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忘南京保衛戰之陣亡將士

邱智賢;blue 國語社 2021-11-02


南京保衛戰



淞滬戰役結束,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旋即面臨日軍日益迫近之威脅。按照事先擬定之抗戰計畫,國府一面著手遷都事宜,一面佈防南京。日本參謀本部為擴大戰果,令日軍兵分數路向南京以及周邊地區推進。日本華中方面軍宣稱「為了使事變迅速解決,乘現在敵人的劣勢,必須佔領南京。」日本參謀本部於11月24日(民國26年,1937)宣佈「廢除以臨命第六百號指示的華中方面軍作戰地域」,即同意日軍向南京進攻。12月1日,參謀本部根據「大陸命第七號」,下達華中方面軍戰鬥序列,以松井根石為方面軍司令。同日又以「大陸命第八號」下達天皇敕令:「華中方面軍須與海軍協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


為應對來勢迅猛的日軍,蔣中正委員長親自兼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自11月13日始,數次下達戰鬥命令,以加強吳福線和錫澄線的防禦,試圖阻止日軍向南京進攻。由於國軍在淞滬抗戰中遭到重創,經營多年的兩條戰略防線不久被日軍攻破。


為因應南京即將面臨之危局,11月中旬起,蔣委員長連續三次召集高級幕僚會議,討論南京防守問題。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等高級將領均主張對於南京僅作象徵性防守。蔣委員長、何應欽等認為:「南京是我國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繫,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何以對總理在天之靈?」唯有唐生智主張死守南京,並請纓承擔南京城防之責。


在決定進行南京保衛戰的同時,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蔣委員長將遷都之理由歸納為兩點:


甲、為長期抵抗之計;

乙、不受敵軍威脅以打破敵人對城下之盟之妄念。

(蔣中正日記,民國26年11月14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蔣中正日記手稿影印本)


國民黨高層很快就遷都問題達成共識,國民政府於11月20日正式公佈遷移政府於重慶,以示持久抗戰之意。此後,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國府中央機關各部紛紛遷往重慶、武漢、長沙等地,僅軍事委員會留守南京。


淞滬會戰之後,蔣委員長已有避免與日軍主力頻繁交鋒以保持國軍有生力量之構想:「保持戰鬥力持久抗戰,與消失戰鬥力維持一時體面相較,當以前者為重也。」(蔣中正日記,民國26年11月7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蔣中正日記手稿影印本)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之後,蔣委員長內心頗難以抉擇:「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蔣中正日記,民國26年11月26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蔣中正日記手稿影印本)


南京城防計畫自11月26日正式啓動,至12月5日日軍前鋒挺進南京防區,前後僅十天,軍隊部署與陣地準備,均與預定要求存在相當大差距。日軍數路並進,對南京形成合圍,南京外圍的國軍守軍步步後撤,一部分退到南京城內,參加南京保衛戰。


在南京外圍激戰之際,蔣委員長仍留在南京城內,「余能多留京一日,國家、人民、首都與前方軍隊,皆多得一日無窮之益。」(蔣中正日記,民國26年11月27日,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蔣中正日記手稿影印本)12月4日晚間,他在南京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高級軍官講話,強調南京為國際觀瞻所繫,同時對國內人心之影響亦大,因此必須固守。次日,他又去南京城東20公里之湯山,對守城部隊訓話。而此時,日軍已兵臨城下。


12月7日,日本軍部給華中方面軍下達命令,要求在攻佔南京之後,與海軍配合,控制包括杭州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圍攻南京之日軍於12月8日奪取城外陣地,旋即分頭向城牆推進。南京保衛戰進入最後階段的城廓陣地防禦戰。


12月9日拂曉,日軍佔領光華門外的大校場與通光營房,並發砲攻擊城門。松井根石於當日向南京守軍發出降書,限次日上午答覆。唐生智拒絕了日寇的最後通牒,並令七十八軍控制一切船隻,嚴禁私自渡江。


自10日開始,日軍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等處同時發起攻擊,戰況激烈,雨花臺前面的據點數次易手。當日,日本空軍對紫金山國軍守軍進行重點轟炸,並對日軍地面部隊空投補給物資。


11日,日軍繼續地空聯合,向南京周圍要地進攻,楊坊山、孔銀山等處先後陷落,守軍四十八軍第二八八團三營與第二八三團一營均全體壯烈殉國。當日,日軍突破雨花臺右翼陣地和中華門,一度攻入城內。鑑於南京戰局危殆,蔣委員長於11日通電指示唐生智稱:「如情況不能持久時,可相繼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抗日戰史》(第四冊)<華東地區作戰>,P190)


