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永远带着面罩?一起揭开 Professor.E 的「神秘面纱」

时尚 NOWRE 2023-09-25




上海时装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每一季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新生代的中国品牌在秀场上大放异彩,比如以叛逆年轻一代为基因的 REDEMPTIVE、在建筑和服饰之间寻找相通性的 CORNERSTONE…不同的品牌风格在时装周的平台上表达自我,也意味着国内时尚环境愈发多样包容。





此次 POP UP 活动海报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其实在时装周期间,除了 T 台展示,也有不少品牌会举行各种 showroom 或 POP UP 活动,今年来自中国台湾的时尚品牌 Professor.E 就是其中之一,此番竟「破天荒」地来到上海举行 POP UP 活动。之所以会说「破天荒」,在于这个成立于 2017 年的时尚品牌,一直以来的作风极为低调和神秘,虽说 Professor.E 曾以 Lookbook 视觉受到关注,但网上关于主理人、系列概念等信息却寥寥可数。




Professor.E 2022 春夏系列 | Via Instagram @professore_official


神秘且充满古典色彩,多层面料与材质打造精致华丽的面罩,底下藏着怎样的脸庞?看似来自中世纪的优雅,却又在造型上看到叛逆不羁,甚至还能在氤氲的光影中看到东方美学,这位「E 教授」因其性格神秘,每个人解读出来的东西也不尽相同。而伴随着 Professor.E 在上海开展的 POP UP 活动,我们与品牌主理人 Ken 聊聊,并为大家揭开 E 教授的「真面目」。





年代感的物件表面,有着独特的纹理质地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上海 POP UP 活动限定 T 恤和 Tote Bag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可以介绍一下这次 POP UP 展示的内容吗?


这次 POP UP 主要展示了 2023 春夏系列,以及于去年公布的 Forgotten Materials 支线,此行也特别为了 POP UP 制作了许多限定产品。




「Forgotten Materials」系列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从「Forgotten Materials」系列的名字大概能猜到,你们会采用被人遗忘的、稀有的材质/面料,而在寻找这些面料时,有发生过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能够新鲜到印象深刻的事还未发生,但我很享受这个寻觅过程。有点类似于收藏、分类,建构个人图鉴的状态,但令我最充满行动力的是能够将它们变成我喜欢的服装。





Object by 1218 x Professor.E 瓷器物件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POP UP 现场还摆放着你自己制作的瓷器产品,能说说它们的独特之处?


我一直都很喜欢具有年代感的物件,更为根本的是这些历经时间的物件表面有着独特的纹理质地。Object by 1218 是我与其他伙伴成立的陶艺单位,不论是器型、釉料都是我们自行设计与研发,期望能藉此展现个人收藏物件时之所感。这次放在现场的正是 Object by 1218 与 Professor.E 的联名,会在近期完整公布。





0343 Conservatory 台南店 | Via Instagram @0343_conservatory



除了瓷器外,你还会制作块根植物…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发展除服装之外的事业?你认为制作瓷器、植物,与服装设计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植物单纯是个人的爱好,种着种着就开了间店。反观瓷器是目前我认为较能跟服装产生某种生活样貌的连结,也许都是人造物的关系。目前我们只从日常器皿开始,未来势必会有更多与服装共谱的企划与设计。



将品牌化作同名人物,使服装品牌有更多的叙事创意



从初期开始 Professor.E Lookbook 的模特就以面罩示人 | Via Instagram @professore_official



你的 Lookbook 有一个标志性外观:就是用不同的面罩覆盖着模特的脸,为什么会一直坚持这样的外观?


这是呼应品牌名的直观表现方式,将品牌化作同名 (E 教授) 人物,使单纯的服装品牌有更多的叙事创意。



每个季度都设计不一样的面罩,相信也有不少人喜欢你们的面罩,为什么从来不把它们作为系列产品贩卖呢?


