人生还有转圜余地。



如果不是有修改身份一事,我觉得如果媒体找到这个角度并予以报道,对这一届高考生来说,其实是正面激励:


一个知名艺人的第一次高考也失利了,但没有关系,大家并没有看不起他,在大家的帮助下,依然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等于“无意间”泄露了自己是复读生的历史,然后被有心人继续深挖。


我不是说他修改身份是没问题的,只是想表达,他会提及这一段,在我看来还是比较自然的。其用意完全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是愚蠢自爆,相反,这恰恰是他的本质并不坏的体现。


看得出,他是真的希望能够给高考学子加油打气,而且比起那些只是说些漂亮话的鼓励,我觉得这种“现身说法”会更具有说服力,也更显真诚。


很可惜的是,这件事情本身的起源竟然没有太多人去关注,对于这一批高考考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更被直接忽略了。


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引发这件事情爆发的那个高考考生,她今年还能好好的高考吗?她肯定会很自责,因为她的这个问题导致自己的偶像,几乎就不太可能再有机会登上主流艺术舞台了。


所以,以下一段写给仝卓,以及那个高考考生。


一个人说什么往往是无心的,但听者“有意”,导致你本来无心的甚至是善意的表达,就会被人找出问题。说出去的话,其实就不属于你了,这是人类表达的宿命。特别是公众人物,所有的言论都会被放大检视,仝卓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粉丝们,如果爱他们,请尽量不断提醒他们这一点:不是所有来听你说话的人都是你的朋友,都会对你友好的。


另外,希望这些自媒体号,能够多给这群高考生真正的关心。不求你做太多,至少不要比你们口诛笔伐,看不起的仝卓做的还要少,是吧?




2、如何看他父母对他的“帮助”?一杯咖啡


当然,不管是不是有心人放大,毕竟是他自己的“失言”,也必须为自己的过去承担责任。相关各方,也难辞其咎。


但是事情的走向却令人遗憾,那就是从对他本人的关注、对事实的关注,开始转移到对他复杂家庭的“八卦”。


他的家庭确实是比较复杂的。只要看他的名字变革就知道,一会是跟着亲生父亲的姓,一会是跟着母亲的姓,后来又跟着继父的姓。


仅这个细节,便可以猜测,这是一个值得心疼的孩子。他需要做多少心理建设,才能不断适应一个个新的身份,建立一个个新的自我认同?




但是,即便他是公众人物,只要他自己无意自爆,其实他家庭的秘密和细节不宜对外公开。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成员都是非社会公众人物,更无被公众闲谈议论的义务,更不要说去猜测其生父究竟是谁这样多少有点羞辱他人的内容了。


早些年,在内地媒体圈,骚扰公众人物身边人,八卦他并非公众人物的家庭成员,这种只有香港、台湾地区的“狗仔队”才做得出的事,是被深深鄙夷的。这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很少有人对此质疑和批判。这种舆论生态向“差生”学习的发展,令人悲哀。


既然谈到他的家人,不妨就来说说他的父母。


我先做个基本表态,他父母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一件不对的事情也可以有很多角度的解读。


首先要澄清的是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一个人乱穿马路是不对,杀人放火也是不对的,但是这两个“不对”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危险性和严重性是完全不同的。


仝卓这件事到底有多严重呢?



很多人把它称之为高考作弊舞弊,恕我很难同意这种概括。高考作弊、舞弊更多指的是在考场中,有泄题等影响到考分的不当干预,这是实质性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


在这件事情中,仝卓有找其他的人代考吗?


并没有,特别是像他这样的艺术类考生,要自己真人献唱的,还真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替代。


最近关于“冒名顶替”上大学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些地方甚至爆出有几百例类似的情况。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高考舞弊。


仝卓有“冒名顶替”他人吗?并没有,他还是他,还是要凭本事参加各种考试。


他唯一有争议的事实是,因为他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成为了所谓的“往届生”,在有些学校,这种身份的人是受到“歧视的”,并不被允许报考。


但是,这个学校又是他很想去报考的。于是,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他的父母才为他安排了这一切。


讽刺的是,他原本想以“应届生”入读的学校并没有进,他后来入读的中戏,没有这种歧视性规定,也就是他的这顿操作,后来并没有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无论从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还是从最后的结果,我看不出这件事情造成了多大的实质问题。




总结一下:


孩子想考。


孩子也有实力可以考。


孩子能不能考上其实我也管不了。(事实上,最终他没有用上,正说明他父母也没这个本事安排入读)


孩子现在就差这个身份问题。


那么,如果我有人脉,可以帮他搞定这点,我是出手帮助,还是不呢?


