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电影巨头业绩对比:万达、光线、华谊、阿里和腾讯谁最亏损?
随着去年票房市场的整体低迷,影业公司们的市值也遭遇着大幅缩水。如何唤回市场对这个“老行业”的信心,是大佬们接下来要做的,另外市场格局远未形成之时,“你和对手们怎样出牌”都很重要。
作者 | 秦泉 马程
编辑 | 俞斯译
电影市场的萎靡和国产片被进口片碾压的尴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笼罩着整个电影行业。今年的第一个季度,情况也没有任何好转。
对于这个市场的变化,感受最深的自然是身处其中的影业巨头们。“过得并不好”成为这些公司过去一年的业绩的主旋律。
从票房角度,光线传媒近70亿的票房成绩连续三年成为处于综合民营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的位置。然而这一成绩也未能阻止市场的看衰,光线传媒股票在近日连续下跌。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也不得不出来喊话,“如果你信任一家公司,就长线持有它;如果不信任,就抛弃它。”
目前来看,或许能够“笑傲江湖”的依然只有万达院线,其依托13%票房产出的院线渠道,对万达影视和传奇影业的并入会让其在未来成为这个行业的“巨无霸”。
在“去电影化”战略后,华谊兄弟遭遇了2016年的不利,对于想要“复兴”的愿望,或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这个市场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作为两家自带光环的互联网影业公司,阿里影业和腾讯影业所走的路径似乎有些不一样,前者更多地通过并购建立起技术、院线、电商所建构的护城河。而后者则直指“IP运营”,不要怀疑小企鹅向迪士尼看齐的野心。
同去年这个时候相比,这几家影业公司们的市值都有很大的跌落,其中万达院线从接近千亿跌倒613亿,光线传媒和华谊兄弟分别从300多亿跌到251亿和246亿,阿里影业的市值则为320亿。市值的下跌已经证明,资本市场对于这个行业开始越加谨慎起来。
尽管市值有很大的缩水,但业务还要继续做下去,重新唤回市场对于行业的信心。另外,这个市场还远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局,大家都有希望成为这个棋桌上的固定玩家,但这取决于接下来“你和对手们会怎么玩牌”。
《三声》对比了万达、光线、华谊、阿里这四家娱乐巨头公司过去一年的表现,这里是他们的成绩单。(Ps:尽管腾讯影业并非上市公司,无法得到其营收数据,但很乐意将其纳入进来做对比,因为它是无法被忽视的)
万达院线:扩张中的娱乐帝国
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剑指全球第一电影生态圈
13%的院线票房占有率,让万达院线成为影视行业里绝对的老大哥。
2016年,万达院线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05%。
39%的增长率低于前一年50%的增幅,但考虑到去年电影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这样的成绩依然出色。
万达院线在去年实现票房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 21%,市场份额13.8%。但票房之外的另一项成绩或许更重要:万达院线2016年非票房收入38亿元,占营业收入34%,同比增长了101%。
这意味着,万达已经在摆脱过度依赖票房收入的路上,走出了稳健的一步。
这种收入结构变化来自于万达院线去年完成的几笔收购。2016年5月收购好莱坞电影娱乐整合营销公司PropagandaGEM,2016年6月收购影时尚,2016年7月收购时光网。
这些收购增加了万达院线在衍生品、影院广告和影片宣发方面的收入。这些成绩也直接体现在了年报中,财报显示,2016年影时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300%,利润收入增长100%。
万达院线正在从传统影院向电影生态圈模式升级。而非票房收入的增加,在建立生态圈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对于万达院线来讲,提高非影院票房的收入仅仅是生意的一小部分。万达的野心更多的依然是院线资源和电影业务资源的整合。