12日清晨,各路日軍發起總攻,國軍頑強抗擊。鏖戰至中午,雨花臺主陣地失守,紫金山陣地亦被日軍攻佔。重要陣地相繼陷落,日軍先後從光華門、中華門侵入城內。城內秩序出現混亂。至下午3時,第八十七、八十八兩師潰退。當日下午,唐生智召集守城部隊高級將領會議,傳達   蔣委員長之電令,決定棄城撤退,「大部突圍,一部渡江」。


國軍撤退,冒著日軍砲火向浙、皖邊境突圍轉進。一部分部隊渡過長江進入安徽,另一部分則由湯水鎮、句容退向皖南寧國地區,第七十八軍宋希濂軍長奉命率部掩護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及直屬部隊由下關渡江。最後,僅第六十六軍安全轉抵浙皖邊區,其餘除部分突出重圍之外,絕大部分以身殉國。


12月13日,大股日軍分由雨花臺、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等處突入南京城區,國軍第八十七、八十八兩師潰兵退至鐵道部。此後,雙方展開巷戰,戰至午夜,留城守軍全部壯烈犧牲,其中,中華門一帶陣亡的國軍士兵逾千人。當日傍晚,日本海陸軍部隊佔領南京城。


(以上內容,據《中華民國史》(中華書局)第九卷(上)相關章節,blue 改寫)



南京保衛戰部分陣亡將士



郝毅烈士,遼寧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二團排長,參加上海蘊澡濱、南京保衛戰等役,身先士卒,勇敢果斷,深受士兵欽仰,首都撤守,掩護部隊渡江,奮力抵抗,烈士悲憤之餘,躍江自殺。


任滌非烈士,號培杞,湖南湘陰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騎兵連排長,日寇進逼首都,奉命燒燬孝陵衛營房,後在中山門外一帶佈防,身先士卒,擊潰敵數次猛撲,後不幸被砲彈擊中,壯烈殉國。


王本榮烈士,福建林森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三團中尉排長,奉命防守鍾山東麓陣地,以智勇見稱,不幸被敵砲破片傷及大腿,經醫護人員後送至下關江邊,而南京大勢已去,敵艦駛進江中,烈士被敵機槍掃射背部負傷,傷重而逝,殊堪悼惜。


楊大鵬烈士,號冲天,遼寧法庫人,幼聰慧,少有大志,目睹日寇之侵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一期畢業,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一團排長,參加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固守中山門,敵以陸空優勢猛攻,烈士殊死搏鬥,飲彈殉國。




英勇抗敵的陸軍八十八師亦值得國人銘記——






南京保衛戰陸軍第七十四軍俞濟時電文如下: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自蚌埠發


限即到。南昌。委員長蔣。護密。謹以職軍衛戍南京於附廓戰役,苦戰八日,傷亡三分之一,尤以各級幹部傷亡殆盡。


此次撤退,因兩師均分防城廂內外各陣地,配備分散,激戰往來衝擊,時機迫急,對撤退事前毫無準備,再友軍雨花台失守,敵三百餘衝進雨花門,下午三時又向中華門爬城,迭經忠勇將士混鬥保此(城)垣,當此情況,衝圍未能,轉而渡江,船隻雖有,因秩序紊亂,又被友軍刦奪一部,故行李輜重,以及輕重火器、通信器材等遺失重大,而渡江部隊亦均散落,現奉命在蚌埠集結于烏衣、滁縣分段(收)容,結果如何,容待續報,其他友軍亦均有同情,似此情形,部隊機構及一切戰鬥力均已全失,雖再補充一時,實不能應戰。職軍王師長耀武、馮師長聖法,已在烏衣、滁縣收容中。職俞濟時。寒午印。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戰後自請嚴厲處分



唐生智做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撤出南京後,向蔣委員長自請嚴厲處分,唐生智並建議,所有奉命衛戍南京的各級將領,一律停止配戴軍階領章,以示知恥。


唐生智曾經長期負責南京防務的規劃督建,由他負戍守首都之責,其實並無可怪之處,各部隊新兵太多,衛戍司令部參謀臨時拼湊,職能不健全,撤退命令下達匆促,都導致了南京保衛戰最後失敗,且部隊掌握陷於混亂的情況,對此,唐生智深感自責。


