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改教500年的未尽之事

张远来 QT灵修 2022-06-27


改教500年的未尽之事

文|张远来


2017年是“宗教改革”(Reformation)500周年。500年前的1517年10月31日,针对教皇代表在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所在教区大肆无耻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路德在德国萨克森王国维滕堡王宫大教堂大门上发布了他批判兜售赎罪券行为及教会种种弊端的《95条论纲》,以阐述他的信仰理念,希望和教皇代表就赎罪券行为进行公开的学术辩论,一起辨明信仰的真理。


一、改教的原委

当时教廷为了兜售赎罪券,声称当奉献的钱“当啷”一声掉进奉献箱的那一霎拉,你亲人的灵魂就会从地狱里嗖地一声进入了天堂。教皇代表为了增加兜售赎罪券的效果,甚至宣称:“你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足够,哪怕是你强奸了圣母玛利亚,你都能上天堂”。此前,马丁路德已经在他所在社区极力教导信徒不要购买赎罪券,告知他们那个根本不能使人得救。但当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活动推广到他所在教区的时候,会众还是蜂拥而至,争相购买,根本不在乎路德平时的教导。对此,路德大为震怒,一气呵成,写下“九十五条论纲”,钉在当时学术界经常公示的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意即要求公开和教皇代表进行学术性辩论,而95条论纲就代表了正方马丁路德的观点。


二、改教的论点

这95条论纲的大体内容是:


“因信称义”,信心是得救的唯一所需;

信徒皆祭司,无需通过圣职阶层,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唯独圣经,《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反对教皇代表上帝的无谬误之说;


否认教会或教皇是解经的唯一权威,认为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理解和解释《圣经》;


否认教廷的七大圣礼,认为只有洗礼和圣体圣事是唯一需要全教会共同执行的仪式;

否认对圣母玛利亚及圣徒的崇拜的信仰依据;


否认炼狱的存在;

认为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否认修会存在的必须性。


三、改教的推动

路德根本没有想过要来一场彻底的宗教改革,他只是想通过公开的学术辩论来辨明福音的真理,纠正教廷的种种错谬。但未曾想到,面对教廷的黑暗,人人心中有数,就是无人揭发,马丁路德一旦点开了那个虚伪的幽暗之门,就如孩子对皇帝新装的心里话在群众中的炸锅,他的95条论纲随即如烈火燃烧,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天,适逢天主教的诸圣节,很多人路过教堂门口朝拜天主教的所谓圣物,却看到路德的95条论纲,犹如晴天霹雳,一夜之间,该事件几乎传播了整个欧洲。而那位教廷兜售赎罪券的代表根本不敢跟路德辩论,他知道自己欺骗的行为,立刻逃之夭夭。


马丁路德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居然造成燎原之火,此刻他已经没有了退路。面对社会对95条论纲的轰动反映,教廷迁怒路德,随后宣布绝罚路德,剥脱其教籍和教席职务(马丁路德此前是教授神学的教授),德意志皇帝则宣布取消路德的国籍,意味着路德被彻底剥夺了公民和教民的身份。在天主教和权贵的不断攻击之下,马丁路德不得不伴随教廷的攻击而不断为自己的论纲辩护,以此推动了宗教改革,从而点燃了整个欧洲的改教运动。


四、改教的社会影响

马丁路德的改教不仅对欧洲,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教会建立起,从没有一个事件对世界产生如此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无数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承认,宗教改革直接导致了教皇权势的没落,欧洲诸侯国的崛起,政治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其启蒙思想和理念直接导致了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科技与文明的突破性发展,而继任者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则成了现代西方文明民主制度的蓝本,和民主思想的泉源。文化上释放了人们思想的禁锢,使得上帝赋予人良知和思想的自由得到释放,从而促进了近现代思想的蓬勃,教育的复兴。可以说,近现代整个世界的成功无不受益于宗教改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五、改教对教会的影响

宗教改革对教会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1、人论产生纯洁的体制

它制约了权力的腐败,宗教改革再次肯定了圣经中人人都犯了罪,人性彻底败坏的理论,从而制定出一套制约罪性和权力腐败的制度与原理。促进了民主制度的产生。


2、天职观增进了创造力

它回归创造的本意,宣讲基督徒的天职观,认为人人受造而平等,无论是教职,还是任何工作岗位,只要是符合上帝旨意的工作,那都是对上帝的神圣侍奉,人人都当努力工作,创造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废除了教阶制,也启发了人们对工作与创意的热忱,直接导致欧洲生产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资本主义。


3、唯独圣经确定了教义的纯正

它高举圣经,以圣经为唯一权威,制定纯正的教义,也启发了人人对信仰的热忱和对上帝的敬畏。导致了社会的正气。


4、鼓励社会参与改善了生活风气

宗教改革鼓励人活出信仰,爱神爱人,从而促进社会改革,产生了福利制度,奖惩制度,管理制度,从而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高举基督的信仰,给人得救的确据

