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威胁自我? | 伴侣自我问卷:测量关系中的自我状态
一段忠诚、亲密的关系有很多好处,包括创造连接感、归属感和安全感等。
尽管如此,它也可能威胁到一个人的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感。
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第一步是在它发生时识别它,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衡量标准。
一篇发表在2023年7月的《心理评估》杂志上的论文讨论了一种新的衡量亲密关系中自我的方法,他们称之为伴侣自我问卷。
作者得出结论,该问卷可以成功识别健康和不健康的关系动态。
自我在亲密关系中有多重要?
自我并不是因为有了伴侣就失去了意义。
即使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即真实的自己)被了解和接受。
怎么做?
通过尊重彼此的人际边界、想法、意见和感受。
对立的情况通常被称为“纠缠”,指的是界限不清,过度关心和参与伴侣的生活。
那些处于纠缠关系中的人看不到他们伴侣的真实面貌,而关注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因此,陷入纠缠关系的伴侣经常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想法和感受,而往往不能成功。
相比之下,健康的关系让伴侣关系中的成员感到足够安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例如,有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表现出脆弱性,而不用担心被批评为软弱无能。
这种安全感可以防止在不健康的关系中发生破坏性的权力动态,比如那些以相互依赖、心理操纵和情感虐待为特征的行为。
评估亲密关系中的自我
一种衡量自我的量表,测量内容为:
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感到自己的自我受到伴侣的尊重,并在关系中体验到个人自主性。
为了创建和评估新问卷的属性,作者们首先开发了一个题库,涵盖亲密关系中的关键自我表现。特别是自我支持和自我尊重。”
接下来,他们使用大学生样本完成一个探索性因素分析。随后,他们在群体样本中检验因素结构和问卷的有效性。
样本1
样本:580名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女性占比83%,白种人占比92%,异性恋占比92%。有效亲密关系时长为2年。大部分样本对象处于约会阶段(96%),其余人群已订婚或结婚。大约14%样本对象处于同居阶段。
方法:要求这些学生在160道关于他们亲密关系的问题中表示他们的同意程度。
样本2
样本:445名处于亲密关系中的社区成员,平均年龄30岁(范围为19-69岁),女性占比65%,白种人占比87%,异性恋占比84%。有效亲密关系时长为超过7年。接近半数(48%)样本对象已婚,11%样本对象已订婚,41%样本对象处于约会阶段但未订婚或结婚。总体上,72%样本人群处于同居阶段。
方法:参与者完成收敛/发散有效性的各种测量(如半结构化访谈、自我报告问卷)和标准有效性(如亲密关系满意度、伴侣健康)测量。
结果
作者们发现新的25项量表(他们称之为“伴侣自我问卷”)具有“强大的心理测量特性”,如高度的内部一致性、结构可复制性、收敛性、发散性、标准性和预测有效性。
伴侣自我问卷
以下是伴侣自我问卷的最终版,出于科普目的分享给大家。
描述你对这25个问题的同意程度,使用以下标准:
1=强烈反对,2=反对,3=中性,4=同意,5=强烈同意。
在过去的一个月….
1.我感到被伴侣尊重。
2.我感到被伴侣重视。
3.我的伴侣能在一系列问题上询问我的意见。
4.我的伴侣重视我的意见和建议。
5.我的伴侣愿意从我这里学习新事物。
6.我感到和伴侣是一伙的。
7. 我的伴侣让我觉得我有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可以为这段关系做出贡献。
8.我感到在关系中被平等对待。
9.我的伴侣赞赏我的长处和成就。
10.我的伴侣有兴趣听我说话。
11.我的伴侣使我对自己感觉良好。
12.我感到被伴侣钦佩。
13.我感到被伴侣接受。
14.我的伴侣能接受我的缺点。
15.我感到在伴侣身边表达脆弱是安全的。
16.我在这段关系中有归属感。
17.我可以告诉伴侣我的真实想法,而不会被评判。
18.我的伴侣想要了解我的兴趣和爱好。
19.当我需要时,我可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20.我可以自由的追寻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21.我觉得做某些事情需要得到伴侣的批准(R)。
22.我可以自由的和任何人交朋友。
23.我需要说服伴侣同意我做一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R)。
24. 每当我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似乎都会发生争吵(R)。
25.当我独自做事的时候,我的伴侣使我感到内疚(R)。
计分:平均所有问题得分,但请注意,旁边有(R)的项目——21、23、24、25——需要反向评分。
得分越高,自我感觉越好。
平衡个人需求和伴侣需求
任何时候出现严重的权力失衡——例如,只有丈夫或妻子做出所有决定——另一方的自主权都不会得到承认或尊重(例如,煤气灯效应)。
但就像归属感的需要一样,自主性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平衡伴侣关系与独立的需求。
例如,与男朋友/女朋友或配偶相处和互相支持的时间必须与独处、与私人朋友相处和追求个人目标的时间相平衡。
这种平衡和互助正是许多健康、快乐和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的特征。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孩子有心理问题,父母如何参与治疗|《父母工作案例集》线上研读报名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