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焕英是李焕英,你妈是你妈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家庭亲子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0-2021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据《福布斯》杂志15日的报道,如果《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超过8.21亿美元(53.02亿元人民币),贾玲将成为世界票房最高的女导演。从目前国内的预测来看,很可能会超过这个数。


不过这恐怕并不是贾玲最看重的成就。她不是为了做导演才来拍李焕英的,她是为了拍李焕英才来做导演的。


很快全世界都将知道贾玲的妈妈叫李焕英了。还能有什么表达方式,比用一部以其名字命名的高票房之作,能更好地告慰这个在女儿贾玲“给自己长脸”之前就已经去世的母亲呢?



如果从制作水准、拍摄手法、叙事复杂度等考量《你好,李焕英》,我认为现在的好评有些虚高,但是如果从真诚度来评价,那么贾玲努力走出母亲意外离世之痛、表达对早逝母亲“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思念之情,足以在一场大疫情、大变故后,激起最大公约数的情感共鸣,不会有人怀疑这是为了讨好观众所铺设的桥段。


然而,如果你只能看到这些,只为之流了流泪,那这部电影你恐怕只看懂了50%,而这篇文章将为你解析另外50%的内容


而这一切,要从李焕英是李焕英,你妈是你妈说起。


一、李焕英不仅仅是你妈一杯咖啡


皮孩子的身后,有一个操不完心的老母亲。然而在孩子长大成人、懂得孝顺父母之前,老母亲就离开了人世,留给孩子一辈子的遗憾。


虽然是用“穿越”题材来演绎,但是《李焕英》故事的初核还是很“传统”的,触动的就是中国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敏感神经:


母亲突遭车祸,在弥留之际,贾玲饰演的贾晓玲发现母亲李焕英这辈子就没有开心过,所以回到过去,帮助母亲开心。



然而,我们不禁要发问:


为何许多人要等到“亲不待”这一天才遗憾?


或者为何子不能早点“欲养”,非要说这种“事后”话?


我认为,这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感恩之心,至少这种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想法,或许要到很晚才会形成。


对大多数人来说,总觉得这种父母养育之爱是理所当然的,却不知其实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爱自己的孩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还不够好、还不够多,却不知道其实很多父母已经竭尽所能在奉献。


有一部分人等到自己做了别人的父母,从也不太感恩自己的孩子身上“踢到脚板”,才开始渐渐悟到,其实自己的父母或许也会有“踢到脚板”的感觉。


还有不少人或许就要等到父母渐渐飘零,当这种爱已经不复存在之后,才真切地感知到他们给自己的并不是永恒的。


这些年,为了帮助更多人有“感恩之心”,各地都在推行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如一排排的小学生蹲在地上,给父母洗脚、磕头,甚至有些以宣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机构,其主要的宣传策略就是让孩子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从而赚得盆满锅满。


然而,越是如此强调,越是反映“感恩”的品质其实是比较稀缺的,更多人不懂感恩才是残酷的真相。


而且,我认为,以为跪着洗脚、磕头就是“孝顺”、就是懂“感恩”的这类做法,恰恰是对“感恩”的误读,或许也是因为这种误读,才让更多人不懂感恩。


因为这些做法,其实是封建糟粕,是权力不对等、人格不对等的体现:


1、父母施加的爱在这里成为了一种权力控制的手段。


因为我对你这么好,所以我就要你怎样——这违背了施恩是源自自觉自愿,而感恩出自内心自觉自愿的本意。


当然,“被控制感”总是令人不爽的,反抗也就接踵而至。


2、父母施加的爱让对方人格和能力均低人一等。


因为我对你那么好,所以你可以不用怎么样——过多的爱和付出,也剥夺了一个人自我成长和自我负责的意识。


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反过来看也意味着,父母要为我的一切负责。


当然,这种模式之下,很容易导致亲子的冲突,所谓:父母总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也总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3、父母施加的爱,也让父母自己作茧自缚。


这种施恩模式,不仅影响了子女的发展,也会影响父母自己。


跪谢、洗脚等,这些“报恩”的手段和做法,是父母这个人想要的吗?


并不是,至少不全是。


这更像是亲子关系模式下的一场“样板戏”。


因为社会主流定义下的孝顺是这样的,所以要这样做。没有人来问问他们自己:


你想要的是什么?


千万别像春晚小品里那样回答:


我想要你早点结婚!


因为这不是你的需要,这是子女自己的事情,她要什么应该由她自己做主。


如果你要求对方这么做,那么这种关系还是“报恩式”的,是不对等的,是强烈控制的(我要你怎么做),势必会导致关系紧张。


作为父母,或者说作为一个人,真正要回答的,其实是关于你自己的事情,是你的需要。


《李焕英》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的弥补,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报恩式”,而是“友情式”的。


贾晓玲“穿越”过去,回到的时间段就很有想象力。那是她妈还没有成为她妈的时候。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李焕英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李焕英是什么样的人?