现阶段主要是将心力放在服装品牌的本质:设计以及工艺的开发上,面罩这样相对于日常使用的装饰,我们曾讨论过或许比较适合在跨领域的合作展演里。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你的设计大量使用蕾丝、刺绣、棉和麻等材质,看上去比较有西方古典的感觉,但作为东方国家的品牌,你认为你的设计有东方元素吗?


材料上我想按史实发展,在东西方的交流下皆有棉花麻料或是桑蚕丝绸等等,因此用材料作为具有区分东西文化会不够有辩驳性。那么按款式来说,我们确实主要以西方传统的服构作为主要参考,但事实上也并非特意为之,现代人的服装款式无不为一个广义下的西方现代产物。如果说要去区别它们,就会是非常特定的传统服构,例如裙裤这样的款式。




Professor.E 的衣服内衬常带有不同的「彩蛋」|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你们的衣服,特别是夹克/外套内衬都带有不同的「彩蛋」,透过这样的细节,你希望给消费者传达什么观念/特征?


为了将品牌拟人化得更为立体,彩蛋可以说是面纱人物「E」的视角所展开的叙事。透过服装细节承载图画内容,如副标题: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Section,即人物「E」的书写与记录工作,展现品牌拟人化的旨趣。



即使面罩会变成符号游戏,但去拆解或松绑的行动并不是徒劳的



品牌主理人 Ken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品牌名字为什么会叫 Professor.E ?


Professor.E 是由我先行谋划的「Re-Lab」项目延伸而来,从命名上不难联想当时对于 Vintage 重制的服装理念。



透过「E 教授」这个人物,你希望表达品牌怎样的概念或特征?


表象上将品牌拟人化,以面纱人物 E 的视角展开图像叙事。而此般不具面容的角色,我们尝试类比的概念是对逻各斯 (logos) 的批判,消费者若欠缺反思,他往往会盲目地信仰设计师、品牌以及流行趋势,认为追随对象具有不可化约的优越性与原初性。即使我们深知面罩始终会落入符号的游戏场,但这并不意味去拆解或松绑的行动是徒劳的,重点在于意识到那种牢不可破的、被锚定的、神化对象的思维定式。




Professor.E 台北店店长 | Via Alien Wang / Professor.E



你曾说过「E 教授」的故事分为三大乐章,这是否对应到品牌的进化过程?如果是象征着品牌的成长,那现在 E 教授 (品牌) 又到哪个阶段呢?


Professor.E 的草创时期有着许多设定上的凌乱,为了让创意与服装设计有更好的协调性与发展,我们经历非常密集的分析跟讨论,乐章、反战、科学家等概念被去芜存菁了。2020 年开始才算是有个比较清晰的设计路线,还望旧雨新知能够知悉此事。



除了 POP UP,可以透露一下品牌之后的项目或计划吗?


近期可以公布的计划是会与陶器品牌 Object by 1218 合作一系列的生活器具,以及与日本品牌 Triangle Hats 的合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期待一下。




最初,Professor.E 的故事被设定在二战时代,「E 教授」是这个时代实验室的假设人物,通过基因采样进入 Guy Fawkes 的 DNA 里,后者是引发 1605 年火药阴谋的密谋者之一,也是电影《V 字仇杀队》的主角…这种拟人化的品牌叙事似乎为 Professor.E 注入了灵魂,尽管 Ken 在采访中表示现已清晰品牌设计路线,对过往的乐章、科学家概念,他却用了一个词形容 ——「去芜存菁」,即删去芜杂,保留精华部分。


或许我们可以将品牌 Lookbook 中的蒙面人物视为「E 教授」,正如 Ken 所言,即使知道面罩终将会落入符号这场游戏,也并不代表拆解的过程行为是徒劳的,而当我们意识到被神化的固有思维模式,对此表示质疑时,意义或许就在于此。



AUTHOR  Tanya




仅出一款鞋便与 ZEGNA 联名,norda 可能就是户外跑鞋新贵?

GUCCI 今年又开「古着店」,这次玩的是什么?

比 Kiko 更博眼球的 Stüssy Remak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