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一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生命教育行者

2016-06-13 肖川 中国生命教育网

       本文为《中国教师》杂志特约记者孙昕对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的访谈。中国生命教育网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团队每年都会推出有关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出版物,表彰与奖励全国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示范学校与个人。2016年,其普及的生命教育理念是“让生命教育的成果凝聚在良好品格的养成中”,本年的全国生命教育年会的主题就被确定为“生命教育与品格教育”。《中国教师》特别就品格教育、公民教育、幸福感等重要主题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

 

中国教师:生命教育与品格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将品格教育写进生命教育

肖川:今天的少年儿童正处在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也是我们这块土地上未来的生活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品格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也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力量,决定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大量研究以及实践经验表明:在充满爱与温暖的氛围中,人的良好的人格品质更易于形成。而尽可能地创造这样的氛围——从课堂氛围到学校风气,从主题活动到广泛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师生交往,都可以自觉地服务于培育学生良好品格这一目标。

并非只有涉及保全、珍爱、欣赏、感恩、激扬、享受、灿烂、敬畏生命的主题活动和主题内容的学习才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处:与他人目光相遇时,即便是陌生人,你是否会点头微笑?你是否会对他人提供的便利(哪怕它极其微不足道)表示感谢?进出门时,你是否会为后面的人扒门等待?你是否会对身边的人经常给予宽慰或激励?你是否会自觉关照他人的感受?你是否愿意和他人分享你人生的宝贵经验?你是否对人总是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时常反思我们的言行,“在最卑微的人身上,看见种种神性”,在最平常的事物中,看到至简的大道,就是我们生命教育的探索者需要练就的眼光。具有了这样的眼光,我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国教师:请举一个例子,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品格教育及其重要性。

肖川我想起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国内某机场排队等候安检,因为我想将一瓶打开的矿泉水在安检门前喝完,就站出来,到了队伍边上,并示意后面排队的人“您先请”。近2O分钟内,有30多人从我身边走过,我对每一个人示意,只有一个小伙子对我点头回应,其他人都对我视而不见,面无表情。我想,如果在文明国家,绝大多数人都应该特别友善地对你微笑,还会有人对你说“谢谢”。我们的社会真的有太多贫困的人,他们的贫困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而且精神的贫困远比物质的贫困更糟糕,以至于连对向别人说一声“谢谢”、露出一个微笑、给一点掌声……这些几乎不需要任何投入的东西都十分吝啬。我们要想变得富有,在物质层面上的努力不见得一定有效,但在精神层面则一定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教师:对于在学校中开展品格教育,您有什么建议?

肖川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需要花大力气培养我们的孩子养成“爱干净、守规矩、讲礼貌”的良好习惯,而不要讲那些“假、大、空”的东西。今年初,英国媒体称,大批中国游客的涌入在一些日本民众中招致了强烈反对,他们指责中国游客举止不雅、嘈杂不堪而且不遵守如厕礼仪。类似的报道,我想大家一定看过不少。不要说国人在国外表现不佳了,就在离天安门直线距离不超过2OO米的德云社,你瞧那厕所脏成什么样……我们为什么不爱干净呢?“不爱干净,不守规矩,不讲礼貌”,这是我们文明程度低的典型表现。其实,像演出场所的厕所,只要有专人负责,每天打扫几次就可以保持整洁干净的,这是最基本的人格素养。让我们的孩子养成“爱干净、守规矩、讲礼貌”的良好习惯,需要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常抓不懈。我特别想提醒我们的校长、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9个字的要求。
    中国教师:我们关注到,您除了倡导生命教育之外,还在大力倡导公民教育,那么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肖川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是神圣的,它不仅意味着人人平等,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确认、彰显和捍卫,也意味着个人对于社会、国家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从自然人到“文化的人”的发展过程。所谓“文化的人”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表现为被习俗濡化,依习俗行事,缺乏质疑与反思(即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最高层次表现为政治意识,即对公共事务的自觉关注。在个体生命里做自我循环是没有出路的,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的生命教育可以称之为“公民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一个强进的动力——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们要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好社会的建设是服务于人生的。