她的需要什么?



这两个问题,很多人结婚生子后都自我遗忘了,他们的子女更是不关心。


而《李焕英》认真地提出来了,并在片尾字幕的时候再次提醒: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是一个中年女性,我都忘记了她也有少女的时期。”



是的,李焕英是李焕英,你妈是你妈,这本来就是两个人,不能混为一谈,但是我们忘记这个朴素的常识已经太久太久。


而贾晓玲的“报恩”便是建立在这个基础认知之上的:


我妈这辈子都不太开心(特别是有了自己这个糟心的孩子之后),那么我要让她的生命开心一点——


用专业点的术语,就是满足这个人的自我需要


于是,贾晓玲与李焕英发展成了友情,以平等的友情关系帮助李焕英买电视机、参加排球赛、帮助她接触优秀的异性等。


这些都是贾晓玲站在李焕英这个人的立场,而不是把她当作了妈妈去做的。


当然,比较有想象空间的是,为了帮助李焕英,贾晓玲甚至准备“牺牲自己”:按照一般“穿越”题材作品,总是希望前人不要影响后代的出生,至少跟谁结婚生孩子这件事不要变,这样才有穿越者的存在,才能“报生恩”。然而,在贾晓玲看来,李焕英显然跟其他人结婚更好,所以她宁愿撮合李焕英跟别人,而不是跟自己的爸爸。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一个人不会只在少女时期才有自己的需要。只是,电影的想象力可能也只能局限在这里了,因为青少年时期往往是中国人最具有个人意识的一段时期,可是,当一个人结了婚,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再提自己的需要,别说很多人不能理解,可能连当事人自己也不好意思提。


然而,既然能够理解并接受青少年李焕英的需要,也就要理解并接受中老年李焕英的需要。而且,恰恰是后者,才是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更需要被关照的。


因此,如果你要“感恩”,也请试着去努力看到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并帮助他们达成。这才是感恩,才是孝顺的实质。


二、李焕英当妈后,已经不允许自己再成为李焕英了一杯咖啡


《李焕英》这部作品前面八分之七的分量,都不及后面八分之一的分量。


在故事最后的20分钟里,这个故事的真相揭开了:


观众都以为这是一个女儿穿越去帮助妈妈圆梦的故事,真相却是,妈妈帮助女儿去圆了“为妈妈圆梦”这个梦。


贾玲一路狂奔,边跑边哭的那几分钟,伴随李焕英从小到大对贾晓玲照顾的画面,惹哭众人。


因为我们都在这个李焕英里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李焕英是李焕英,可她在成为你妈之后,她就不再是李焕英了,即便你希望她做李焕英,她也选择做你妈。



我有个来访者,约我主要谈的内容就是关于母女关系的。


由于早年丧夫,她的母亲一个人带大她和弟弟两个人,非常辛苦。虽然她的母亲非常控制型,所以她不愿意跟母亲太亲近,但是内心又非常牵挂母亲。她总是想对母亲好一点,提高母亲的物质生活条件。


但是,母亲却不领情:


她要给母亲买衣服,母亲不满意;母亲节请母亲她吃一顿大餐,母亲也不同意;连约她看场电影,她也扭扭捏捏,因为退票要费用,才勉强答应前往。


因此,她对这种亲子关系感到非常别扭。


我就帮她分析:你母亲这样做,不是不领你的情,而是用她自己的方法来践行“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在她看来,只要她不要这衣服,不吃这顿饭,不看电影,就能节约出更多钱,能够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和她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那个人生轨迹是一致的。


《李焕英》片尾里,李焕英送贾晓玲上车后,自己却从返程的公车上走下来,一个人在雪地里走回家,只为节省2元钱的公交车钱。


《唐人街探案三》中,母亲为了孩子能吃上一碗面,去出卖身体。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父母。


她自己,已经不需要这些“需要”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她的“需要”。


因此,当我们看到“李焕英不只是你妈”,希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当李焕英成为你妈后,她可能也自己不再允许自己做李焕英了。


这是母爱的伟大之处,但是也是母爱的悲哀之处。


一个人的成熟,是能区分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个体。


她既能融入他人,也不会因为融入而迷失自己。


她不会太爱一个人,也不会太恨一个人。


千万不要因为她们甘愿做这样的自我牺牲,就以为她们真的没有跟自己有关的需要。


越是提倡这种自我牺牲,越是沉溺在这种感动中,越是会让一个人放弃做自己,而这会导致她的生命留有遗憾。



而牺牲她生命的那个人,也终究会因此留有遗憾。


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一起时要珍惜,这样离开之时,也就不容易内疚,更不会拖泥带水。