2016年,万达院线在院线竞争中没有停止并购的步伐。去年2月份,万达院线连续收购了大连奥纳、广东厚品以及赤峰北斗星等三家公司共计13家影院。8月,万达院线与韩国CJ集团达成战略合作,CGV旗下70家影院加盟了万达院线。
同样,在院线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万达院线的野心更在于电影的业务板块,在三月末的年报中,万达院线公告拟将公司名称有“万达院线”改为“万达电影”,这或许意味着,对于包括传奇影业、万达影视这样的影视资产,并购的计划一直在推进之中。
万达院线的娱乐帝国计划从未有停止,就在北京电影节举办的一场“发行高峰论坛”中,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透露,将时光网打造为视频网站,将在今年有重要进展。
光线传媒:影视寒潮下的稳定布局
《你的名字。》成为光线传媒2016年“营收大户”
在电影业务越发稳定之后,光线传媒在泛娱乐领域上也有了更大的企图。
2016年,光线传媒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3.66%,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84.27%。
光线传媒业绩中,电影依然是最重要的一块,2016年,电影业务实现营收12.34亿元,占总体营收的71%。在具体票房上,光线影业发行电影成绩近70亿,连续三年保持综合民营电影公司国产片票房第一。
尽管三年拿到“第一”的好成绩,但光线传媒也遭遇了这个行业正在普遍遭遇的问题,业绩不被看好,股价持续下跌。
这其中,尽管光线传媒电影业务实现营收12.34亿元,但相比去年,依然是5.84的下降。行业老大遭遇的境况,也正是这个电影市场低迷的写照。
从2016年光线传媒出品、发行影片来看,其正提供着一个相当稳健的布局片单,从年初的《美人鱼》、《谁的青春不迷茫》、《火锅英雄》,再到暑期的《大鱼海棠》,国庆、贺岁档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的名字。》,一共揽下近65亿的票房。
总票房的增加和实际营收的下降,只能说明去年的这些片单中,光线传媒的投资份额并不大。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光线传媒去年在所有重要档期内都有影片上映,是其他影业公司很难做到的。这也同光线传媒的布局有很大关系。
内容端,光线的发力点在动漫领域。2015年,光线成立了彩条屋影业,并在两年内持续不断地对于动漫公司的收购,《大圣归来》的制作方十月文化、《秦时明月》出品公司玄机科技、《梦幻西游》的制作方蓝弧、还有《星游记》出品方全擎,都被纳入到彩条屋旗下。
光线在动漫领域的布局在2016年开始了收获,暑期档上映的《大鱼海棠》票房5.65亿,引进片《你的名字。》票房5.77亿。尤其是后者的优异成绩,在去年光线的利润中占有重要位置。
曾经在光线收购猫眼中,外界一度争议四起。现在看来,这一收购并没有对光线产生消极影响,光线也顺利地获得了线上宣发这一平台。事实上,被收购的猫眼也打出了“已经盈利”的口号。
在光线发布的年报中,电视剧业务正在迅速发展。投资发行的电视剧《诛仙青云志》、《嘿,孩子》等和网络剧《识汝不识丁》成为这一业务的主要收入,总共实现了1.34亿元的收入,相比于去年有超过100%的增长。
已经建构起内容矩阵的光线传媒在未来还会继续买买买,同时,年报显示光线传媒将会在实景娱乐和艺人经纪方面作出更多布局。
事实上,尽管光线传媒没有提“泛娱乐”的概念,但在内容端做得足够好时,产业链延伸也是自然的事情。相比较“股价下跌”带来的焦虑,或许在未来,电影之外的故事,才是王长田讲给投资人的好故事。
2017年上半年,春节档的《大闹天竺》,四月份的《嫌疑人x的献身》,五月份的《春娇救志明》,稳定的片单布局依然是光线传媒在今年最大的优势。
华谊兄弟:低谷的一年
华谊兄弟在去年初发布H计划,但2016年是华谊“低落”的一年
2016年是华谊兄弟全面退步的一年。
去年,华谊兄弟实现营收35亿,同比下降9.55%,净利润8.08亿,同比下降17.21%。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净利润的8.08亿中,有近九成来自于股票套现所得。2016年,华谊兄弟共减持掌趣科技股票套现12.76亿,确认“投资收益”7.45亿元,相当于2016年华谊净利润的92.2%。
这也意味着,被称为华谊兄弟三大板块的业务,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以及互联网娱乐(主要包括新媒体、游戏等)均下滑严重。
其中影视业务的大衰退,被外界称为华谊兄弟在实行“去电影化”后所得到的“苦果”。
