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经济学人》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熟词生义?
每周五我都会写一篇最新一期《经济学人》微导读,在解读部分标题和赏析表达同时还会分享一些“阅读技巧”。比如这周的《经济学人》导读中,我提出要注意我们熟悉的词:
阅读中往往阻碍我们的并不是生词,而是这些熟词的生义。如果一句话读不通,不妨查查里面那些老朋友,它们可能还有你并不知道的一面呢。
比如 bar 也常常作为介词表示“除了”, come 也可以用作介词,表示“当...到来时”,corner 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垄断”。
我们在学习单词的时候不能只顾生词,还要兼顾到不断复习和补充自己认为已经掌握的词,问问自己“这个词我会用吗?” 能否立刻说出这个词的“语法特点是什么?习惯搭配有哪些?” 若稍有疑问,就去认真查下字典。
拿 A Diary of a Wimpy Kid 举例。这是本很多人不屑一读的儿童读物,我随手摘抄几句考考大家能否立刻说出黑体字部分的意思:
I went up to her room to thank her, but she was out cold.
So I let him take a bottle and made a note to dock his pay later on.
It was pretty obvious Cedric had cornered the lemonade market.
His parents make him get up at 5:00 in the morning to study for the geography bee.
We realized we were just gonna have to suck it up and man the lemonade stand full-time.
读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要知道自己读不懂的原因是可能有熟词生义的情况。例如这里的 dock 是“扣除(工资)”的意思,corner 作动词表示“垄断”,man 作动词表示“在...岗位上工作”。熟词生义防不胜防,解决方法是不要想当然,勤动手查,见一个记一个就好了。
我再从这期的《经济学人》中挑几个“熟词生义”的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涨点姿势,提升学习意识。
1. dive
这里的 dive 表示“下等酒吧;低级夜总会”。看到这个词我有点儿小激动,因为这是我前几天刚刚在《又中又英》上学到的。当时还觉得这个用法可能不太常见,认识即可,没想到很快就又见面。
2. noodle
这里的 noodle 明显不是名词“面条”,而是作为动词表示“to improvise on an instrument in an informal or desultory manner”,即兴演奏之意。
noodle 让我想到在耐克联合创始人 Phil Knight 的传记 Shoe Dog 中有这样一句:
In his “free time,” he liked to noodle with the surface at Hayward Field.(这里的 noodle with 可以理解为 play/toy with)
noodle 的这两个用法我只见过一次,我会告诉自己先认识即可,等到自己见过它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后再决定把它变成自己的积极词汇。一定不要只见过一次就当个宝贝似的用,因为可能别人听不懂看不懂,那就尴尬了。
3. boast
“boast”在此处表示“拥有”。boast 的这种用法在这期就出现了 3 次之多。如此高频,一定要占为己有。
boast 表示“拥有”时,后面的名词经常是“某一值得夸耀之物”,比如上文中用 boast 就非常准确:吉布提(Djibouti)虽小,但是码头啊铁路啊都很齐全,还马上就坐拥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4. spell
Having helped turn a little-known kgb officer into a patriotic icon, television has sustained him in power. But recently, there are signs that the spell of Russia’s gogglebox is weakening. Meanwhile, ever more Russians look to the internet for their news.
我们很熟悉 spell 是“拼写”,它也经常作为名词使用,上文的 spell 表示“魔法”“魅力”“影响力”。
这期《经济学人》中也出现了它的另一常见用法:
In his second spell as prime minister, since 2010, Mr Orban has battered Hungary’s young democracy.
The definite shift to conducting came in 1968, at 39, when the LSO recruited him for a spell that lasted 11 years.
这两处的 spell 都表示“一段时间”,和 stint 意思相近。
5. purple patch
很多表达我们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比如这个 purple patch:
“紫色的补丁”?没见过就动手查:
2015 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法官 Anthony Kennedy 写下了动人的判词,许多人称他的语言风格就是 purle prose。
6. pit...against
我们常常认识一个词,但是当它和一个小词搭配构成动词词组时就看不懂了,比如下面这句:
这句话很整齐,用 whereas 连接了两个主要意思:
1)America has culture wars between A and B.
2)Cultural battles in Europe pit A against C.
两句话换了词和句式,不过要表达的意思相同。这里的 pit 我们都认识,不过 pit...against 是啥?
查查字典就知道它是“使...相斗/竞争“之意,词典中有这样的例句:
This was one man pitted against the universe. 这是一个人挑战整个宇宙。
I'd like to pit my wits against the best. 我希望同最优秀的对手斗智。
别查过就完事了,试试把这句话背下来,读读词典中的例句,自己试着想象一个场景口头造句,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7. leaflet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我们熟悉词汇的灵活用法。比如:
“Some had been lectured or leafleted by crackpot”中的 leaflet 本意是“传单”,此处是被用做动词表示“散发传单”。这里的 leaflet 和前面的 lecture 压头韵,表示一些认为疫苗是有害的人通过讲座和传单的方式传播他们的观点。
在《有哪些高级的表达技巧,让你的英文一听就感觉很地道?》中我已经举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
《登泰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里的烛本身是名词,不过在这里被用作了动词,表示“照”。这样的用法在英文中也很常见,尤其是用在写作中,可以使表达更加形象、简洁,一听就很地道。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The Gay Genius)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我们熟悉的名词其实也都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而且这些用法都可以在《经济学人》中找到类似的句子,说明真的很地道。例如:
Szema Kuang, who towered intellectually and morally above his generation, fought a clean-cut battle of principl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司马光的学问和品德都冠绝当代,从头到尾为原则而争。
“towered intellectually and morally above his generation”就是说在智力和道德方面比他人强很多,tower 在这里表示“完爆” “碾压”,我们想写“much better than”时,想一想是不是可以用 tower 来替换。
Eric 写在后面:
每天都有人问我有关词典使用的问题,我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1. 下载欧路词典,并付费注册 2. 在欧路词典上加载我的同款词库。
推荐阅读:学会这样查词典,从此学英语不求人
更新词库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96F9SdOiHQ8omfFs1jM8A 密码:os4l
当然,使用词典的工具、方法有很多,如果你想研究的话就去研究,不想研究的话就和我用同样的方法就好了。关键是要把工具和资料充分利用,别成为他们的奴隶。
读英文原版书刊,
学立刻就能用的地道英文
猜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