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 VIS丨棒呆留学创始人Brian Ong:国际课程体系在美本申请中的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2016-12-02 Brian Ong 新学说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编辑/新学说  何淼

由新学说、腾讯网、腾讯教育联合主办的“在变革开创未来”——2016国际学校发展大会已于11月20日正式落下帷幕。共有28位演讲嘉宾、近300位国际学校行业人员参与本次大会。

棒呆留学创始人Brian Ong先生作为本次VIS大会专题七大学升学的演讲嘉宾,带来主题演讲——《国际课程体系在美本申请中的竞争力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比中国学生在申请英美大学时的差异条件,详细分享了国际课程体系在美本申请中的竞争力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Bon Day棒呆留学的创始人。作为一名出生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华裔,我的高中在英国著名的IB学校学习,本科去了美国耶鲁大学,2007年从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创业。这几年来,我接触并指导了许多来自各类学校、特别优秀的孩子,有国内体制的、国际学校/国际部的、还有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念高中的。这些学生最终都进入了顶级学校,包括牛津剑桥和美国的藤校。今天,我希望用一些实际案例,来谈谈我如何看国际课程在中国的发展。

 

首先我想谈一下美国顶尖大学大家对于录取学生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

简单介绍一下美国、英国这两个最受留学生欢迎国家的人才选拔。英国稍微简单一些,如果学生在IB课程中表现得好,学校会向学生发出邀请,英国的学校也会考察学生的课外活动、但相对占比比美国大学低一些。美国大学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对学术方面有相当的要求,例如会希望学生在校的学术表现靠前,但一旦学生在这些方面总体过了一定的门槛,美国大学进一步考察的就不仅仅是硬件指标了,而侧重看学生在各类活动以及面试表现、文书内容以及以后的专业方向是否符合学校选拔人才的需求。


所以大家就能理解了,为什么成绩最高的学生未必能有最优的录取结果,因为学校希望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观点,像组建乐队一样要具有多元性,而不只吸引最强的钢琴家或者小提琴手。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都在考虑,有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去上国际课程?近几年来通过我自己带学生的经验,再参考国 43 34953 43 15231 0 0 1593 0 0:00:21 0:00:09 0:00:12 3041内数据以及美国排名前十大学的招生情况,我觉得修读国际课程的学生不一定获得绝对优势。拿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去年南京录取结果最好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一所学校的本部。最近几年上海进了耶鲁和哈佛的学生,也都来自学校本部。2014年,我指导的同样是体制内的一个学生进了哈佛。如果看总体趋势,我觉得国内本部的学生并看不出有什么劣势,其最终表现总体来说跟国际部持平、甚至还要更好一些,因为美国顶级院校招生官是看生源,是学生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对一个学校课程体系的认可。


国内很多国际班和国际部都比较火热,但是美国招生官可能会顾虑它们的招生标准可能没有本部那么严。或者某一个大学一直以来都主要是从本部招生,他们觉得这个渠道质量更有把握。如果像一些历史比较久、质量比较高的国际班/国际部,其录取就跟本部差不多。但是如果是新学校开办国际课程,美国招生官就需要一些时间去了解其生源、质量和运作标准。


到目前为止,本部学生没有明显劣势,虽然他们没有上一些专业的课程,但是核心问题还是看生源。就去年结果来看,有些学校的国际课程表现比较好。如果申请英国的学校,我觉得国际学生有一些优势,但这不意味着英国大学不考虑本部学生,只是本部中申请英国的学生相比较少、录取的人也相应比较少。所以国际课程学生从绝对数量来看有一定的优势。


这三个课程体系如果要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可能有帮助,但我觉得这三个体系之间没有像很多学生家长想象的差距那么远,我往年的学生,分别都有申请到比较好学校的成功先例。因为这三个课程受到国际普遍认可、运作时间比较长。但是如果问我个人意见,我比较推荐申请英国学校的学生修读A Level和IB课程,因为他们更容易和英国的大学衔接。如果申请美国学校,我自己倾向于AP和IB课程,因为比较符合美国教学的理念,提供更丰富的课程。AP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都会报文科和理科。


在国内,这几年A Level的很多学生还是关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生往往觉得没有必要去尝试一下历史、政治等等。所以从美国招生而言,这样的学生就稍微单调了一点。当然,A Level的学生也可以补充一些偏文的课程,证明他们文理的均衡性。


美国大学在每年4月之前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它们可以通过AP课程更快了解学生的学术水平,因为AP课程可以在高一升高二时考试,也可以在高二升高三时考试,AP学校可以尽早对学生作评估,这也是AP占优势原因。


国际课程的优势

除了对结果影响之外,我觉得国际课程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发展体验。


第一,众所周知,提高英语可以使学生更快适应国外英文教学环境。英美大学不会将国际生和本地生区分对待,如果学生考SAT考AP,国际课程也不会因为国际生就在打分上有所放松。国际课程对学生最大帮助是让学生尽快适应一个学校环境,如果他们参加夏校或者一些面试也会有所优势。