尽管在财报中显示,华谊兄弟号称“全球总票房”成绩为65亿,年度内地票房为31亿。但所有人都知道,数字的水分不小。
其中,仅电影《魔兽》近15亿的内地票房,几乎是华谊兄弟31亿内地票房的一半。但在这个环球、传奇影业的大项目中,华谊的投资份额非常小。
华谊兄弟去年最成功的项目可能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其被耀莱影城5亿保底后已经确保了收益。
面对2016年业绩上的明显退步,华谊兄弟也开始了转型,其中调整最大的是其电影业务。
2016年3月,叶宁加盟华谊。在《三声》之前对叶宁的采访中,叶宁表示过去的一年华谊兄弟电影完成了转型。
同样在三月初,华谊兄弟电影与工夫影业一口气发布了五部工业级大片项目,其中包括《阴阳师》、《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画皮前传》、《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以及《黑色假面》。
在影院资源“吃亏”过的华谊,也在去年频繁布局。2017年初,华谊兄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以7885万元参与大地院线定增,认购其95万股。
这一举措被认为华谊兄弟加码院线布局的决心。
在电影之外的业务板块,华谊兄弟尽管快速布局,但目前还不是“丰收”的时候。
截至2016年底,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累计签约项目16个,这个板块2016年实现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346.67%(注意,收入并不等于利润)。在子版块华谊创星,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净利润6590.2万元,同比上升19.43%。
游戏领域,2016年年初,华谊兄弟完成了对移动电竞公司英雄互娱的股份认购,成为英雄互娱的第二大股东。报告期间,英雄互娱迎来业绩井喷,全年净利润达到5.32亿元,华谊兄弟根据持股比例可确认相应投资收益1.09亿元。
可以确定的是,在“去电影化”后,华谊兄弟在去年受到了这一战略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确定转型后,电影业务依然将会是华谊兄弟的“发动机”,因为电影业务才是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基础,例如华谊大量布局的实景娱乐。
不过,电影业务的暗淡依然会延续一大段时间。2017年4月,华谊兄弟控股发行公司华影天下发布了年度片单,其中仅仅有《芳华》、《引爆者》、《前任3》等项目有“看头”。
这个“发动机”何时才能健康运转,或许还要经历一大段的时间。
阿里影业:“战略性亏损”到何时?
阿里影业第一部主控影片《摆渡人》不及预期
实施“战略性亏损”的阿里影业,在去年继续亏损后,有人或许会问,“战略性亏损后何时才会盈利”。
2016年,阿里影业整体收入达到9.0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34%。但收入增长的同时,也是持续地亏损,今年阿里影业整体依然亏损了9.59亿。
前者的收入归功于淘票票、粤科软件为代表的互联网宣传发行业务的增长。而亏损的原因更多元,对淘票票争抢市场份额的投入,第一部主控影片《摆渡人》不及预期的票房,以及想要协同作用而持续不断地对外投资。
线下院线资源和线上宣发是阿里影业投入较多的领域。2016年5月,阿里以10亿元入股国内第二大院线大地院线,后又获得了杭州星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80%的股权。
而在线上,阿里影业进行了对淘票票持续不断的资金注入,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为影片发行以及票务大战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淘票票在去年一年中共发行了20多部影片,根据淘票票此前公布的数据,与猫眼共占据了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
最受诟病的或许是阿里影业的制片能力,在成立近三年后,阿里影业才在去年拿出了第一部主控影片《摆渡人》。
而在结果上,这部由王家卫监制的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全面失败,豆瓣评分一度低于3分,最终票房也仅有6亿,阿里影业的第一枪未能打响。
