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全力推进思政教学创新,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打磨思政“金课”,构建思政大课主阵地
同时,贵州黔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陆劲松提出的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初见成效,作为省级高校教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启示。这些是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改革创新、打磨混合式教学“金课”,思政课课程群不断完善取得的成效。
五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按照“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思路,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持续下功夫、练本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探索出了“线下理论教学-线上学习通-对分课堂-社会实践”四位于一体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
“思政‘金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陆劲松认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发挥课内显性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实现学思践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优势,以广阔的视野、系统的理论、生动的语言,通过引导式、领读式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深入学习重难点知识,同时又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学习空间去探索、去开发,引导学生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陆劲松进一步解释道。
同时,贵州黔南科技学院着力发挥课外隐性教育作用,打造“课内+课外”的教学新业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的内外转化。具体来看,校内相关单位和各二级学院多方联动,组织思政课对应班级开展红色观影月活动;进行实践学分制度,在实践教学部分,以小组为单位拍摄“行走的课堂”“场馆里的思政课”“微电影”“社会观察”“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需提交相关策划书,形成课程成果报告,最后在课堂汇报。
赋能“大思政课”创新发展,构建数字化育人新格局
“以信息手段赋能,让学生在身边感知精神引领。”陆劲松介绍,学校积极推动短视频、录播、调研、测试、手机、PPT、H5等新媒体技术大范围应用在思政课堂中,学生可在“云课堂”完成互助式学习,同时老师也实现了课后反思教学成效,从而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配齐建强铸魂育人关键力量,以实际成效推动教学模式走深走实
配齐建强铸魂育人关键力量,以实际成效推动教学模式走深走实。五年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研究项目、教学改革建设、论文创作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并举,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大大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坚持高起点引才、多渠道选才、全方位用才,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三年来,学校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1人,返聘教授1人,高级职称12人,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43人,充分保证1:350的师生比。
同时,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研讨会等,每月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思政课教师担任理论宣讲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平实务实深入深化”为原则,持续探索创新、改进提高、务实求效,推动党的理论在科院入脑入心,以实践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选派了10余名思政课教师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级各类研讨会40余次;学校思政课教师先后发表了《坚持整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方法探析》《高校社会学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初探》等教改文章,参与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并先后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校级比赛多次获奖。2023年底,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对分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成功申报省级金课。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将不断推进学院‘一流金课’的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发挥好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陆劲松表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精神,把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编辑 | 杨喜敬 审核 | 代宗宏
➤党建之窗 | 四川天一学院党政共同推进学校发展显成效
➤党建之窗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党建引领学院快速发展
➤党建之窗 |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积极探索“三学联动”机制
➤党建之窗 | 贵州黔南经济学院“立德树人”出实招
➤党建之窗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党委切实推进立德树人落地落实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