第二是成绩单问题,国内成绩单的情况比较乱,每一个学校有不同的标准,有一些学校提供两个成绩单给出国的孩子和准备高考的孩子,国际课程在这方面则相对规范。


第三是我前面提到的,IB和AP课程是让学生真的做一些尝试,覆盖更多、更广的面。我曾经有一些学生,包括今年学生,他们一直走国内的教育体系,也是偏理的孩子,但是一旦进入AP和IB课程,他们发现对也历史很感兴趣,加上家长也理解支持孩子真正的兴趣,孩子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些学生会在校外补充课程、夏校去美国。我有一个学生,今年夏天去美国做了一个戏剧课程,并且把国外的理念进入到国内,做了一个社团。这些都说明,国际课程能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方向,能让他们了解哪个领域最适合自己。


第四是国际课程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更容易跟国际教育接轨。学生们到了美国会发现,成绩的30%~40%是考察学生有没有参与课上的活动等等。



关于国际学校如何支持未来计划去美国读本科的学生,我这段时间跟不少的国际学校做了很多交流,希望给他们更客观的反馈。上面展示的是往年我指导过的一些国际课程的孩子。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时间管理,国际学校要考虑比较灵活的安排。这几年比较成功的国际学校,虽然是偏英国的国际体系、按照英国的操作流程做,但是也有不少的毕业生去美国,有一些学校还会同时支持美国和英国的留学准备。

要做到这点,首先是学校内部的时间表要给计划留学美国的学生准备一系列考试留有余地;课程如果偏英国模式,学校的工作量和作业就会与美国的标准化考试时间有一些冲突,可能最终导致孩子无法在美国的标准化考试方面取得理想成绩。还有一些AP学校,他们让学生准备几门AP,像AP文学这一科,难度很大。我知道有一所学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准备AP文学,但是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最终AP文学考出来是2、3分,对留学申请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时间管理这块,学校需要了解美国的申请时间。


第二点是材料准备,偏英国模式学校会按照英国申请的要求,觉得材料不需要太早准备也不会提醒学生,因为英国留学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准备,一篇文章可以申很多学校。但美国的文书特别复杂,他们会提供一系列的文书要求给学生。比如麻省理工,他们每年要求写5、6个文章;耶鲁大学要求有两个长文章,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你怎么样跟室友交流等等。而国内很多学生留给文书准备的时间非常仓促,影响了申请质量。我今年帮助不少美国高中的学生申请,我觉得美高的内部教育值得学习。美国高中有一个藤校联盟,今年这10所学校中的7个学校都有我带的学生,他们谈到和学校工作人员的交流很有参考意义。


美国的一些高中有系统化材料准备和管理,并设有内部机制帮助学生更好的准备好材料,包括三轮的审批。他们也会设置一些硬性条件并和学生、家长说明。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国内的学校目前可能还没有做得那么完善,这方面是可以改进的。


还有推荐信,有些老师不了解怎写,国际课程的老师虽然很多愿意自己写,但可能未必了解具体要求。我建议学校内部可以考虑一些培训,让了解学生的老师写,而不是笼统的给五、六十个学生写。这一点上,新加坡来福士就做得非常好,真正让推荐信为学生申请加分。


关于内容管理

第一我建议学校也要积极参加一些活动以提高知名度。因为有很多国际学校在国内招生,美国未必那么了解,他们也不想冒太大风险,因为不了解这些学生来源如何。


第二我建议学校不要限制学生申请学校的数量。而国内很多国际学校的现实情况是,他们都会限制学生申请几所学校。实际上,从学校内部管理角度来看,这并不会增加学校的工作量,因为在通用表格的系统中,学生提交推荐信和成绩表格,提供给1个学校和20个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美本尤其是名校的申请录取比例很低,限制申请数量对学生的发展有限制。目前的国际学校中,很多不会觉得这个是危机,因为它们本来就有相当多美国籍的学生,包括名校校友的孩子,所以每年的录取结果也都不错。但是如果纯粹谈这个限制,对学生录取结果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关于考试时间

学校要考虑到学校时间跟美国标准化考试时间是否存在冲突。有一些如果是固定的、非校方所能控制的时间安排没办法调整,但学校能够控制的部分应该尽量调剂。我同时也建议学校能鼓励学生提前准备,通过增加自然的阅读、写作等训练健康的提升英文水平,并进而获得考试高分,而不是靠密集刷题的方式来提高成绩。


我今天的分享就讲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流学习,我的微信号是brianathome,谢谢!


相关阅读

2016VIS大会丨外滩游船数百人晚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6 VIS丨英国素质教育发展认证中心(ASDAN)中国总监廖望:课外活动课程化与认证化——国际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探索

2016 VIS | 零距离感受国际学校的魅力所在

2016 VIS丨赛尔教育学术总监Mars Wang:FIT Plan——打造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

2016 VIS丨美国国家地理学习Erik Gundersen:将世界带进课堂,让课堂与生活联接

2016 VIS | 都是哪些人参加了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2016 VIS丨上海枫叶国际学校周家祥:”枫叶为什么这样红“

2016 VIS丨哈佛商业评论:什么样的校长,能扭转失败学校的败局?

2016 VIS丨英国媒体:对英雄般领袖人物的迷思

2016 VIS|新学说发布《2016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国际学校仅占基础教育学校千分之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