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蝇王》的故事:当你在皇家海军的视线之外

2017-07-28 龙马 风灵 风灵

文   龙马 风灵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

 

正像中国学生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名篇一样,英美也有类似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英国作家威廉·高丁的小说《蝇王》,正是当代文学中为西方人所熟知的一部经典。当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丁时,诺奖委员会重点介绍的就是这部1954年出版的小说。在1963年和1990年,英国和美国的电影公司两次将其搬上银幕,制成经典的电影作品。在欧美的许多大中学校,《蝇王》名列于必读书单之中,成为作业和作文的讨论对象。也是就说,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一部分。

 

笔者建议,读者不妨也通过电影或者小说去领略一下这部名作的风采——更何况,第三世界的读者和观众,其实可以比欧美的学者体会得更深刻。

 

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在一场意外的飞机事故之后,一群孩子流落到了一个荒凉的太平洋的小岛。



一开始,这个小群体借助西方给他们的初步教育,还具有一定秩序。他们还记得刚刚脱离的成人世界,企盼着早日能够被营救,回归正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营救似乎无望,这个群体发生了变化。恐惧,不安,猜疑,野心,无知,暴力,渐渐地显露了出来。小岛上的孩子陷入了悲剧性的野蛮暴力之中。最终,当主角之一,文明和理性程度较高些的雷尔夫被野蛮化的“暴君”杰克和其他孩子追杀,走投无路的时候——皇家海军,或者美版电影中的海军陆战队,终于发现了他们。孩子们这下惊呆了,文明秩序的瞬间降临,让陷入痛哭和悔恨之中的孩子,不知所措。


(1963年英国黑白电影)


(1990年美国电影)

 

在西方人的视野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为什么受过教育的孩子的“小社会”,会变得如此野蛮、暴力——小说的剧情并不生硬,并且,在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6天的时间内,一批大学生就陷入了类似的野蛮暴力之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不得不中止原定两周的实验,将参与者拉回文明社会。这种野蛮在群体中“自然”滋生的现象被称为“路西法效应”(路西法是传说中堕落的天使的名字)。



读者和评论家们自然会想到,成人所处的真实社会,又何尝是一个理性的世界?在20世纪5,60年代,人们不仅对刚刚过去的两次惨痛世界大战记忆犹新,还因为随之而来的冷战核威胁而感到窒息。

 

一些学者认为人性中本身就包含着恶,为此忧心忡忡。少儿们喊着“杀野猪!割喉咙!痛宰它!”的口号,从开始的猎取野兽为食,变成围攻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读者对此不寒而栗;而在亚非拉的许多国家,这样的场景甚至是活生生的现实,并不是文学虚构。

 

但是,在审视着小说中反映出来的种种人性弱点的同时,可以看到,第一,地球这个现实世界,大体上并不野蛮,文明和进步是明显的基调。第二,有一些地方,比如被极端恐怖分子占领的少部分地区,人道灾难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这两点都是需要解释的。而且,“人性”这个难以捉摸的词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全部的答案——在文明的世界,和灾难中的世界,人性其实是相通的,正如那些野蛮化的孩子原来也是学校中的普通学生。

 

其实,下面这个词的重要性比所谓“人性”要重要得多——隔离

 

小说和电影中,孩子们流落到了荒岛之上,与世隔绝。再没有成人对他们加以管束,也没有天经地义作为既成规则的法治。受害人不能成功地向外界求援,加害者也不担心岛外的约束。从上岛的第一天起,哪怕在心理上还没有与有成人世界相隔绝,孩子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孤立的群体。

 

在这之后,是对这种孤立状态的“坚信”。除了拉尔夫和其他遇害的孩子之外,差不多所有其他的孩子,都觉得在这孤岛上等不到外界力量的介入了;或者至少,他们没有仔细衡量过这种可能性。在孩子们最初等待救援时,他们还可以有议事规则和有模有样的决策程序。但随着孤立的持续,秩序最终沦落于暴力——“没有救援!不会有大人来管治这里了!”这种心理是暴力滋生的前提。其实在这种局势下,那些所谓“非理性”的孩子,他们的跟风、盲从,都是很容易解释的:这样才不会被马上孤立,陷于暴力中弱势一方的境地。

 

那么,为什么与小说中岛屿上的故事相反,当今真实世界的主流却还是文明的呢?

 

这是因为,在互有联系而有多样性的世界,存在着持续的竞争。尽管在某些地区,因为环境、地缘等外界因素或偶然因素,那里的文化和制度没有达到较佳的水准,但是在竞争之下,主动或者被动地,更优的文化和制度会传播到相对落后的地区。

 

在小说里,“猪娃”的玻璃镜片就被杰克帮伙的孩子抢走了。拉尔夫责问,“如果你们想用,直接来借就可以,我们会给你们用的,为什么要抢呢?”可是,对于成型的暴力团伙,取火是必须的,而猪娃那里才有镜片,但以“打商量”为代表的,以规则为准的社会关系,则是难以容忍的,所以自然就会来抢。“规则”正是暴力集团所难以接受的。

 

在真实世界中,“保护产权”是多数地方在近代以前的几千年都未能良好实现的。权力大于法治,权力才是规则。然而只有得到权利保护的社会,人们才能更好地通过自愿的合作,达到更高的成就。权利得到保护的社会更强大:借助自利的人性,人们改进生产,发明机器,研究科技,人们也更有意愿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保卫自身利益。

