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教育】《太上感应篇图说》61:诳诸无识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译文】
经文:诳诸无识。
师严而后道尊,道尊人知修业。
误人子弟作先生,三途六道难逃劫。
君不见森罗殿下受罪人,虽教子曰与诗云。
又不见后代儿孙乞丐样,祖父当年曾设帐。
我劝为师要尽心,自然步步登青云。
【注解】
“诳”,是语言虚伪诡诈的意思。知识不广的人,应当随时、随地、随事给予教导,使其明白事理,怎能颠倒是非、胡说八道,使其一直迷误下去?这句在“慢其先生”后面,在“谤诸同学”前面,很明显是对教授学生的老师而说的,比如教书先生欺骗没读过书的东家主人,以致于误人子弟。和后面讲的“谩蓦愚人”有所不同。
【证案】
书生谭伯符潜心研读《四书》,讲解精当,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在当时很有名气。请他作家庭教师的都是大富人家,谭生衣服鲜艳华美,为人也和气,性情又聪明机灵,八面玲珑,能揣测学生们的意思,每天的功课不过是敷衍了事。每次写文章的时候,都是先把草稿改好,再让他们誊写,批改圈点得密密麻麻,批语写得都很好,欺骗学生的家长。学生在学堂谈笑打闹,肆无忌惮,谭生一味姑息纵容,反而在家长面前极力夸奖。家长们认为孩子已经改好了,纷纷感激称颂,还不知道都被谭生蒙骗了。数十年来,误人子弟,不计其数。年过五十岁,不能登第。
辛酉年又去参加考试,在旅店里自己以“博学而笃志”为题,写了两篇文章,一起住的两位朋友每人拿了一篇背熟。到了考场,第一道题就是自己拟好的这个题目,谭生摘取两篇文章的精华部份,再加以润色,自认为这次一定考中。发榜后,两位朋友考中了,自己反而名落孙山,仰天长叹。谭生心想杭州的于谦庙祈求神明示梦最为灵验,就搭船到杭州,到庙里在廊下休息。梦见于忠肃公升座,把谭生叫到前面,生气地对他说:“你前生是个屠夫,杀生罪业极重,因为曾经捐助了五十两银子修建文庙,所以转世后作文人,享受读书有文化的善报。善报完后仍然要受杀生的恶报,况且你教书十多年,完全没有功劳,代生徒改文章,欺瞒东家。以致于聪明的子弟变为顽劣愚钝,误人子弟的罪孽比杀人还重,你不久就要托生猪胎受屠宰之苦,还奢望登科第吗?”谭生后来得病,嘴里发出猪叫的声音死去,一个儿子痴呆早死,两个孙子,一个作盗贼,一个作乞丐。这就是诳诸无识的报应。
【附证】
(一)万历年间,江南京口一个张姓书生,早年就以文章出名。七次考试不中,到文昌帝君祠祈祷,夜里梦见帝君责备他说:“上天的惩罚很快就到了,还在奢望功名吗?你好好想想,十五年来,人家请你作先生,给你的报酬特别丰厚,先后经历五户人家,你不能教好人家的子弟,反而代其改作文章,欺瞒人家家长,误人终身。你的衣食用度也已经足够了,还聚集生徒一块赌博,害人家家破人亡,作老师的应该是这个样子吗?”张生刚刚醒过来,很快他的徒弟因为赌博,打架致死,张生被株连,遭受刑罚,多年来积攒的报酬被折腾干净了,忧郁而死。
(二)安邑的朱半塘先生,在鄞县做官,他曾讲县里有一个书生文章写得很好,却长期不能登第。生病的时候梦见到了地府,遇到一个冥官,是他的老朋友。于是让他查看自己的簿籍,冥官说:“你寿命没尽但是衣禄已经用完了,恐怕不久就要来这里了。”书生说平生以教书为业,养家糊口,并没有过分的浪费,衣禄怎么先用光了。冥官感叹说:“正是因为你拿人家的报酬,却不好好教书,赌博荒废学业,还自诩旷达,阴曹地府认为吃饭不干事,就属于虚耗,应该削除应得的衣禄,补足消耗的部份,所以寿命没尽,衣禄先用尽了。凡是拿人家的报酬,却误人家子弟,阴曹的责罚最重,有官禄的削减官禄,没有官禄的削减食禄,一丝一毫,计算的清清楚楚,绝不会有错。世人往往见到博学多才的儒生,或者贫贱终身,或者早年夭亡,动不动就说天道不明,怎么知道是自己误了自己的前程,罪过多是由于这个原因?”书生醒来后,一病不起,临死前,把这件事讲出来劝戒世人。
敬 请 访 问 : 马 来 西 亚 汉 学 院
《太上感应篇图说》- 连载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35:乐人之善
36:济人之急
39:不彰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