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津冀国际学校发展现况:成熟与欠发达,分化明显?

Joe 新学说 2019-11-23
文/Joe

2019年4月底-5月初,新学说“2019百校访行计划”京津冀地区访校正式拉开序幕,此次访校行程由新学说访校团分批出行,历时半月。实地探访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多所国际学校及幼儿园,通过与各学校校长、办学相关负责人就学校办学背景的介绍和教学问题的交流探讨,对京津冀地区国际化学校办学现况作了深入了解。



京津冀地区国际学校发展现况

 

据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北京地区已获国际认证学校数量130余所,紧随广东、上海和江苏地区,位居全国第4。天津已获国际认证学校数量近20所,河北已获国际认证学校数量10余所,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19年5月,新学说国际学校四库全书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数量180余所(含国际幼儿园),天津地区国际学校数量22所,河北地区国际学校数量16所。


京津冀地区探访学校

图:新学说


此次新学说京津冀访校团走访的学校以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北京新学道临川学校(国际部)、好思之家幼儿园、北京房山诺德安达双语学校、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天津元象国际幼儿园、天津思锐国际学校、美国法拉古特学校天津校区、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天津校区、显现国际学校、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为主。


1、学校数量


从学校整体数量来看,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数量在其办学历史的积淀下,数量庞大,但因为土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增幅有所降低。据新学说统计,2018年北京新增国际学校4所,与河南持平,远在上海、江苏、四川、广东、浙江等地区增长数量之下。而天津与河北地区国际学校相比其他城市及地区,数量很少,2018年河北新增学校1所,天津维持不变。


2、建校时间


从建校时间来看,北京地区国际学校发展历史近半个世纪。无论是最早雏形的使馆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1969)、北京德国使馆学校(1978),还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980),北京地区都开创了国际教育发展之先河。除此之外,如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学校成立于1990年,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同成立于1993年,北京京西学校、北京瑞典学校、北京BISS国际学校都成立于1994年,北京耀中国际学校成立于1995年,这些学校也都有着20多年发展历程,相对而言,办学历史十分悠久。


尽管天津地区国际学校数量较少,但发展历史并不晚。新学说了解到,天津第一所国际学校天津思锐国际学校创办于1986年,除此之外南开中学国际部成立于1987年,天津实验中学国际部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同成立于1994年,天津泰达国际学校成立于1995年。这些学校同样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国际学校发展历史非常之早。


相较北京和天津悠久的办学历史,河北地区国际学校的发展起步较晚,基本上在2000年之后才初步开始发展,如石家庄第二十八中学成立于2004年。


3、学生规模


北京作为首都和一线超大城市,经济水平与市场供需决定了其容量和规模。如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校人数约2000人,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在校人数约1700人,北京京西学校、北京市鼎石学校等在校人数均超过1000人,规模很大。


相比北京地区庞大的规模,津冀地区学校学生规模相见形弱。天津地区除了天津实验中学国际部和天津杜伦国际学校在校人数较多外,其他国际学校人数均在100-500不等。河北地区国际学校在校生数量均不超过500人。


4、建校模式


基于生源、从业人员、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北京地区市场包容度相对较高,因此学校类型丰富。除了公立校外,民办教育集团独立运营和合作办学十分之多,而英式品牌入驻数量也不小。


而津冀地区学校类型由于政策和市场局限,且数量本就较少,因此偏于单一。基本模式以品牌入驻和政府引进、企业办学等为主,如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美国法拉古特学校天津校区为英美品牌入驻,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海嘉国际双语学校天津校区等为国内教育集团品牌扩张。河北地区国际学校办学模式以公立学校国际部/班为主。


5、开设学段

 

北京国际幼儿园数量众多,且民办K12一贯制学校数量也很多,面向市场供求关系,学校无论是类型还是学段的可供选择性都非常高。天津地区除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外,无论是公立校还是民办校,K12一贯制学校数量屈指可数,学段供给甚至出现断链现象,可供选择性较低。河北16所学校中,12所都为高中学段,K12一贯制民办学校数量很少。


6、教师情况


就教师情况来看,截至2018年9月,新学说抽样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五地共128所国际化学校数据,通过研究统计,北京国际学校外教平均数量最多,约为平均每校53人。除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因素影响外,北京国际学校外教数量远高于其他地区,与浓郁的国际化教育氛围以及课程设置都有很大的关系。


相比北京,津冀地区国际学校教师数量配比不算很高,因为招聘难题和薪资福利待遇等影响,外教尤其稀缺。


7、课程


新学说统计,截至2018年9月,北京地区获得IB课程认证的学校有27所,天津3所;A-Level课程认证学校北京有34所,河北9所,天津7所;AP课程北京34所,天津5所。天津地区A-Level与AP课程数量不相上下,IB课程居后,除此为IGCSE及其他课程。河北地区国际学校主要以A-Level课程占比居多,其次为AP、IGCSE及其他课程。总体看来,北京国际教育发展处于成熟状态,天津国际教育发展较为滞慢,河北的国际教育发展才开始起步。


8、学费

 