个体生命的价值与精彩必须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和舞台上实现,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亲近真理,与真理为友。真理在哪里?真理在经典里,如《人权宣言》;真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如联合国的成立与《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真理在平等、理性、充分的对话中。亲近真理既能启迪智慧,也能润泽生命。可以说,润泽生命是教育最终也是最高的目的。因为,一个健康社会的最终也是最高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拥有充盈、饱满、完整的生命及表现型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要素,它自然要与健康的、崇高的社会目标相一致。

中国教师:谈到社会目标,我们就会想到个人目标,如何理解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肖川:正如个人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个人目标更多地与个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相关,而社会目标则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个人往往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动机圈”,存在着多重目标,或者说目标系列。看一个具体的目标究竟是属于个人目标还是社会目标,要考察它的最终指向。比如说“挣更多的钱”,如果是为了养家糊口或个人享乐,那么它就只是个人目标。如果“挣更多的钱”是为了慈善等公益事业,它就是社会目标。

很多人只有个人目标,而沒有明确、坚定的社会目标,这只能说明这些人的发展程度不高。追求社会目标是一个人发展的空间,也可以视为人的解放的程度一一从自我本能欲望与种种局限中解放出来。只有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自我才能被放大。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当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高度一致或比较一致时,内心就不会有太多的价值冲突;当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严重对立时,就会有强烈的内心冲突,并表现出双重人格。一个单纯的人能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是因为一个单纯的人,他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是比较一致的,并且不需要作任何掩饰,他能做到真诚与磊落。

中国教师:谈到幸福感,这是生命教育中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怎样理解幸福感?如何实现个体的幸福感?

肖川:意义感和价值感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可以视为幸福感的元素。所谓“意义感”,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社会价值的体认,是在自以为的正确目标导向下的自觉努力与追求,并相信这种努力能最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价值感”是指个体对于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内心体认。此两者互为因果。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社会兴趣以及互助合作。专注于有价值的目标,伴随着的一定是淡化个人的生活琐事,而将关注的目光投放到有关社会文明进步的种种努力之中。意义感、价值感都能使个人的“精、气、神”更旺盛,使免疫系统更强大,使身体更健康,并推高个人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自我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探索的问题,因为它与我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说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因为它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度相关,与人们对于“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理想的社会”等哲学问题密切相关。我的经验是,寻找、发现你认为比较重要、你有兴趣、对其解决你也能贡献力量的社会问题,持之以恒地予以关注、收集、积累、梳理、验证、分析相关资料与信息(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研究过程),进而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发表你的发现、洞见与观点,去影响一切可以影响的人和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心中要有我崇尚、推崇的人间正义。我在内心确信,尽管这个“人间正义”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彰显她、分享她,这一努力于社会、于自我是有益的。

中国教师:那么作为从事生命教育的教育者,要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肖川:一个人能享有独立与自由,才能享有生命的尊严。而独立、自由就意味着能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判断有赖于智识的发展,选择需要眼光与胆魄,承担需要能力与实力。孔子说:“智、仁、勇,天下三达德也。”智慧之所以是首要的道德,就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选择。没有智慧的人,轻则好心办坏事,严重的则是非不分,助纣为虐。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定义:具有善的内涵的智力叫智慧。

  我始终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都有可能以诗意抵御庸常与无聊,以使命感和人类意识消解琐碎。当无助感和苟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常态时,他也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并进而形成一种消极怠惰的品性。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多种面向,更多发现生活中阳光明媚的一面,是可以做到的。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为理想而努力着并且人生灿烂辉煌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说,生命美好的姿态就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朝向理想的目标不倦地行走着。

一个优秀的生命教育的探索者一定是一个有着明敏、丰盈、细腻的内心世界的人。他们敏感于生命的点滴感怀,敏感于生命细微的变化与履痕,敏感于自然界给予人类的无声启示……作为生命教育的探索者,要读有字之书,更需要读自然与社会呈现的无字之书,并要敏锐地捕捉我们内心对生命世界的种种感悟,在捕捉与品味中去升华和厚重对生命的认识与敬畏。

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生命教育网联合开发和实施课程

报名微信曹专:15911015618

 

‍推荐阅读:

1.肖川谈教师成长(一):深度阅读

2.肖川谈教师成长(二):勤于积累

3.肖川谈教师成长(三):细腻思考

4.肖川谈教师成长(四):精准表达

5.肖川谈教师成长(五):坚持写作

6.曹专:有胆 有识 有情 有义 有趣

7.成长是最美的生命姿态|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