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在“同性恋基因”吗?这个问题很复杂……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8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2-2023版)2023一杯咖啡编辑部志愿者招募


文章编号:F20220806

婚恋两性专刊
2023国际不恐同日特刊①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735 篇文章


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

希望通过这个日子,唤醒世人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群体的恐惧和差别对待,提醒公众同性恋者有着与其他人一样的权利,包括不受暴力和歧视威胁的权利。


“那么,真的有同性恋基因吗?”“嗯,是的,一定程度上有,”我回答。“但这很复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Doug VanderLaan和他的同事最近在《性行为档案》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解释,科学非常清楚地证明,人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性取向。许多人认为,如果一种性状是我们“天生”的,那么它一定是基因遗传的。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方面,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决定,因此单个性状可能由任何数量的基因导致。另一方面,我们出生的方式既取决于我们的基因,也取决于子宫内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孕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特定激素,以及我们母亲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会对塑造我们的特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性别、性取向和性别表达事实上,许多孕期发生的不同事件可以导致一个人在成年后成为同性取向,这是VanderLaan及同事在文中阐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他们更另人注目的论点是成为同性恋的不同方式,会导致同性恋者的不同表现形式。为了理解VanderLaan及其同事的观点,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三个关键概念和相关术语。第一个关键概念是性,它通常在心理学中用来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生理状态。这些不仅包括身体明显的性别特征,还包括不太容易观察到的其他特征,如某些骨骼的相对长度和特定的大脑结构,这些特征也可以用来区分生理上的男性和女性。第二个关键概念是性取向,即一个人被哪种性别吸引。根据VanderLaan及其同事的说法,异性和同性吸引力之间的区别过于简单化。这是因为导致男性对其他男性产生吸引力的发育事件,与导致女性对其他女性产生吸引力的发育事件不同。换句话说,无论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某些特定因素会导致他们被男性吸引,而另一些特定因素则导致他们被女性吸引第三个关键概念是性别表达。这与性别认同的概念有关,但它关注的是外部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性别表达与社会可接受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方式有关。当我们的社会规则说男人应该这样做、女人应该这样做时,我们就是在谈论性别表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性别表达与性、性取向都无关例如,认为所有男同性恋都是“娘娘腔”的假设是完全错误的。有些男同性恋确实表达了女性的性别特征,而另一些人的行为方式则相当“男性化”,甚至是非常“男性化”。基因、激素和母亲的免疫系统科学清楚地表明,基因在决定性取向方面发挥着作用家庭研究表明,同性恋在一些家庭中聚集,但在其他家庭中没有。同样,双胞胎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有可能有相同的性取向。这些结果只能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解释,但它们并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雄性和雌性性激素的存在或缺失,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们知道,在孕期发育过程中接触雌性激素(如雌激素或孕激素)的男性胎儿成年后更有可能有同性取向。暴露于雄性激素睾酮的女性胎儿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子宫内特定激素的暴露,会影响我们成年后吸引我们的性别。母亲的免疫系统也会参与其中在所谓的兄弟出生顺序效应中,与有哥哥的男性相比,长子不太可能表现出同性取向。据信,母亲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怀孕期间对雄性激素敏感,随后怀男孩的期间开始中和这些激素。
同性恋者的不同表现形式男同性恋通常将自己分为他们所说的“1”和“0”(这也可能是可以“转换”的)。从广义上讲,“1”是肛交中负责插入的一方,而“0”则是“接受”的一方。排行老二及以后的男性比排行老大的男性更有可能是同性恋,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只是“0”,而不是“1”。其他证据表明,“1”往往超级男性化。也就是说,他们往往表现出各种男性特征,这些特征甚至比异性恋男性更“明显”。换言之,这一模式的结果似乎将男同性恋置于“男性化”量表的两个极端,异性恋男性占据中间位置,“0”位于下端,“1”位于上端。此外,显然在孕期发育过程中,男性的性取向和性别表达都会受到子宫内条件的影响。数据还表明,女性也有类似的情况。同样,女同性恋者被认为是“具有男子气概的女性”的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相反,同性取向的女性经常将自己归类为“女同性恋中的女性角色”或“女同性恋中的男性角色”。其中,女性角色表现出更刻板的女性行为,而男性角色表现出更男性化的行为。同样,女性角色往往表现出更典型的女性身体特征,而男性角色往往具有更多的男性身体特征。
总之,这些数据表明,询问是否存在“同性恋基因”并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正确方式。基因和子宫内的条件,才是塑造了人们如何认识生物性别、自己被什么性别所吸引以及对不同性别的认知等维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VanderLaan, D. P., Skorska, M. N., Peragine, D. E., & Coome, L. (2022). Carving the bio-development of same-sex sexual orientation at its joint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07/s10508-022-02360-1


End

作者 | 大卫·卢登博士,美国佐治亚州格温内特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红富士86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Jane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软软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分娩创伤:一种被“掩盖”的心理创伤应对灾难性焦虑和担忧的12种方法
“东亚人决定集体发疯”背后:警惕鲁莽驾驶中存在的“自杀动机”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5月一杯咖啡心理月历|爱好是对现有一切的挑衅
5月线上工作坊报名:“如何成为靠谱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课
新版城市打卡团推出!5月在“上海国际花展”疗愈我们的内心
5月线下心灵聚会报名:认识自己体验式学习(周末场)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