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见 | 台湾交换故事
还记得,飞机快要降落桃园机场的时候,我有些坐立不安。和同伴讲,我突然有点紧张。她看看窗外笑了笑说,我也是。
在台湾的日子已经过去四分之三,朋友圈里的交换生们也开始“晒”倒计时,回想起过去的100天有时候竟然有些不真切感,而电脑里将近30G的照片确是真真切切的证据。接到约稿时内心是忐忑的,但这些照片莫名给了自己底气,我想,或许凭借它们,我也能讲讲我在台湾的故事。
01 认识台大
有幸申请到了国立台湾大学的交换生。不得不说,在台大的日子用“幸福”二字来描述再不为过,无论是多样的课程还是闲适的生活都让我有点乐不思蜀。
最喜欢台大的一点莫过于美丽的校园了。一个台湾同学曾经和我说,台大是一个正好适合骑单车的校园。骑着一辆二手车,奔波于各个教学楼的我常常不期然地偶遇惊喜。处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台湾,与北京相比自然景观大不相同。椰子树几乎随处可见,树木往往高大致密,树根处盘根错节,让人不禁遐想其度过的漫长岁月。当然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台大偶遇的小动物了,鸽子、小松鼠、各种鸟儿,让台大仿佛变成了一个小森林。
站成一排的鸽子。拍的时候旁边一个台湾男生说:“鸽子是最蠢的鸟啦!”
每周三去国青宿舍找同学都会路过这片小森林,运气好的话小松鼠就在眼前跳来跳去,我总是看不够
在台大学习也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虽然之前就有听说过著名的《认识星空》这门课,可是第一次去旁听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了。小剧场内人满为患,走道、甚至是舞台两侧都坐满了人,主讲孙老师一脸淡然,灯光一暗,带所有人走进天文的世界。我至今仍然对老师的开场白印象深刻: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stars.(我们都身陷烂泥沟渠之中,但还是有人会抬头仰望天空——奥斯卡·王尔德)
另外自己还有幸参与了台大地质系开放的《地址调查导论》,四天的行程从台北南下一路到花莲台东,跟随地质系的教授探索岩石的奥秘,寻找构成独特的石头,走入太鲁阁国家公园游客止步的峡谷,用地质锤敲敲岩石寻找石榴子石……旅程结束,带回不少“石头”,背包又重了许多。
台大的老师也常常让我很是钦佩,计量经济学的老师据说因为“使用的计量软件太难”没人当自己的助教,每次都非常认真地亲自批改作业,并且将标准答案和注意事项准时寄到邮箱,平时对上课的讲义做的修改都会下课邮件寄给我们。农业政策学的老师每次都将讲义印好发给我们,半学期的讲义就有厚厚一摞。知道我是交换生后,他在小组作业时还亲切地问我是否组好队,有时上课讲到台湾和大陆的农业,也会停下来和我说希望我不会觉得敏感,让我总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台大的图书馆了,除了最著名的总图书馆和辜振甫纪念图书馆,各个系也有各自的图书馆。台大的图书馆可谓人性化十足,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不必说,讨论室、电脑也都齐全,不仅有舒服可以休息的沙发,还配有专门的小影院与多媒体厅,供同学们观看影片。惭愧地说,图书馆有时变成了我午觉的好去处。
02 旅行这件大事儿!
来到台湾,旅行似乎变成了比上课还要重要的大事儿!每周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对于我来说剩下的时间似乎除了思考去哪里旅行就是旅行的路上,在宿舍里消磨时光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犯罪”,无论是约上好友,亦或是独自前往,每周都会或多多少给自己安排行程。
在台湾的两大主题一是看山,一是看水,接触自然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甚至不需要出台北,搭上捷运或者客运,一两个小时就能载你到阳明山的山脚或是九份看阴阳海。不同的天气和地点,使得山水有了不同的魅力。
旅途中也会时常偶遇一些可爱的动物,他们仿佛成为了旅途中新的玩伴,每次回忆时总会蹦出来插上一脚。
还有无数计划中与计划外的打卡……
去往台东的台铁上,一路上不敢睡觉,生怕错过窗外的风景
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拍摄地放一盏天灯
在阳明山上装酷
03 文化生活
说到台湾,不得不提一提它的文化生活。台湾大概可以称得上“文艺小清新”的圣地,在地标式的诚品书店席地而坐看上一天书,或者是去文具店剁手买一袋子的手账胶带,去生活市集欣赏那些创作家们精致而又实用的手工作品,在松山文创、华山文创看各式各样的展出,排长队去女巫店听一次苏打绿的现场演出,听一场大提琴的音乐会,去人满为患的国父纪念馆门口看金马奖红毯,坐在阶梯教室听席慕蓉先生读诗……让那些没有出游的周末也能安排的满满当当。
在封箱之前,看一次林怀民先生编排的《水月》,在现实与虚幻之间徘徊,聆听演员的呼吸声
去女巫店点一杯“种草莓”,听独立音乐人唱很好听的原创歌曲
我至今仍记得在台东的诚品书店看到的海瑞国小的摄影展,整个展出的照片全部由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的作品组成,拍出来的照片主题阳光而又美好,手法却不稚嫩。那些在小学就能扛起单反,捕捉生活瞬间的孩子,势必早起在心中种下了文艺的种子,我想这也是台湾文化艺术生活如此繁荣的原因吧。
04 改变
回想在过去的一百天里,出游的次数、看过的展览数目大概是是我在北京一年也完成不了的。其实和众多的交换生相比,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最为普通的那一个,没有那些学历史、社会学的人受到的文化冲击大,也没有在像自己期望的那样“走遍台湾”,许多to do list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可也有新的list取而代之。来台湾后的有段时间因为天气、考试种种原因没能走出台北,一直有点恐慌,怕自己来不及看完台湾就要回去。后来慢慢好像也不强求了,那些没有出远门的日子,我在逛文创、在图书馆租一间小放映室看电影、逛夜市、听讲座、尝试飞行伞,在宿舍旁边的河道上追赶夕阳,也写作业到12点、复习到焦头烂额……
如果让我说来台湾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大概是开始逐渐关注“如何享受生活”以及“如何探索一个地方”。路痴的我至今对北京的地理概念糊里糊涂,但是台湾的地图我只要闭着眼睛就会浮现在我眼前。就像有好几次我问一些台湾同学哪些地方有什么推荐,结果他们都说“我都没有去过诶”一样,我也会无数次想到别人问我“北京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时自己的尴尬无语。对台湾的了解越多,越喜欢台湾,越会燃起对北京的思念,对探索大陆的山川河流的强烈愿望。
想起我看完《水月》时写下的一段话,“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懂艺术的人,可是当我看到有人看着看着演出热泪盈眶,有人十几年来每次都来看同样的演出,有人千里迢迢赶到这里,看到林怀民先生的大家风范,我依旧为之感动,也似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台湾与台湾人的情怀,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力量,今天的我似乎又有了一些改变。”
我想,现在的我也和100天前的自己,有了无数小小的改变。
编辑|俄泽琛
责编|李昊泽
事 | 小月河 - 小吃摊 - 健身房 - 近邻宝 - 地铁15号线 |
物 | 我的学院 - 秋日农大 - 农大小宇宙 - 流浪猫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