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长的季节》:受苦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6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2023一杯咖啡编辑部志愿者招募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最近的“国产剧之光”《漫长的季节》,不知道大家都看过了吗?我算是对影视剧比较“挑”的人,这次要给这这部剧打个大大的5星好评,从剧本、演技、妆造、打光、转场……这部作品都是上乘之作。

这部悬疑色彩的电视剧,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末国企下岗大浪潮下东北某市的一桩碎尸案,范伟饰演的主角王响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剧,探寻隐秘角落里的沉默真相,便是这部剧的主线。虽然是悲剧作为底色,但是整体的风格是轻快、幽默,颇有喜剧色彩,这一点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是不少人追剧的很大缘由之一。


看完这部作品,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

“受苦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

这世间受苦的人实多,陷入悲伤中难以自拔的人实多,他们大概不太会认同尼采的这句话。

可是,面对苦难,尼采恐怕说对了。

我想从《漫长的季节》入手,和大家分享一下。

本文会涉及一些剧透,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此剧,建议本文可以先收藏一下,以后再读。


“倒霉的不该是我们”

《漫长的季节》中受苦的人太多,基本上除了女主角沈墨的那个变态“大爷”,我没发现哪个人不是苦难重重的。但是,相信大家也能认同,沈墨算是其中比较苦的那位了。

父母早逝,很小的时候就被所谓的“大爷”收养,然后被他所控制、蹂躏、糟蹋。读大学期间,为了赚钱,去夜总会弹琴,之后又被小姐妹出卖,被所谓的“港商”糟蹋。在此期间,“大爷”又跑来骚扰,并以裸照相要挟。


沈身世的悲惨、现状的困窘,以至于让见过世面的警察,都为沈墨的遭遇打抱不平,出手“修理”那个“大爷”。

按照“常理”,这样遭遇的女主,往往是坐等一个大英雄拯救的弱者形象,自己很难独立站起来。

作品也为她安排了两个英雄,一个是童年起就被迫分离的亲弟弟、聋哑人傅卫军,另一个则是本剧主角王响的儿子王阳。

然而,出人意料是,沈墨竟然是这个三人小分队的核心主角。


她不仅出谋划策,把“港商”骗来抓住,而且还手刃了他。

此后,她又如法炮制,把那个为了经济利益把自己卖给“港商”的“小姐妹”殷红,用铁铲三五下敲死。


更不要说,后续把人“分尸”等。

沈墨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倒霉应该是他们”


她没有沉浸在“为何倒霉的人是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的念头下,也没有因为受到伤害就一蹶不振。

她选择了直球还击,让那些给她造成伤害的人,尝尝滋味。

颇有点半泽直树“加倍偿还”、“十倍偿还”的味道。

20年后,她又“出山”,这次是把那个导致她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大爷”,以及在场但没有为自己说过一句的“大妈”,一起送入鬼门关。


沈墨的杀伐决断多少让观众有些后背发凉,她的具体做法当然也不提倡,但是沈墨展现的姿态,终究和我们经常看到的“弱者形象”大不相同,而这种弱者的反击,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期,我们也看到某个知名文化人正在被声讨,起因是性骚扰。我想这位知名文化人应该感到“庆幸”自己还好侵犯的不是沈墨,否则的话,估计小命已经丢掉了。

陷入困境的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批评,觉得是自己哪里没做好,以至于被人“盯上”,进而对自己更加厌恶。于是,他们沉浸在这种悲伤中难以自已,甚至有想结束生命的想法。

一个人被人伤害,就会产生想要攻击回去的想法,但是我们通常的教育和价值观,以及弱者的自我驯化,都自己,这是不可以的,以至于这种攻击就会演变成“自我攻击”。

弗洛伊德甚至认为,“自我攻击”在很大程度上是抑郁症的心理成因。

沈墨向我们示范了,面对受苦受难的人生,也可以不陷于自我归责、自我审判的思维牢笼,而是很清楚地知道,是谁给自己带来伤害,并且伺机寻求还击。


倒霉的不该是自己,而是他们!

多么掷地有声!

