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是中产阶级最后的堡垒丨阳光
关注 城市流动的方向
倾听 城市心跳的声音
中产阶级是什么?在中国,其实也没定论,通俗的理解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凭借技术和专业谋生的中等收入者,在欧美还有选票及一定的政治意义。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每一次经济危机,底层的赤贫,无油可刮;富豪阶层有足够多的方式抵御和转嫁危机,受伤最重的往往是中产阶级。繁华都市,流光溢彩,大量的中产在各个行业恪守本分,勤勉努力,希图的不过是安全感、温馨的家园、一点点的诗与远方,苟且于现实的逼仄之中。
然而,一轮轮的改革或危机,中产既是引擎,又是抽水池,生活中承受着无处不在的压迫感,毫无反抗的接受一次次代价。岁月静好,歌舞升平,熏得所有人沉溺于迷醉,但在远方,民族主义、民粹倾向及大量的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犹如朵朵乌云,缓缓飘来,如同上个世纪初的欧洲,生活图景就像画册,一幕幕安详绽现。在中国,这两年是人口与经济的分水岭,过去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戛然而止,我们关心的收入、产业、城市、教育甚至艺术,都出现了种种不寻常的苗头,在千头万绪的生活中洞悉到社会内在的纹理与深刻的变革很难,只能从细微中捕捉到巨变之前的端倪,比如城市与教育的变幻。
中国所谓的中产们,曾经跋山涉水,接受高等教育,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掌握了一技之能,在城里立足、成家、生儿育女,一群曾经的笨小孩,现在也步入中年。能传承给下一代的,不是资产与权力,而是对知识的敬畏与对教育的用心。因此,中产最爱学区房,贪婪的渴求优质教育,唯恐子女在学习上落后,深深忧惧着“中年返贫”与“中等收入陷阱” ,每个人都憧憬着田园牧歌,孩子欢笑。在每个人的内心,拉美化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教育的均衡化,本质上就是平均化平庸化,变相剥夺普通家庭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天,公办教育失去了顶级优势,一流的公办教育被所谓民办取代,学区房崩溃,也就失去了普惠意义,一个透明公开的购买优质教育的市场被无情的社会阶层时代替代,混合着权力与金钱味儿的精英固化通道。到那时,阶层不仅意味着这一代的优势,还意味着在教育领域建造出巨大的护城河,让中下层无法企及,形成下一代的领先优势。
那么,还有多少专家与民众,还在别有用心的鼓吹公办教育的沦落与学区房的衰颓?公办衰败后,其实对于普通家庭,这是一种无奈的悲剧。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你眼睁睁的看到未来,但无法阻止。只能闭上眼,搂着孩子,等待命运的摆布,等待时代的巨变。在丛林法则的现实社会中,普通人,跑不过追赶着的猛虎,就尽力跑过其他同伴吧!
阳光∣CEC圈层
搜索“inger0412”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留言和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