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航:做变化中的内省者

苏航 法律与生活杂志 2022-10-02

本刊2021年12月下的封面故事,我们邀请了16位本刊专访或为本刊撰写过文章的法官、检察官、学者和律师,对他们这一年来的工作与生活进行了回顾。他们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大潮,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着力量。


2022年将如期而至,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实现每个人的精彩。


法治之路,有你,有我!


以下是苏航的2021年感悟。



「人物简介」    


苏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干部,在《人民日报》、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刊发时评300余篇。曾获「五个一百」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北京法院先进工作者、北京法院调研宣传标兵等奖项荣誉。本刊「观点法言」专栏作者。





20世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变化,也许是我们曾为生活找到了无可比拟的确定性。法律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令社会个体得以更平稳地应对意外事件。风险本身则被数据与概率「驯服」。这是「持续性偏误」的来源之一——人们总是相信,过去的生活方式会自然延伸至未来。但这不再是我们经历的体验。如今,我们更加熟悉的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无法预见。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不可想象的变化与发展。从国际秩序到新冠肺炎疫情,每一桩大事件最终都会体现为每个普通人身边的柴米油盐。作为个体,我们越来越感到难以把握未来的脉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去向如何,将来与过去必将大为不同,昨日不会重演。

 

在不停歇的变化中,我们愈加感受到秩序与确定的可贵,越发想在世界图景的衍射中,找到一个不可动摇的「支点」。我觉得,正如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多地发现居家生活中未曾体验的细节,这个不动的「支点」不在身外,只在我们的精神世界。

 

《淮南子·原道训》讲过一个「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编者注:50岁时知道自己49年来的过错,意为不断反省自己)的故事,这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以我为例,过去读了几本书,对于一些事情也就约略有了点模糊的感触,有时便以此自满。看到见解与自己不同的人,便觉得是人家所知不多、想得浅陋,于是,自己持续性的读书学习也就渐渐懈怠。这一年中,我多了些翻书的时间,虽不至于觉得过去的想法全是错漏,却也觉得智识浅薄、人云亦云的人其实是自己。

 

比如,法律从业者往往关注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痛心于规则未被严丝合缝地遵守。但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有时也是一种祝福。从我的学习体验来看,一切「超车」既是跨越也是缺失。只读到结论,而跳过论说过程、跳过见解间的折冲对撞,就很难有真正的认识与掌握。我相信,这种「不可省略」绝不仅仅规制着学习与阅读。知道一种可行的方法,与知道一种不可行的方法都能增长智慧,而后者还能拓展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的想象力由知晓习以为常的世界原本如此不同而得以滋养。

 

总有一些问题,是在顺流而行时无暇思索的。这一年的忙乱打散了很多,但也重塑了很多。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内省的体验,就能更从容地应对不确定性。

 

以自身去丈量世界的人会收获更多快乐。


本文载于《法律与生活》杂志12月下刊

「封面故事」2021,我的法律与生活


往 期 文 章


1.  杨立新:2021,我的《民法典》教材年

2.  宋鱼水:打造新时代的产业法律竞争力

3.  付立庆:不惑何为?

4.   赵鑫:期待个人破产法早日到来

5.  刘哲:司法发展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2022年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