当然,怎么让他们倒霉值得商榷,至少我不认为“同归于尽”是值得的,当有更好的办法,让他们堕入地狱,而你可以安然生活。



“向前看,别回头”


如果说沈墨为首的青年三人组向我们展示了面对苦难,如何正视苦难根源,并且用还击来释放攻击性、展示自身力量,那么,以王响为首的老年三人组则向我们展示直面人生真相后该如何应对。

王响,是国企优秀员工,以厂为家,虽然有些大男子主义的父权制通病,但是对家庭、对妻子、对儿子怀着深爱。就是这样一个老好人、老善人,却晴天霹雳地卷入了大时代——企业转型,自己下岗,儿子不幸去世,妻子自杀……

当你与世无争,想要好好生活却不得,这份苦,该如何承受?


龚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梦想靠读书和才华,让自己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没想到企业黑幕重重,自己也被人戴了绿帽子——此后,只能靠开出租过日子,陪着一群鸽子打发时间……

当你想凭着自己的才华获得一席之地却不得,这份苦,你该如何承受?


马德胜,是警队的得力干将,但是他的能力却不受认可,大案要案之际,自己明明已经找到了案件线索却被上头告知不准碰了——此后,只能跳跳拉丁舞,寻求做个“舞王”……

当你想好好做一份工作,但别人就是投闲置散,这份苦,你该如何承受?


这三个岁数加起来估计要200岁的老头,虽然命运多舛,但是他们所展现的姿态,却没有太多苦难和悲情,相反,他们热爱生活,跳跳舞,玩玩鸽子,也不把悲苦放在脸上。

今年已经50多岁的摇滚歌手张楚最近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年轻的的时候喜欢悲剧,年龄大了以后发现,悲剧就是人类的本质,那还老提悲剧干嘛,现在的自己,更喜欢的是给自己找些快乐

悲剧就是人类的本质。

一个人受苦,往往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幸,一群人,甚至所有人都在受苦,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苦难如果谁都逃脱不了,那剩下的便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类的本质”。

你可以哀哀怨怨,埋怨老天不公,当然也可以选择,力所能及过好每一天。

有人说《漫长的季节》是在用喜剧的外壳讲悲剧,这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恐怕更准确的是,悲剧和喜剧组成了生活的全部,既然悲剧已经注定,就别再让喜剧也落幕了。

或许,正是因为悲剧已经注定,所以我们才要努力让喜剧更加持久一些。


电视剧结尾之际,王响的那句“向前看,别回头”,很多人理解成不要被过去所困、要勇敢翻开新的一页。我不这么看。

一个人有这么悲惨的人生境遇,你告诉他“翻过去”、不要回看过去,他就不会看了吗?也太轻飘飘了。

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向前看,别回头”是指:

一是,你可以对当下的处境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

具体来说,王响和他的老伙伴,一直没有放弃追求真相,他们即便体弱多病,也在努力破案,这种探究精神,是他们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动力。

这不是“沉溺过往”,相反是一种看清事情不可挽回但是真相依然要寻找的“向前看”。

对很多人来说,把事情弄清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自己的人生会过得稀里糊涂。

相反,不去探寻可不叫“向前看”,反而是对生活“埋头不看”的鸵鸟主义表现。

二是,接受有些事是勉强不得。

龚彪很努力想把生活过好,但是婚姻始终是两个人的事情,在女方表示不愿意过下去之后,他没有死抓不放,选择放手。

王响晚年和原厂的女同事有暧昧,但是因为他忙于查案,疏忽了经营两个人的关系,女同事开始和其他人约会,他也能理解,并祝福对方。

“别回头”,就是不要过分执着,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比起一味悲伤,尽量活好每一天,尽全力争取自己能争取的,也接受那些自己力所不能及,是看清人生真相后的苦难人向前迈进的力量。



“打个共鸣的响指吧”


最后,再说回到沈墨背后的两个男人,傅卫军和王阳。

不少网友更喜欢傅卫军。这恐怕是因为傅卫军更痞帅一些,而且前后有反差。他本来就是以小混混形象出现,没想到后来变得柔情,最后还自我牺牲了,相比之下,王阳显得更乖巧,始终在挣扎纠结,没有那么洒脱。

