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酸奶,或充满想象的河与没病的蚌︱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梁豪,1992年生,现居北京,青年作家,编辑。北师大文学硕士。小说见《人民文学》《山花》《天涯》《雨花》《作品》《青年文学》《广西文学》《青年作家》《野草》等杂志。有小说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转载。另有诗歌和评论文章见《诗刊》《小说评论》《当代作家评论》《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今日中国文学》(美国)等报刊。
酸奶,或充满想象的河与没病的蚌
——再谈徐则臣《北上》
梁豪
有的人喜欢喝酸奶,有的人喜欢喝牛奶,牛奶队伍里有认准三元的、光明的,甚至是三鹿,而像我比较喜欢喝珍珠奶茶。这其实可以类比到文学上面——到底是营养至上,还是口感至上?我觉得两说,都可以。至于《北上》,当可归入营养至上之列,不妨就把它叫作“酸奶式”的小说,因为酸奶在所有奶制品里营养价值最高。
有没有可能在口感和营养两者之间,实现某种理想的调和?我想到一个至少非常接近的例子,就是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这部小说以波斯的细密画艺术,勾勒、延展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土耳其所处这片区域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历史与文化。这也是一部做足了案头工作的大块头,它与《北上》很适合对比来看。那么,帕慕克怎么写的?他就写“我”,不同身份、性别、角色的“我”在读者面前敞开,一边是读者被逼着去消化那些“我”已经消化过一轮的技艺、习俗、风尚,一边又是读者欣然被叙述者的讲述带往云深不知处。这种处理方式,读者会感觉自己距离文本非常的近。《红》也有一个很微弱的结构,就是一桩谋杀案,但这个结构作者是不当真的,读者也不会当真,所以这也是为何这部小说的未知感一直存在。那么厚的一本书,那么多的材料,我们却一直保有欲望要读下去。
则臣老师曾经提到,他把结构问题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看《北上》的结构,显然它经过大量精心的设计,但总体上它的走向是比较清晰的。这部小说大体是两条腿在走路,一条腿属于历史,一条腿属于当下,一条腿更重、更缓,一条腿更轻、更急一些,一条腿更粗壮,一条腿更纤细。这样的两条腿,按着强弱两个拍子在往前赶的时候,姿势很别致、很独特。只是这样一来,小说的线索会不会过于明显了一点,给人的悬念稍微弱了一点?这种结构排布,赋予了作者极大的创作空间去驰骋,但可能留给读者的空间就相对少了一点。
当然了,这完全是坐着说话不腰疼。想一下,这本小说真正的主角是谁?是那些形形色色华的洋的脸孔吗?我觉得就是这条河,或者说,这条河背后的东西,这个国家及其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是无形的,所以它最终赋形到了这条河上。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河?这是一条本身就充满了想象力的河。我们的祖先有一日醒来,居然想到要从南到北,在如此大跨度的空间里,去开凿一条浩浩荡荡的河,简直神乎其神、不可思议。不管是出于战争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原因,不管是隋炀帝想快点到那花柳繁华地,还是乾隆皇帝急着去那富贵温柔乡,这条河和历史上对它的种种记载、传说,都充满了想象的张力。在这样的主角面前,想必任何自以为是的想象,都是非常可笑的。因此,我觉得则臣老师在《北上》里,用一种相对老实的办法书写这条河,反倒是最聪明的选择。那些人物、故事乃至结构,说到底,不过是某种背景和道具。
在我们当下的文学现场,存在着太多不痛而呻、不寒而颤、非得蚌病成珠的作品。当然,小说毕竟是创作,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并美其名曰人文关怀,用故事里的事故彰显我们的博爱、兼爱。而且客观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这种文学现象,自古以来,既是作家的主观趋向,也是某种程度的客观事实。可也正因此,我倒是很想看看我们的作家怎么去写那些如意事。那些十分之一二的故事,有没有人来写,能不能写好?
韩愈说,和平之音淡薄,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北上》里虽也不乏爱别离、求不得、生老病死,但总体而言,它是和平之音、欢愉之辞。我在之前的评论里说,徐则臣在这里是想写一场丰收,任何意义上的丰收。在这样一场丰收的盛景里,我依然感到人之底色的悲凉,但人间无疑是值得的。在情绪的渲染上,它相对淡薄,而在写作的难度上,它堪称极限挑战。由此,《北上》见出了一个作家的勇气和胆识,而且必须得有勇有谋。它让我们从文学的角度相信,蚌没病,也能成珠。
目 录
(《十月》,2019年第1期)
长篇小说
云中记…………阿来
国际期刊论坛
从民族英雄到个人英雄…………黄燎宇
短篇小说
九案…………石舒清
蛇行入草…………赵雨
思想者说
裂缝与阴影…………北野
散 文
涟源行…………谭谈 胡学文 徐可 等
中国科协 中国作协主办
科技工作者纪事
超越欧姆定律…………宇舒
译 界
托马斯·温茨洛瓦诗选…………高兴 译
诗 歌
心的时辰…………扶桑
摇篮与长夜…………风言
她…………纸未央
何晓坤的诗…………何晓坤
育邦的诗…………育邦
春天正在生发…………金黄的老虎
艺 术
封面 白影-线 之一[局部](布面综合材料,钢板)…………周力
封二 书法…………马识途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石舒清
选 读
微信·专稿︱李徽昭:河流、历史,及“比较”的小说写作——徐则臣《北上》简论
李壮:气场、结构与文化隐喻︱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赵依:一千个读者,一千部《北上》︱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胡妍妍:给文化找到肉身的存在︱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傅逸尘:难度与理想主义的小说创造︱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文珍:创作者对遥远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接近于爱︱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北上》:以小说寻找运河的文化意义(岳雯)︱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北上》:大运河作为镜像和方法(杨庆祥)|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
行超:饱满的与闭合的《北上》︱十月青年论坛(第九期):“运河作为镜像——徐则臣《北上》研讨会”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