三、让你妈有不做李焕英,甚至有不做妈的自由一杯咖啡


看完《李焕英》的反转结尾之后,再品味开头中老年李焕英和贾晓玲的亲子互动,会别有一番风味。


美剧里的青少年在学校里犯错,是家长跑到学校里兴师问罪,然后老师赔礼道歉。


而我们的文化中,青少年在学校里犯错,是家长被叫到学校里,被老师兴师问罪。


李焕英因为贾晓玲一贯表现不佳,被叫到学校里接受老师批评的画面,我相信很多人的生命力都曾出现过。



同样会让人比较有代入感的是开头那段庆功会上,一群中老年人围在一起,纷纷讨论自己的子女如何如何,上什么学校,赚了多少钱之类。


这让我想起,今年春节期间我自己家族里的一件小事。


我有一位亲戚,很长时间都不主动跟其他亲戚打电话问候。因此,引得不少亲戚以为,她是个比较冷漠,对别人毫不关心的人。


然而,谜题今年春节揭晓了:


原来她是因为成年的女儿,从小到大一直表现比较差,成绩倒数,也没考上大学,后来就一直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而别的亲戚的孩子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因此觉得自己脸上无光,怕交谈的时候无话可说,所以索性就不打电话了。



这两组常见的场景不仅再次证明李焕英们要剥离自己“你妈”的属性非常艰难,也说明我们的文化实际上在强化这种认知,逼着李焕英们,只能成为某某人的妈妈——“母凭子贵”,不仅仅是古代的事,其实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复现。


可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中老年群体的文化属性。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旦结婚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社交媒体的头像全部改成了孩子的照片,名字也改成了某某人的妈妈、爸爸。


而具体到他们的生活,也从那一刻开始,好像就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了,就是为了某某人的妈妈或爸爸这个身份而活着的。


学区房、“拼爹”、“拼妈”,无不是这种文化属性的自然延伸。


而且,我们一直在歌颂这种付出。


这种文化复制是强大的,也是令人害怕的。



我们希望李焕英是李焕英,你妈是你妈。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起一个正常一点的文化,允许他人把这两个角色分清楚的话,试问:


你让这些中老年人坐在一起或者打电话,不谈自己的子女,又能谈些什么呢?


他们只能自觉、不自觉谈自己的子女,并且以此来判断自己的优劣,因为这就是我们文化规定的范式。


你让老师不找李焕英,或者让李焕英反过来教训老师?


教训老师怎么没有好好履行教育合同,才是更符合委托关系的做法,但是在我们的文化框架中,这样做肯定会被千夫所指,会被认为是不负责的父母,他们只能乖乖听训。


当你发现自己的父母,只以你的成就作为自己的成就,以你的失败作为自己的失败的时候,请不要过度责怪他们,也不要感到自责。这是整体文化的锅,个体很难突破这种束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指望现在已经是中老年的李焕英们意识到这点,并主动去改变这种现状了。她们不为这样的文化摇旗呐喊、顽固捍卫就不错了。


希望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在贾晓玲们身上。


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影片,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意识到,在为李焕英这辈人的牺牲精神所感染的同时,也要警惕不要被这种牺牲所绑架和自我感动,更不能反过来要求你妈去成为这样高度付出和牺牲的李焕英。


站在更高的人文关怀角度,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类似这样的牺牲如果继续复制到下一代和再下一代,而不进行“李焕英是李焕英,你妈是你妈”的平衡,只会制造更多的悲剧。


贾晓玲们不应该再继续成为李焕英式的自我牺牲者了,甚至她们应该有权利不做妈妈。


她们这样的选择,同样值得尊重,也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


事实上,当越来越多的李焕英们可以有权利成为真正的自己,那么作为子女的贾晓玲们,也会有更大的权利去实现自己,同时一样可以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妈妈。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家庭亲子”、“影视作品分析”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66个抑郁症康复者告诉你:抑郁是怎样的体验,怎样才能好起来
人生苦短,别浪费时间和吝啬的男人约会。
这个社会应该多宣传毛晓彤这样的女生
180篇精品文章合集|带你回顾2020不平凡的一年
致B站部分男性用户:抵制你们的不是女性用户,而是三观正常的人
“另一个拉姆”马金瑜刷屏:这个世界有不被家暴的世外桃源吗?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中国性学会线上认证学分课:荷兰专家教你做好性教育

平价好课|2021心理咨询师认知行为疗法网络学习招募·贝克百年诞辰纪念版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一杯咖啡重启系列·危机干预公益培训报名

不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批判性思维系统训练课报名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一个深入认识自己的机会:专业心理测试“罗夏墨迹”公益申领

2020夏秋版:职业生涯发展有困惑?来一次专业平价的咨询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