但是,我更偏爱王阳一些,他能给苦难中人的启示也更多。


傅卫军说到底和沈墨有着亲缘关系,其牺牲虽然“伟大”,但是试想一下,他如果真的置之不理,观众又会对其有什么评价呢?而王阳,是没有这种血缘“包袱”的。

我想这也是他比较挣扎犹豫的主要原因:退一步,他是真的可以置之不理,过好自己生活的,你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他还是放不下,毅然决然地趟了“浑水”。他的自我牺牲,比傅卫军的要更加纯粹。

该如何看待王阳的牺牲?

这恐怕不是很多网友的一句“恋爱脑”能够解释的,而是出于对一个受难女孩,以及她背后受苦受难的人的本能怜悯和关怀

这种怜悯和关怀,当然出自王阳良好的家教。

电视剧一开篇,其父亲王响给人的感觉就是喜欢“多管闲事”,既关心环境卫生,又关心社会安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他是要站出来打抱不平的。

王响认为儿子王阳要么跟着坏人做了坏事,亦或者被坏人所害,儿子的死因让他久久不能平复,亦是巨大的精神包袱。

直到多年后,他得知真相,原来儿子是去拯救苦难中的人,原来他是去做一件不能袖手旁观的事情而牺牲。

我想此刻的他感到了骄傲,也感到了欣慰。


很多人认为,电视剧有意无意地用当时正热映的《泰坦尼克号》暗喻了王阳之死——在那艘大船上,李奥纳多饰演的杰克为了心爱的露丝,沉入大海,而王阳是为了救落水的女主不幸溺亡。

其实格局可以更大一些:

《泰坦尼克号》上作出牺牲的人可不止杰克,是许许多多的人。

他们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毅然在最后的时刻,没有自私地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出来开展救援,甚至在生死时刻,选择优先让妇孺活下去,自己慨然走向深渊。


拜托,他们可不是什么“恋爱脑”,就是在苦难之际,去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大船”上,一条注定充满苦难的“大船”上。

可能,你已经看到了水,亦或者,水暂时没有没到你的身上。

你当然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直到你也被水淹没。


亦或者,“打个共鸣的响指”(王阳创作的一首诗),你可以共情他人的苦难,看见他人没水,也能想到自己,进而理解他人的处境,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想。

再进一步,还可以“多管闲事”

说起来,《漫长的季节》里“管闲事”的人还真不少。

我看到的是,龚彪在“管闲事”,马德胜也在“管闲事”,一众小角色也在“管闲事”,甚至沈墨也在“管闲事”……

是这些人的“管闲事”,让这个注定悲伤的季节,有了不少亮色。

我还是以主角举例。王响面对儿子、妻子接连去世,一时间想不开,卧轨自杀没有成功,却偶尔看到一个被遗弃的婴儿。


受苦的他,没有陷入悲伤无暇他顾,他又开始“管闲事”了。

他把这个“儿子”——王北抚养长大,给了王北最好的教育和温暖,弥补了和王阳没有完成的父子亲情。

王北在这样的家庭中没有变成第二个沈墨,而自己也找到活下去的动力和支撑,就是王响面对这个苦难的世界作出的最大抗争。

这种“打共鸣的响指”“管闲事”,揭示了人类面对苦难,并不是只能坐以待毙,还可以用这种更有力量、更报团取暖的方式去面对。

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伤的权利,这当然不是要轻蔑悲伤这种人类基本的感受,而是不要让苦难打败自己,认为自己面对苦难,只有止不住的悲伤,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你没有尽全力与之拼斗的话,你就还没有失败。

只要你还在与之拼斗,你就还没失败。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明知道应该离开这段关系,可我就是舍不得”|创伤性联结的力量
关于⌈青少年低自尊⌋,你需要知道的|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尊心的8条建议
不要活成任人摆弄随时可能干枯的“植物”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5月线上工作坊报名:“如何成为靠谱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课

新版城市打卡团推出!5月在“上海国际花展”疗愈我们的内心

5月线下心灵聚会报名:认识自己体验式学习(周末场)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