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到清明节才想起生命教育!

曹专 生命教育网 2021-12-24

      每到清明节,生命教育话题就会在各种场合出现,报刊、电视、朋友圈都会冒出许多与此相关的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明节仿若成了催开生命教育之花的一阵春风。


      诚然,清明时节,祭拜先人,缅怀逝去的亲友,确实能让我们停下奔忙的脚步,回到内心的深处,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个时候,每座坟茔、每块墓碑,都有可能是一位严肃的教师,提醒我们要珍爱生命,好好生活。


      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总是夸大人们对死亡的无知,渲染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死亡教育多重要,9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这样的标题满天飞,将死亡教育染成生命教育的底色,甚至让人们误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死亡教育。我对此是不认同的。死亡是我们共同的老师,但它也只是生命里的其中一位老师;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结局,但它也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它会教会我们许多,但绝不是全部。


      实际上,人们对死亡的无知的严重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人们对死亡害怕和忌讳也是人之常情。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不是死于对死亡的无知,恰恰相反,他们是死于对生命的无知;他们不是死于对死亡的害怕,恰恰相反,他们是死于不再害怕死亡。因此,过分夸大死亡教育的价值是不恰当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对生命有天然的热爱,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与其对他们大张旗鼓地谈死亡,不如对他们谈理想与学业,谈爱情与友情,谈生命的困顿与挫折……


      每个活着的人都不知道死亡世界是怎样的,而每个死去的人也不能告诉我们死亡世界是怎样的。死亡是必然会降落的航班,它可能会晚点,但绝不会取消。纠结于学习死亡,不仅让我们感到沉重,甚至会适得其反。因为,“我们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我们”。因此,到殡仪馆体验死亡,躺进棺材体验死亡的教育方式并不值得在青少年中推广,他们可能是生命教育的一个场所、一个契机,但并非最佳场所、最佳契机。


      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很久,却只能活短短的几十年。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生命的世界,关注生命本身的学问,活得精彩,活出价值。生命教育的重点是培育“感恩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传授“保护生命、发展生命、创造幸福人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让每个生命都活得风生水起,流光溢彩。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生命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功课,她应该指向幸福,而不是死亡;她应该指向所有人群,而不是少数问题人群;她应该在每一天,而不是只在清明节才想起。


作者: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专


作者其它文章


1.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上)

2.培育完整的人:生命教育的七个理念(下)

3.曹专:天空属于每颗星星

4.曹专:再黑暗的夜晚,也挡不住梦想的光临

5.生命教育的关键词——在第四届全球青少年未来领袖论坛上的演讲

6.父母与孩子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在首届国际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年会上的演讲

7.曹专:教育做不到的,时间能做到

8.曹专:至贵至卑生命,至难至易相信(附张雪松先生书法作品)

9.曹专自撰联:总怀琴心剑胆,何惧牛鬼蛇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