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今天想了很久要不要聊抑郁症的话题,但最终决定还是算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科普宣传,想来大家也都很清楚这个问题现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所以就仅仅在文章开头表示我自己的惋惜和遗憾吧。
而今天想说的,是昨天发生的另外一件,似乎没什么人再关注的事情。那就是中疾控发布了6月的新冠月报。
而同一天还发布了上一周的流感周报,我们照惯例把两个报告的篇幅做一个对比,大概大家也明白什么意思了。不过相比4-5月新冠病例开始激增时,中疾控突然停止每周更新数据的变化对我的“冲击”。6月的数据这么简略已经不算什么了。毕竟从5月末的数据,以及身边和读者反馈的情况,其实也早能预判出这轮新冠疫情在持续回落。等待看中疾控的数据也只不过是想验证一下。从下图,也就是6月每天报告的新冠死亡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的曲线看,是在一路走低。当然,我知道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数字没有什么参考性,我也如此。但虽然绝对数字没什么意义,依然可以从趋势看出一些信息的。
而我一直对比的数据,就是这么多年,数据一惯性保持的很好的流感周报,而从流感周报的数据来看,的确能验证6月发烧、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在持续减少。
所以,我想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的新冠波峰已经过去。正如我去年末和今年初的时候在文章中写的,从其他国家的既往数据也能够看出,“第二波、第三波”的确会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到来,但不可能如同第一次新冠浪潮那么凶猛,更不可能成为某些自媒体之前口中“一次比一次厉害,最终一起完蛋”的结果。而根据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的变化曲线能看出,此次“二阳曲线”,仅仅1个月(4月下到5月下)就到顶下落,要比很多国家地区的第二次曲线平和得多(新加坡第二轮上升了近2个月,美国则上升了差不多3个半月),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去年冬天的感染率高,也和我在年初跟大家说的情况差不多。说这些并不是想嘚瑟自己未卜先知,疫情这种事情没什么好用来嘚瑟的。之所以说这些,是希望让大家了解,经过这几年,我们对于新冠已经并不是一无所知,再参考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现在是可以尝试去测疫情什么时候会上升,大概会有多少风险,以及该怎么规避。
就如同很多人会问到,以及很多人不想去想的问题:第三波疫情会什么时候到来?如果根据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预测是:可能会是在今年的秋冬。大部分国家的第三波,都是在去年的10-11月开始的,比如日本是11月,新加坡则是10月。
也就是说,我国的新冠曲线可能会有几个月的低谷期。因此在未来几个月中,我应该也不会再翻中疾控这“简略版”的新冠月报来跟大家分析数据了。下图是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过去几年PIC(肺炎、流感、新冠)死亡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在右下角我画红框的部分,就是去年秋冬季。蓝色部分是新冠相关死亡曲线,绿色(其实是黄色印在蓝色上)部分,是流感相关死亡曲线。
之前美国流感出现死亡高峰还是在2019年,包括去年严重的夏季流感造成的死亡情况都没那么明显。但在去年秋冬流感季,美国的流感相关死亡人数甚至比2019年之前还高,并且还和新冠高峰出现在几乎一样的时间段。
这说明我们在今年的秋冬季,也有可能面临新冠和流感同时反弹的压力。当然,基本可以肯定,是不会出现去年秋冬季新冠爆发时的那种极端情况的,但因为和前两个月的“二阳”相比,到时候社会的整体抗体水平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很有可能秋冬季的新冠曲线会比这次春夏之际的更高一些。对于社会防疫、医疗等部门来说,这种风险和带来的压力是需要提前布局预警的。而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也有要做的事情,比如在这个夏天尽量提升自己的体质,好好锻炼,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接种疫苗,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秋冬季可能面临的风险了。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健康”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