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侵权自己?亚马逊卖家要注意这些陷阱
作者 | 海哥
来源 | 跨境前沿(ID:Itleyuan8)
超5万中国卖家亚马逊账号被封
2021年,于亚马逊跨境卖家们而言,似乎不是被封号就是在担心被封号的路上。
内忧外患的跨境卖家
说到侵权,相信在大家意识里,侵害的对象都是别人吧,而这次的“受害者”,侵权的对象却是自己。
亚马逊平台TOP100的卖家们谁也没想到,自己店铺的商品,销量最好的几款,莫名的被下架了,理由是“侵权”了,而且侵权的产品正是自己的商标。
商家们就懵了,自己的商标,自己的产品,怎么就会侵权呢?
跨标云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跨境电商的火热,一种独特的海外组织也随之出现了,主要攻击跨境卖家,从中赚取利益。
据了解,这些组织是有预谋的对亚马逊各个品类Top 100销售卖家进行的一次无差别攻击。
主要的“作案”表现为,他们会在英国注册大量商标,而这些商标则与跨境卖家美国站点店铺同名的,同时也注册了同商标名的域名,然后test buy卖家并通过域名邮箱投诉美国站卖家侵权售假,最后导致亚马逊下架侵权链接。
随后,该组织就会用小号跟卖被下架的Listing,得到这条下架商品链接的编辑权,把链接占为己有。
看到这里,可能排名在中下游的卖家未受波及,觉得与自己没关系,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有跨境卖家表示,这些组织现在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针对Top100的商家了,吃到红利之后,他们逐渐将范围逐渐扩大至排名在100之后的卖家,实现真的“无差别攻击”。
就像摇骰子一样,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下一个摇出点数是多少,会选择什么样的对象。也就是说,只要是平台上面的卖家,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而对跨境卖家们来说,账号本就是根本,一旦遭遇侵权问题,想要申诉回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跨标云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碰瓷式攻击”还是律所“钓鱼执法”,如果对方是故意操作的,卖家往往防不胜防,特别是这种恶意投诉。
尤其在旺季期间,一旦稍有差错发生侵权问题,便要面临产品下架、账户资金被冻结、店铺被封等后果。
即使往最好的结果想。最后申诉成功了,链接给要回来了,但销售的大促时机已过,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由卖家自己承担,必然是不小的一笔亏损。
除开这种以抢注商标造成商家“自己侵权自己”的案件,卖家们还面临着“恶意评论”问题。
最近,来自亚马逊平台的一位卖家反映,自己因使用站内信和买家沟通过程中出现辱骂言论而导致账号被封停。
并且提醒他,资金将会冻结在账户中,如果有未完结的订单,请及时安排发货。
有卖家评论到:“亚马逊一贯的作风就是动不动就封号,不过骂人的确是不对的。”
事情是这样的,消费者在平台上发来信息,声称要退款,并未指出相应的问题,而商家这边的产品保证没问题,没有退款的理由。
相互摩擦之下,双方发生了争执,矛盾升级之后没出现了对骂的情况,于是,在平台的监测之下,被封号了。
还有更恶劣的,在亚马逊国际论坛上一位卖家的吐槽,自己收到一封来自消费者的威胁信,诅咒其孩子丧生在火灾里,还有一连串的辱骂词汇,因平台的原因,个别文字打码未显示。
在商界,“顾客是上帝”一直是被推崇的法则,毕竟你要赚别人钱,态度不好怎么行。而且在亚马逊上,目前也以保障消费者权益为重点,只要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自然要被封号了。
不过就是这种一边倒的偏向消费者的趋势,给了个别不良消费者和组织钻空子的机会,最终遭受影响的只有商家了。
面对一个个猝不及防出现的问题,不少商家无奈的调侃到:“真是每天一个封号小技巧”。
疫情影响,国外局势不容乐观,这种无良行为更是猖獗,跨境卖家们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内忧外患了。
如何破局?
现今,亚马逊的各方面规则都越来越严格,严抓刷单、测评、侵权等,都在无形之中要求卖家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运营操作。
加上毫无规律可循的恶搞手段逐渐升级并且变得多样化,跨境卖家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首先,对于销售三方品牌的卖家来说,在运营中一定要做好防侵权的预防工作。包括选品阶段,特别是销量好的产品,更需要考虑是否涉及到专利侵权问题,仔细核对产品渠道来源是否真实可靠,做好相应的备案,在必要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在发布产品阶段也要格外注意,要避免把别人的品牌写在自己的清单中去,小心驶得万年船。
其次,毕竟是交易平台,沟通是少不了的,有沟通自然就有分歧,虽然卖家在这当中必定要遭受不少委屈,不过骂人必定不是良择。
摆正心态来看问题,若图一时口快,自己骂爽了,账号也就被封了。平台机制是固定的,不会检测你实际发生的状况,只检测你是否出现违规词汇,而一旦账号被封,可就是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了。
所以,对已知问题做到及时规避,对未知问题做到提前预防是卖家们要做的两门必修课,毕竟小心使得万年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