 

在当今的世界“文明化”以前,早在《圣经》的年代,“蝇王岛”的类似故事其实就不断地发生。祭司和武士共同治理的部落,武士最终超越祭司,成为统治者;国王应运而生。法老发动战争,掠夺奴隶。不平等的等级制度存在于世界各地。

 

不过,出于历史原因,在希腊-罗马世界,文明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明显的渐进螺旋上升。领跑的地区则从希腊,转移到罗马,再到欧洲西部大陆和英国,美国。在这之外,最可观的变化则是在近代。各个大陆和岛屿间遥远的地理分离被欧洲人打破,“帝国主义”席卷之下的旧世界,要么象日本那样主动变革,要么象香港新加坡那样被动被统治,或者就是当地民族亦步亦趋地跟上时代潮流。这样的重大转变,在希腊罗马世界以外的地区,就只有一次。分离在各地的“杰克酋长”们,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世界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在塑造当代世界的源头欧洲,还是在分散各地的“蝇王岛屿”,虽然前者的环境更开放,而后者更封闭,但一些形式的内部竞争,都一直存在。哪怕是杰克酋长,也具有打猎的技能,可以带来食物。正如霍布斯所言,“利维坦”,以暴力为后盾的君主统治,之所以降临,也是因为那可以带来社会改善。只是,进一步的良善秩序,需要开放的环境才能产生和维持。当欧洲宗教改革的时候,新教徒可以找到不同的国王,利用他们与天主教会的矛盾而得以生存发展。美国的独立战争,利用了法国等国家和英国的矛盾,否则不会成功。英国的光荣革命,借用了荷兰的权威和军力。如果某些变动是有害的,在欧洲的竞争中它们也会因为重重弊端而清除,比如王权的绝对化,军国主义,宗教桎梏,等等。

 

最后,在小说和电影的结尾,蝇王之岛的隔离状态终于被打破。皇家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发现了他们。压倒性的力量来到岛上,孩子王杰克的统治瞬间结束。拉尔夫这才痛哭起来。如果我们将时钟从小说出版的年代往前拨动几年,就会看到日本和德国理性、反战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从监狱和集中营里被盟军释放出来。西德和日本的宪法被改写,由盟军的武力保证其施行。“拉尔夫”并不是孤例。

 

总之,《蝇王》这部作品值得每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去看一遍。如前所述,在文明秩序的始发源头,也许“人性”值得反复衡量,加以约束和利用,抑恶扬善。但在杰克酋长的蝇王岛上,更重要的是“隔离,孤立”的状态,或者对这种状态的坚信,是否能被改变。哪怕真是个孤岛,只要孩子们认为皇家海军一定会来,那他们的议事会也足以维持应有的秩序。

 

不过,设想一下,如果“大人们”互相保证尊重蝇王岛的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双赢”的贸易——此种贸易定然将在杰克酋长或者别的岛王的控制之下,只要岛王/控岛小集团不犯过于低级的错误——那事情将会怎样?显然,此种贸易将增强酋长的控制力,尽管这种力量在大人的世界里那根本不值一提。以威尔逊和罗斯福的善意为代表,通过新的世界秩序,跟以往历史大不一样的全球温室产生了。

 

在皇家海军的视线之内,也许一切都好。不管是哪种小国,都得到一视同仁的国际法保护。想一想,这世界上有多少国家是以自身博弈能力(靠自卫,或者成为盟友们自身难以分割的一部分)而成功维护“主权”这个人为制造的概念的?即使第三世界中首屈一指的强国,其实在大人的世界里也不堪一击,无法自存。作为对比,二战中,日本和德国的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被夷为平地,但朝鲜战场的大后方却安然无恙;1991年在科威特的萨达姆军队被摧毁,但伊拉克本国仍然是萨达姆的统治范围。这正是新规则的体现。

 

于是,在有的地方,尽管米格19这样的老掉牙战机,在“成人世界”只是杰克手中的木棒而已,但在封闭小岛上却还是压倒性的力量。并且,外部世界几乎不容许能私下挑战杰克酋长的、有武装的力量产生。那是违反国际法的。

 

当然,和平是宝贵的。但是,对酋长们的“安全保证”,却未必是必要的。这个世界不是蝇王岛,那是因为权利有保证的自由强岛,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从而淘汰蝇王的劣岛。但是,已在蝇王小岛社会中的人们,却面临另外的处境。正如拉尔夫和他的小伙伴所经历的,“公正意识”“信赖对方”“社会合作”在蝇王岛基本上是会遭惩罚的文化。而在“囚徒困境”中采取背叛策略、机会主义、不追求公正,或者说盲从大流、服从权威,才是对局中人有利的文化。这是个人努力在孤立的环境中所难以改变的实情。

 

所以,如果我们把小说、电影的结尾改了,在“make love no war”和“bring our troops home now”的旗帜下,海军和陆战队撤离了小岛,放任小岛的事态自行发展,那么其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当“正常孩子”在“蝇王”的小岛受难,孩子,那是大人抛弃了你。


 

总之,“隔离、孤立”才是小说、电影中虚拟悲剧最重要的原因。就笔者而言,这才是这部作品最有启发性而值得让人深思之所在。


相关文章:

南橘北枳:制度引进为什么会失灵?

大雪功山寺,侠胆转乾坤

“适者生存”不是“用进废退”: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与拉马克之辩


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大雪功山寺,侠胆转乾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