问题归纳一下,其实就变成这个问题。


试问一下,如果你是仝卓的父亲,你也有这个能力,当你发现孩子现在面临这样的处境,你会作何?


试问一下,你如果是仝卓,你知道父亲也有这个能力,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这个身份,你会作何想?


从制度规范的角度,这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又不是不能理解。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还是继父为继子做的事。


我看到不少人在得知是继父所为之后,都留言表示,这是一个好继父(虽然他们对事实本身,也持批评态度)。


我理解,大多数的网友,其实从人情世故的角度,都还是可以理解,甚至感到有些钦佩。毕竟,大家心目中的重组家庭,大多都是撕逼,哪有这样和谐的。



当然,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仝卓现在的家庭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至少这个一直处在身份认同危机中的男孩,最终还是有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归属。


想对仝卓说两句。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仝卓你都要深深感谢这位继父。其实,很多人对你本人也没有那么多敌意,但是,你能够有这样一个有能力,也肯照顾你的父亲,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更何况,这样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可能就是他们可望但不可及的:他们的亲生父母恐怕对他们都不好,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外人继父会如此善待孩子。


而你,不仅有才华,有颜值,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好爸爸”、好家庭,怎能不羡煞旁人?


当然,他们不能理解,你多么艰难的多次转换身份认同,并且这客观上对你造成了不少影响(第一次高考失利?),恐怕这也是继父一顿操作,试图弥补的真正原因吧。


必须指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许多父母亲从小都在为子女安排各种处于“灰色地带”的超车。


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里获得更好对待,多少家长私下给老师送了红包。


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有多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竞赛班。


为了让孩子这个简历上更加丰富一点,动用了多少各种各样的关系,找一些亮眼的实习实践的机会。


多少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父母亲花了大的力气推动而成的。


多少孩子的第一次创业,是父母在背后找人扶持。


假设你的家里或者你的家族里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你没有站出来阻止,那么在批评仝卓这件事情上,就不要那么双标。


假设你的内心深处对这样的“照顾”是有憧憬的,那么在批评仝卓这件事上,你需要反思的是自己。你不是真的恨他,而是恨你不能成为他罢了。



站在这个角度,其实真正值得讨论的是:


作为父母亲,当孩子碰到类似处境,怎么做才是对他更好的?


遗憾的是,这么有价值的话题,竟然都无人发起讨论。


我想说的是,这样一种人情社会的模式,对于那些确实家庭条件比较一般,没有这样资源的人,是一种剥夺。


你用了各种方法来讨好自己的孩子,你的家庭是更和睦了,但是别人的家庭呢?


你的孩子有你的加持,别人没有,起跑线上,凭什么有人开车,有人只能裸跑?


这就是仝卓事件,本来是一件不算很大的“照顾”,却引发集体爆发的真正原因。因为他唤起了很多无权无势的家庭和个人的无力感和被剥夺感。


而这种社会情绪,已经是仝卓和他的家庭无关,也不是他们能够撑得起来的。实话实说,他们家这点事情,还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剥夺”。但是这种对“剥夺”高度敌意的社会情绪,值得引起社会掌舵人警惕和重视。


当然,还有另一层并不显而易见的剥夺。


这对那些看起来“超车”的孩子,其实也是一种“剥夺”。因为他们接受了你的帮助,以至于他们总觉得在一些关键的时候,父母会施展“魔法”来帮助自己。他们认为一切来得都是理所当然,他们不知道,其实自己就不能独立处理问题。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悲剧。



当然,对仝卓来说,这一次的事情不见得都是坏事。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人生道路如果都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也能拿出一些精品,但是不会很深刻。现在没有了父亲的庇佑,一切要靠自己从头开始,这番历练,对他而言,反倒有可能会创作一些非常深刻的作品。


3、这件事真正不公平的地方是哪里?一杯咖啡


既然都谈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谈谈,这个事件中真正被大众忽视的一个大方向问题。


很多人觉得仝卓修改了身份,就不公平了,所以站出来反对。其实,这是一个看似冠冕堂皇其实搞错方向的提法。


我想用一个例子来做说明。


某工作岗位要求是三十五岁以下可以投简历。实际上,这个工作性质和年龄关系不大,36、37也都可以做。


某女除了年龄,她的能力、学历、身体都符合条件,为了能够去这个地方上班,她找人修改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改成了34岁。


因为她看起来也比较年轻,所以面试官也没有发现。于是,她被录用了。



好了,现在问你:


你是会觉得这件事情上,她修改年龄是违反公平吗?