教廷垄断信仰,以教皇的权威代替了圣经的权威。因为没有救恩,就没有得救的确据。但改教运动让人知道因信称义之本,给人因信称义的得救确据。



宗教改革的影响远超我们想象,可以说,没有宗教改革,就没有今天的西方民主和现代化社会。很可能,原本的天主教信仰也会沦为某侵略式传教之宗教的殖民地,如同曾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等诸多曾经的基督教国家所发生的事一样。


六、改教500年后的未尽之事

宗教改革是较为彻底而成功的近现代最为重大的积极事件。但500年后的今天,反思宗教改革,我们是否就能认定,这场伟大的宗教改革一劳永逸地成功了呢?其实,结果远非不能如此乐观。宗教改革500年尚有诸多未尽之事,或者重蹈覆辙重新的堕落:路德宗重蹈历史之覆辙而需要我们归正的事,比如:


01

废黜旧教国教化后的新教“国教化”并未根除

新教改革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之一就是政教分离的原则。但实际上,无论是在路德其后的德国,还是在受路德宗影响至深的北欧诸国,当新教在社会政体上一旦完全取代了天主教,政教合一的问题依旧影响至深。在北欧和德国的某些路德宗一样成为一个国家性的宗教组织,成为国家民族的代表,其教职人员也一样受薪于政府,而非教会。而在另一些地方,政教合一,或者宗教政治化,信仰功利化,教会世俗化,依旧是500年后今天我们和当初教会对待赎罪券的态度一样,心照不宣,却无人言明的弊端。


02

推翻了教廷制却不一定有更合乎圣经的新教教制

诚然,推翻教廷的桎梏是教会从罪恶的体制中分别为圣的重大事件。但没有了教廷的教皇制度,却不一定就建立了十分合乎圣经的新教教制。在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的三大体系中,不同的教会依旧有不同的理解,种种人性的败坏和管理疏漏的弊端依旧在宗教改革500年后的今天的新教教会中屡见不鲜。教会管理的困惑和信仰的宣信,依旧是今日教会的主要困惑之一。否认了教皇制,在没有更适切的体制下,每个权力集团都可能成为一个“新教皇。”

03

人人皆祭司却没能建立圣职的统绪

新教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人人皆祭司。这是将教会从教阶制中解脱释放的重要信念依据。每个新教教派人人都有不同的圣职理解,在某些教会中教职的神圣性被彻底否认,人人都可以做祭司,人人都不一定在履行圣职的职份。教会开始把教会训练牧者的责任外包给神学院,而神学院则对教会牧养并无兴趣——你看近五个世纪以来,伟大的教会牧养、管理和植堂理论与实践基本与神学院无关,而仅仅发生在教会牧会的摸索中。何谓圣职人员?如何对待和看待圣职?有教会干脆否认圣职的神圣性和必要性,有的让圣职成为教会受雇的雇员,而不能发挥圣职的牧养职能;有的则干脆藉着教会的权力影响力赋予自己圣职的身份而并不履行圣职的牧养。有的神学院毕业的差遣礼就是祝圣礼,有的则侍奉多年,圣职的神圣性成为教会组织的儿戏。就圣职本身而言,新教存在的问题远远超过天主教本身。

04

处处是教会,却没有一处教会彻底杜绝了其信仰和体制上的混乱周期

人人可以敬拜却没有消除个人主义带来的混乱。今天,新教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场景比比皆是,人人可以解释自己的信仰,人人可以理解自己的圣经,人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建立教会。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却不一定有其信仰宣信,依旧与这一信仰宣信一脉相承的牧会及管理体系。混乱性几乎成了新教的一个衰败周期问题。时至今日,我们对教义的理解更深了,教会管理的手段方法越来越先进了,但对于新教教会的分裂与混乱,依旧是无解的难题。

05

追求唯独圣经的信仰纯洁,却无法制止此起彼伏的异端邪说

毫无疑问,唯独圣经赋予了新教坚实而不可动摇的信仰根基,那就是圣经。但问题是,人人都是祭司,人人也都有自己解释圣经的自由权力,新教教会不再有过去决定教义争执的公会议,教会也没有了解经权,在创造了百花齐放的思想繁荣后,就是教义的混乱和异端邪说之思潮的此起彼伏。因此,就教会教义和管理之混乱而言,新教的问题都远甚天主教。

06

建立了新教但不一定就有了新的异象

在宗教改革以后的超过半个世纪,新教基本是没有教会宣教异象的。时至今日,作为教会唯一使命的宣教依旧没有得到新教教会足够的重视。改教从不是目的,换句话说,教会的改教不是以改教为目的,而是以回归圣经立场为导向。虽然新教有了成功的改教运动,但这一运动本身并未使得教会因而就有了新的异象,或者因此赋予教会就是有了新的使命。当时教会在停留于改教本身的不得已时行动时,对自己的使命异象并未有更为清晰的阐释。而后来,面对新的处境,不少教会已经习惯了自己独处其中的乐趣,而忘记了询问自身使命的所在。