曾希望唐生智能夠多堅守南京一段時間的 蔣中正,在民國廿六年(1937年)12月30日,接見南京撤退各師長,聽聞當時撤退的情況,不禁痛憤,自責用人不當,並指唐生智「始終為誤國之徒也」,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這個抗戰首個寒冬當中,隨著上海、南京的失利,國民政府非惟未能獲得蘇俄乃至英美的出兵及同情,內部要求談判議和的聲浪更是此起彼落,軍事的失敗,導致 蔣中正面臨的抗戰局勢,更加困難,心情可想而知。



唐司令長官原電文如下:


26年12月14日 自臨淮關發


機急。牯嶺錢主任密呈委座鈞鑒。護密。南京首都,勢在必守,職等奉命衛戍,應如何督勵所部,克盡厥職,達成任務,上報黨國及鈞座,乃以種種原因,甫及旬日,即告失陷,鑄此奇恥,辱及黨國,職等誠信未孚,調度失當,遺誤戎機,罪無可逭,雖連日戰鬥經過迭經呈報,未蒙嚴譴,最後且奉命撤退,然以斯時情勢惡劣,一切處置未能悉如鈞座所期,職等內疚神明,度膽俱裂,自惟奉職無狀,處置無方,無以自解,敬懇鈞座予以嚴厲處分,以張國法而作士氣,並建議在南京未收復以前,所(有)奉命衛戍之各級將領,一律停止帶用領章,用示失地奇恥,臨電不勝屏營待命之至。職唐生智、羅卓英、劉興。元午印。



廖耀湘脫險




南京保衛戰後,時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任職的廖耀湘,隱姓埋名,躲避日軍,幸而得到了南京民眾和廣舒的救護,兩個多月後,廖耀湘安全抵達六合,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代理主任錢大鈞特別向 蔣委員長報告。



廖耀湘出險後,重新投入抗戰當中,他在漢口萃仁旅館中撰寫報告,指出新興的機械化部隊在我國毫無基礎人才,宜將專材集中使用,或集中於機械化幹部教導隊,或集中於二百師,並遵照  蔣委員長指示羅列相關人員名單。



民國廿八年(1939)末,廖耀湘任陸軍新編第二十二師副師長時,參與崑崙關戰役,經苦戰後,終於擊潰日軍,以「勇于任事,策劃贊助悉合機宜,此次敵襲賓陽混亂之際,該員掌握確實,將部隊完整帶回」,獲頒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一座;之後,廖耀湘率部於遠征軍戰場上屢建奇功,抗戰勝利時,廖耀湘更以新編第六軍軍長身份,飛返南京,成為一時傳奇。



而那位當年伸出援手的和廣舒老先生,與廖耀湘機緣重逢,滿座高朋,廖耀湘堅持救命恩人上座,廖耀湘的南京保衛戰故事,在此劃下了句點。


以上內容,除「八十八師陣亡將士」一節外,文字與圖片均轉自 邱智賢兄




相關文章:


中央社鏡頭中的七七事變

蔣委員長發表廬山聲明80週年

蔣中正 | 淞滬會戰前後十日記

【中央社影像】八一三淞滬會戰

飛鷹沖天:八一四空軍節

抗戰勝利前,蔣公的歷年8月15日

日寇南京大屠殺等暴行簡述

71年前,日本無條件投降

回憶抗戰:不屈的意志

九三軍人節 | 慶祝抗戰勝利

回顧: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

銘記歷史 | 抗戰受降紀念日

雙十節 | 北平受降紀念日

日本 NHK | 731部隊的真相

71年前,臺灣光復

蔣中正日記如何記載南京淪陷

第一夫人蔣宋美齡抗戰留影

蔣緯國:我要向世人證明父親是積極抗日的

真實1942:民國政府做過的那些事兒

美國大兵約瑟夫親歷芷江受降

軍史館受贈 唯一參戰過的「血幅」

華裔空戰英雄之孫:想將遺物捐台灣

陳納德最後的國軍嫡傳子弟

太平洋戰爭75周年 | 因飛虎隊而引發的珍珠港事變

14年抗戰 國軍仍是主力

撤離敵國,回國參戰

國軍抗戰海報集錦

一二八淞滬戰役85週年

影像 | 抗戰時的成都

追憶抗戰:國軍彩色老照片

老照片 | 上海,民國34年抗戰勝利之後


軍人節 | 毋忘烈士鮮血滿地

民族掃墓節 | 莫忘烈士鮮血滿地

緬懷  蔣公,也別忘了他們!

祭蔣公文

讀史 | 九一八事變之前後

蔣介石與九一八事變之後的學潮

西安事變紀念日 | 讀史有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