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依据相关学校招生简章抽样统计的360所国际化学校学费信息中,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远高于上海、广州和深圳,平均学费约为175000元/年。


天津地区国际学校学费水平相较其他一线城市,处于偏低状态。河北地区国际学校学费整体也并不高,这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有着直接联系。


政策支持与联动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1、政策扶持

 

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官网依申请公开信息:今年2月印发《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将对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其相关保障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这一文件的出台,对北京地区国际学校而言,无论是数量增长还是市场的培养,都是十分利好的扶持。


今年5月11日,海淀区教委正式宣布,成立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成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等消息。不仅带来海淀东部教育格局的洗牌,也宣布海淀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将全面启动。此举将对未来海淀区教育布局、学校发展、育人模式和招生方式等,都带来重要影响。


2、京津冀一体化联动发展


2014年3月,“京津冀一体化”方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目的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京津两市于2014年8月在京签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根据协议制定的9个方面、30个重点领域内容,两市将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协同打造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环境技术、健康医疗、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度假、高技术研发及高端商务商贸等产业。



建立合作示范区统筹协调机制,共同支持示范区项目建设发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推动京津两市优质医疗、教育、科研等资源入区发展。


2015年4月中央政府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涉及保定市下辖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联动发展的推进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筹设,津冀地区国际学校,数量有望增多。


3、教育+体育成为重要发力点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全人教育的倡导,近年来很多国际学校将体育作为学校一大特色和着力点,结合地区优异的资源,丰富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一特点在北京地区国际学校十分显著,如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以体育为长,打造品牌。


面临哪些瓶颈与挑战?


1、成熟与欠发达,市场分化对比明显


从市场发展现况来看,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拓展市场状态而言,京津冀地区的联动发展相对薄弱,未突出区位优势。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带动杭州、南京、无锡等城市的并进与繁荣,而珠三角地区,广州带动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的联动发展。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毗邻北京,却没有受到北京市场的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而言,天津地区国际教育不温不火,河北地区国际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呈现突飞猛进的趋势。因此,北京与津冀地区“分水岭”明显,虽相隔一步之遥,但市场发展却迥然不同。


北京作为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保障了其教育服务事业必会不断更迭。但在天津,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局势紧张,大量外企撤资或外迁,致使外籍人士子女教育需求降低,而本地家庭的教育认知层次不齐,也无法给予市场支撑和缓冲,因而在某一段时期,发展状态呈滞步不前,加之政策相对严明,整体表现出市场体系不完善、教育固守的现象。河北地区,市场还在培养期,因着国际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尚缓,若要看到成绩,还要待以时日。


2、上下游学段供给断链


相较于北京地区,天津地区K12一贯制学校非常之少,外籍子女学校招生要求又较为严格,民办国际幼儿园数量不多,除了距离等小因素外,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供应上呈现“断链”状态。


即使部分家长有送子女进入国际学校的愿望,但限于学段供应断链,可选择性小。国际学校数量无法满足家长群体的需求,反之,市场也无法反推更多民办双语学校的出现。加之天津地区民办教育政策没有北京、上海等地区开放和宽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天津国际教育不冷不热,滞慢发展的状态。


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困难尤为突出


新学说《2018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统计,2016-2018年间,相比数量大幅增长的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出现下降,较2017年减少5所。究其原因主要是外籍生源减少,民办/公办学校招收外籍学生数量增加有关,可以看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进入下行趋势。


2016-2018年,外籍学校数量下降

图:新学说


天津地区,即使是老牌学校,尽管设施、师资相对较为完备,但依然避免不了招生问题。尤其对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来说,更是愈发维艰。据新学说了解,因近年来,随着贸易维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大量外企撤资,因而外籍孩子的教育需求大大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招生。与此同时,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份和地区,地区政府在民办教育方面的扶持和优化配置相对较少,因而无法造就大的环境,滋养更多优秀民办学校的成长和教育品牌的进驻及投资。


4、外教招聘成最大困扰

 

长期以来,外教的管理和招聘都是国际学校运营发展的一个难题。一线城市国际学校避免不了外教的管理难题,而二三线城市外教招聘困难更为凸显。在北京地区,因着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完善,对师资人才而言更具吸引力。但津冀地区发展相对缓慢,资源优势不具备,渠道较少,因此外教的招聘成了一大难题。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依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虽然施行一体化联动发展时日已久,但是在民办教育、国际教育方面的发展落差十分巨大。究竟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以及河北雄安新区的筹建,津冀地区的经济有望快速发展,国际学校市场大门或将一步步打开。


本文作者 | Joe

佛系伪文青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欢迎来撩  wx:wqz100320


NSI新媒体7eam其他搬砖成员

Mavis·跑图风语者  /  Leo·狮子座德迷  /  Blair·撸铁女汉子

 Charlotte·昆德拉迷妹  /  Una·电动飙车貘  /  Anaconda·KPI担当哥

相关阅读





国际学校多边服务平台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国际学校“外脑”让办学更Easy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教育研究院

行业活动

百校访问

行业研讨会

海外研学团

校长V课堂

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

手机:1501092773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