07

提倡个人主义,忘记了教会自身的国度观

让路德钉上95条论纲的或许仅仅是一个圣职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学术习惯,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背后社会思潮中早已积累的对教廷腐败的不满,对教会死气沉沉的失望,民族主义兴起和启蒙思想的推波助澜。因此,在宗教改革的同时,个人主义思潮或多或少对改教思想都有过不少潜在的影响。得救是个人的事,信仰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事,似乎,整个教会都与其他人,与其他教会,与社会都无须有关系。正是这种思想,让新教教会在追求个体和独立见解的同时,忘记了教会自身的国度观。因此,新教教会多半是各自为政,人人都是宗派,人人都可能成为小教皇。各教会往往自顾自己独居境内,却忽视了教会的宣教和国度性观念。也因而造成新教难以逆转的不断分裂的局面,在似乎个体信徒数量增加的同时,教会整体的影响力却逐年下降。


08

吹求信仰的纯洁性,却摆不脱教会的世俗化

回到刚刚开始改教后的清教徒,他们的信仰与生活都是我们应该效仿的伟大榜样,他们追求信仰的纯洁性和生活的见证力。但面对教会的世俗化,教牧的职业化,信仰的功利化,世俗思潮对教会的侵蚀,我们依旧是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教会的堕落,嘶声力竭的或许只是延长一个衰败的周期,却依旧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于是乎,你发现,是独裁式的教皇制制造了教会最黑暗的腐朽,却一样是教会个人主义的世俗化导致了教会最可怕的罪恶堕落。


09

追求学术与神学的严谨,却绕不开神学教育与教会牧养的巨大鸿沟

自宗教改革以来,新教产生了无数伟大的神学家,新教,特别是长老宗对教义的阐释令人叹为观止,加尔文对教义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西方社会改革的典范。其严谨的神学表述远超过法律的严肃。但令人惋惜的是,无论是西方经院式的纯粹神学研究,还是东方功利化的神学教育,神学院与教会的脱节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了。如上述,教牧成了教会外包给神学院的批发品。而神学教育根本不考虑教会牧养的事迹需求。这两个几乎相互不搭噶的系统造成了新教教牧与神学之间的严重脱节。也让神学教育越来越形而上,教会牧养越来越没有神学底蕴。


10

脱离了教廷政治,却进入了教会政治

马丁路德也好加尔文也罢,其宗教改革的动机都是要使教会回归圣经,以圣经的立场建立合主心意的教会。而面对这一异象,首要的使命就是要使教会与政治分离。但可惜的是,每间教会,除了那些正在宣教中的小教会,规模性的教会都无法摆脱其本身的教会内的教会政治和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有时恰恰是真理的敌人,阻碍教会成长和尊重人性的法利赛式的障碍。无论是圣职还是侍奉,都已经被教会政治所熏香,或被玷污了。



今天,在我们缅怀和欣慰宗教改革500年的伟大成就时,我们在感恩与欢欣的同时,依旧需要冷静地反思我们今天的处境,晓得我们依旧有许多宗教改革的未尽之事。套用那句革命老话:

改革尚未成功,

我众尚需努力!




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晚


QT灵修

校对  |       孟  

美编|    四月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更多精彩回顾

【查经】敬畏之心是你最好的导师

【深度】基督徒该如何看待万圣节

【知点】十二门徒殉道史(上)

【知点】十二门徒殉道史(下)

【解惑】基督徒可否火葬?

点击以下链接,往期精彩回顾





【灵修】耶稣在乎什么(5)

【灵修伴侣】耶稣在乎什么(4)

【灵修伴侣】耶稣在乎什么3

【灵修】耶稣在乎什么2

【灵修】耶稣在乎什么?(1)

【灵修】成全他人就是最美的侍奉

【灵修】突破你的观念,你就会柳暗花明

【深度】让你的职场成为你的牧场

【灵修】善行是天国的投资

【查经】你不惧怕,仇敌就必惧怕

【灵修】逼迫是上帝的鞭子,要赶你去你该去的地方

【深度】基督徒该如何看待万圣节

【灵修】今日的敌人或能成为将来的朋友

【知点】十二门徒殉道史(下)

【知点】十二门徒殉道史(上)

【灵修】—满腔热血还需要冷静管理

【灵修】神迹总是发生在传道中

【灵修】你可以不做,但不可以作假

【深度】侍奉也要讲规矩 教会理当有纪律

【查经】敬畏之心是你最好的导师

【灵修】在祂预定的时间必定为你成就祂的应许

【灵修】错过礼拜会错过什么?

【灵修】没有得着,或非求得不对,而是求得不够!

【灵修】生命大于恩赐

【灵修】耶稣叫你做的,就必给你能力做好。

【灵修】小心被上帝绊倒

【灵修】信心拒绝侥幸

【灵修】健康成长的十大要素

【灵修】你担心的祂都安排好了

【灵修】嫉妒是骨中的朽烂

【灵修】耶稣要我们如何面对祂的再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