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与争鸣》2018年度回顾(之四) | 圆桌会议篇 · 从“佛系”到“油腻”:青年的自嘲和嘲他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19-10-22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探索与争鸣》2018年度回顾(之四)

从“佛系”到“油腻”:青年的自嘲和嘲他

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小编语:


2018年,“佛系”和“油腻”迅速成为网络热词。通过“佛系”来自嘲的“90后”“00后”青年,推崇一种“怎么都行,有也行,没有也行”的生活准则,并将此转变为了一场网络的自我表演。如果说“佛系”文化代表了青年群体对自我当下状态的自嘲,“油腻”一词则折射出了青年人对未来的消极想象。


通过这两个身份标签,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分层日益固化、成功标准又十分单一的现代社会。那么,青年群体的“自嘲”与“嘲他”,究竟是一种逃避式的戏谑,还是社会价值向多元化发展的转折?为了对2018年的社会心态特征做一整体性的分析,我们特此推送了以下文章。


太原师范学院席宇刻

1


汪行福 | 佛系是一种消极的善


“几十年来,我们社会过于强调竞争,从婴儿开始,社会就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职场、官场充满着勾心斗角,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佛系父母’‘佛系学生’‘佛系职员’不失为一种健康的现象。”


原文阅读

汪行福 |“佛系”不是病,而是一种消极的善【"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一】



2


陈龙 | 区隔、生产、现代性侯症:“佛系”文化的三种维度


“中国远没有进化到如日本那样物质丰富的阶段,更多的恐惧来源于消费主义的匮乏。在中国,阶层固化、阶层跨越很困难,这是现阶段青年人焦虑的主要来源。这种社会结构和状态显然对社会稳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隐忧。”


原文阅读

陈龙 | “佛系”“丧文化”,都是社会工具理性化的产物【"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九】


3


孙向晨 | 佛系现象:披着美丽东方外衣的现代性消极后果


“现代社会在推崇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同时,关于价值叙事能力全面退回到自我身上,所有超越自我的宏大叙事都不再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说服力,我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意义感开始全面失落。在这种情况下,现代社会关于“自我”的预设显得如此干瘪,产生不出任何积极进取的向度。”


原文阅读

孙向晨 | 警惕“佛系现象”:披着美丽东方外衣的现代性消极后果【"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二】


4


王金林 | 佛系:反消费症候或内置式出走?


“‘佛系青年’退出——倘若能算退出的话——同消费的既定关系是以逃避的形式出现的:逃向虚拟世界,逃向所谓‘二次元社会’。但是‘退出’本身并不能自动创造新的社会关系或新的生命形式。创造这一切的前提首先是集体性认同。否则,‘佛系青年’谈不上有任何集体性的行动能力。”


原文阅读

王金林 | 佛系青年:低欲望,就能逃离消费主义社会么?【"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三】


5

 

朱军 | 负性幻觉:“佛系”的精神分析


“幻觉从来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幻觉”“。佛系青年”对于欲望的抵抗,其实是对于匮乏的反面确认,因为匮乏正是欲望的反效果。把匮乏组织到丰富的生产之中,使全部欲望向匮乏的巨大恐惧中,最终现实的消费生产才可能成为唯一的依赖。”

原文阅读

朱军 | 负性幻觉:“佛系”的精神分析【"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十一】

6


邹诗鹏 | 作为亚文化以及社会情绪的“佛系”现象


“细想起来,佛系的确具有一定的消解功能,但其消解的并非笼统的主流价值,而是对某种过时价值的消解,比如过去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人们社会行为的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有时候,让人们苦恼不已的社会风尚,竟然是通过一种亚文化得到转变的。”


原文阅读

邹诗鹏 | 又不是“X二代”,你有什么资格“成佛”?【"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八】


7


徐小跃 |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佛系”现象


“他们所理解和奉行的‘怎么都行,即有也行,没有也行’,实际上是对于现实压力太大,感到无所适从,怎么都不好,怎么都不行而表现出来的无奈之举;“不大走心,即不争不抢不执著”,实际上是对于竞争过于激烈,而自己又缺乏人脉靠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表现出来的怨怼之情;‘看淡一切,即不求输赢,不问前程’,实际上是对于社会规范给自己带来的不自由而表现出来的逃避之感。”


原文阅读

徐小跃 | “佛系”是伪佛:真实的佛家更为积极达观【"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四】


8


陈忠 | 阳光乐观的社会心态是发展的深层动力——文明论视野中的青年心态


“青年心态不是简单的青年现象,社会心态不是纯心理问题,而是一个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文明发展阶段等密切相关、深层互动的复杂性问题、文明论问题。社会心态包括青年心态有其深刻的社会实在、文明实在成因,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后果、文明效应。”


原文阅读

陈忠 | “佛系青年”的本质是“老年心态”【"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五】


9


金理 | “佛系青年”与“青年消失论”


“‘佛系’的流行,恰恰证明这是一个成功标准过于单一、狭隘的时代。‘佛系青年’意味着外向的追求反复遭遇挫折、无法实现之后,寻向自我内部的心理建设,这是一种有可能产生异化的‘自我治理术’。”


原文阅读

金理 | 中国青年形象的演变:从“沸系”到“佛系”【"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十】


10


郁喆隽 | “单通道社会”中的暧昧抵抗——对“佛系”现象的宗教社会学考察 


“相比之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频谱出现了明显的“窄化”,佛家和道家的精神很少体现在一般民众身上。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断裂的表现,也或许是特定世界观教育的结果。而对佛系现象的“失语”,可以被视为一个文化窄化社会在再度逐渐放宽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无所适从。”


原文阅读

郁喆隽 | “佛系”是对“单通道社会”的暧昧抵抗【"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六】


11


徐玉凤 | “佛系”现象的批评话语分析


“语言与话语并非是中立的或者是显性的手段,它们具有建构和体现人的社会行为与身份的作用。语言文本很重要的一种社会功能是塑造一种社会形象。话语是一种精神表达,而未必是精神状态的持续性状态,与实践中的表现也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等性。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佛系’界定是游戏式地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精神的自我释放,未必是实际行动的准确语言体现。‘一边喊着佛系,一边拼命努力’的人比比皆是。”


原文阅读

徐玉凤 | “佛系现象”的批评话语分析【"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之七】


12


蒋建国 | 油腻中年男的媒介呈现、认知标签与社会化戏谑


“即便是“佛系青年”有多么地不堪,他们对“油腻中年男”却津津乐道。他们对自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对“油腻”的各种缺点却颇为厌恶。他们没有了“成就饥渴”,但对中年男人的成就甚为不屑,他们讨厌“油腻”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甚至将自身的失败与诸如油腻中年男的上司联想起来。此类厌恶的情绪在网络上颇为流行,且容易引发许多青年网民的关注,并激发他们参与到对油腻中年男的戏谑和讨伐之中。”


原文阅读

蒋建国 | 戏谑“油腻中年男”时,请不要污名化一个社会群体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