相反,阿里影业对于国际项目的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阿里影业参投的派拉蒙电影《忍者神龟2》和《星际迷航3》分别获得了3.9亿和4.4亿的票房。2017年开年,阿里影业引进Amblin中小成本电影《一条狗的使命》更是拿下近6亿票房,成为今年最大的一匹黑马。
此时,作为大家长的阿里大文娱来帮忙了。
2017年3月4日,阿里影业与阿里巴巴大文娱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其中合一影业团队并入阿里影业,同时,大文娱旗下的优酷土豆、阿里文学、阿里游戏等公司拥有的版权作品,都将优先独家授权给阿里影业进行开发、投资、制作和发行。
阿里影业新任CEO俞永福对阿里影业的定位时曾说,“市场不需要多一家拥有庞大资源的 “玩家’,需要的是一家实打实的影视产业公司。”
对于自出身就含着金钥匙的阿里影业来讲,在广泛布局后做出实际成绩来,已经很必要和紧迫了。
腾讯影业:学习中等待爆发
腾讯影业为电影《择天记》拉来了黄建新
仅仅成立一年半的腾讯影业,或许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最不能被疏忽的一家公司。因为它背后,站着腾讯互娱和整个腾讯集团。
腾讯互娱由腾讯游戏、腾讯动漫、阅文集团、腾讯影业和腾讯电竞等平台组成。从每一个垂直领域来看,腾讯已经是中国娱乐业中的“迪士尼”了:拥有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全球第一的腾讯游戏,目前国内最大内容源头的阅文集团,月活9000万的腾讯动漫。
在刚刚举行的腾讯互娱年度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回避了“腾讯要成为第二个迪士尼”的问题,但没有人会否定,腾讯会成为第二个不一样的迪士尼。
腾讯影业主控的第一部影片《少年》成绩并不好
不过如程武所言,迪士尼的最核心资产是它在过去90多年时间里在银幕上创造的各种“角色”。对于腾讯互娱来讲,要想成为第二个迪士尼,也需要这些“角色”。
腾讯互娱旗下的各平台,正需要孵化出这些“角色”。另外,腾讯影业也负有重大任务。
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腾讯影业既有成长也有烦恼。
在参与全球项目的参投与发行中,腾讯影业做出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6月,《魔兽》在内地收割了近15亿的票房成绩,出品方之一的腾讯影业以其强大的线上宣发资源,一定程度上对《魔兽》的内地成绩有很大帮助。
《魔兽》之后,《爱乐之城》、《金刚:骷髅岛》这些项目也都有腾讯影业的宣发身影。
同时,年轻的腾讯影业也经历了年轻项目的风险。其第一部主控电影《少年》票房止步于1600万,而随后上映《绝世高手》、《中邪》或许也都有着年轻项目潜在的风险。
作为互联网基因的腾讯影业,正以其雄厚的资金与外部资源平台进行着紧密合作,这会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腾讯影业的“主旋律”。
腾讯影业已与工夫影业已达成战略合作,拥有后者15%的股权,双方合作的首部作品《一代妖精》将于今年上映;四月份,腾讯影业主导的“比翼新电影计划”拉来了爱奇艺、20世纪福斯、新片场、伯乐影业、毒舌电影合作开发;在今年将开机的《择天记》电影中,不仅有黄建新做监制,还同万达影视联合出品……
事实上,腾讯影业之外,腾讯互娱旗下的其他平台也正在建构“角色”。
腾讯游戏下的《御龙在天》、《寻仙》 、《勇者大冒险》、《天涯明月刀ol》、《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天天爱消除》等大作将与多元新兴文化深度结合,尝试从粉丝视角打造IP运营。
腾讯动漫旗下的作品《狐妖小红娘》和《一人之下》,两部漫画作品的影视化计划正在进行当中。
对于腾讯互娱来讲,其正在做的是对各平台作品进行IP化运营,进而完成更大的想象化“落地”。
例如在网文《斗破苍穹》中,腾讯影业的计划就是联手万达集团、阅文集团,共同成立IP合资公司进行影视、游戏、主题公园、周边衍生品等全方位的深度开发。
对于这个市场的所有玩家来讲,腾讯互娱或者腾讯影业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而它本身需要的,或许就是更多的时间。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