还是,你会首先质疑,设置35岁以下这个条件,才是真正违反公平的?


如果你回答说,设置35岁以下才是真正违反公平,她修改年龄只是面对这种不公平做法的无奈之举,那么你就比较能理解仝卓事件的真相了。


仝卓事件其实也是如出一辙的。正是因为有些学校竟然把历届生和应届生作了差别待遇,这才导致了在能力上其实都没有问题的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


这样一个差别待遇制度,其实是把所有可能符合能力的往届生全部排除在外了。仝卓家庭是有本事,挤了进来,对这些往届生来说,好像是“不公平”的。但是,对往届生来说,是会非常厌恶仝卓,希望把他打倒呢,还是希望本身就不要如此区分,大家都能够公平竞争呢?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如果你真的希望呼唤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我希望你能够跟我一起呼吁,必须要根治这种应届生和往届生差别待遇的做法。


同样,请你跟我一起呼吁,求职的35岁歧视,这种比比皆是的不公平,也应一起检讨。


还有,对已婚未育群体的歧视,这种处处可见的不公平,应一起声讨。


如果你只是反对仝卓,只是反对为了对抗这种不公平制度不得不“铤而走险”的人,却不去抵制这些不公平的制度,只能说明,其实你根本不在意公平不公平。


大概率只是在守护一个对你自己可能更有利的不公平制度罢了。


因为这些制度保护了所谓应届生的权益、35岁以下年轻人的利益、非常年轻的未婚群体的利益,而牺牲掉了其他人的权益。


你们站出来反对,只是因为有一个人竟然能够打破这个本身就不公平的制度,所以你们要把他给干掉,为了让这个不公平制度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这么说的话,其实你没有比仝卓强多少,一样也是“剥夺”者,并且以“我是合法”(因为有不公平制度的保护)为名。这就更可恶了。



如果你觉得你其实是想争取公平,那就从制度公平检讨做起。


事实上,仝卓本人就是检讨应届生和往届生差别待遇的最好例子。


差这一岁,对他的唱歌表现,有影响吗?


没有。


甚至,他的水平比很多他一起考的同学要高不少。要知道,艺术生本来就是要年轻的更好。他作为往届生,本来就有劣势。


如果他这样的考生,因为制度关系被排斥在外,这有什么公平可言?


如果能力差,通过一些方式混了进来,比如把一些有能力的人排斥在外,这才是不正常的制度。


现在,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差别待遇就是存在,而且还让人迫不得已,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修改身份才能参加其中,如果看过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会发现,仝卓事件,其实也可以拍成同一个主题的中国版,因为这实质都是对制度不公平的一种辛辣讽刺。



因此,把仝卓抓出来,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不仅是仝卓和他家庭的悲剧,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


当然,如果看了这篇文章,还有人继续通过批判仝卓,试图维护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恐怕是更大的悲剧吧。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自我成长”、“社会热点事件心理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三打白骨精”作文引发的悲剧:事件中的三方,究竟错在哪?

欧文·亚隆89岁了:当死亡焦虑来袭,该如何直面死亡?

为何封闭情感,让自己看起来无懈可击?|隐匿性抑郁症的9大来源

钟美美:他们可以让你删掉视频,但你不要删掉心中的正义感

《蝴蝶梦》:活成别人影子的“追光者”,如何成为“发光体”?

用童话故事《理解边缘型母亲》:如何解读和摆脱畸形的母女关系

当依恋发生“逆转”:不安全型依恋者如何改善与老年父母的关系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To 想脱单的你|参加访谈,让心仪的人主动来找你!

线上公益学习报名|啃书帮:共读《精神分析心理模型》(附抽奖)

公益招募|<学会评价:赞美和批评如何恰到好处>心理研修课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