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专稿∣李馨:我们带着旧神迁往每一处新居——评邱华栋《望云而行》

李馨 十月杂志 2022-10-16
李馨,文学博士,山西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在《当代文坛》《中国图书评论》《文学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多篇。

             匕

我们带着旧神迁往每一处新居

——评邱华栋《望云而行》


李  馨

 阝               

中篇小说《望云而行》(《十月》2021年1期)是邱华栋的又一篇“出走”之作。和他此前作品《唯有大海不悲伤》系列的主人公陆英勇和胡石磊一样,这部小说中的章平也是一个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后,以旅行、探险寻求疗愈的中产阶级男性。

小说一开始,我们已经和章平一起行走在西伯利亚广阔的风景中,而人物背后的故事则在旅程的闪回中慢慢显出其轮廓。章平热爱汽车自驾游,常年和友人奔驰在大地这本厚重的书上,忽略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成长。女儿雯雯高考前一年,妻子林楠抑郁症自杀,章平的家庭缺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女儿对父亲有严重的情感隔膜乃至愤恨之情,并为此考到了北美的一所大学以远离家庭,在此情况下,章平大胆决定,由杭州一路自驾去北美送女儿读书。旅程便在这样的契机和情感基调中开始。

这是一场风景丰盛的旅行,也是一场父女和解之旅,一场成长之旅和心灵治愈之旅。在熟悉的环境中,任何事物都能提醒父女俩关于林楠的伤心事实,两人的伤口总是难以痊愈,裂痕也难以弥合。而当他们踏上旅程,一切风景都是陌生的。随着汽车的前进,我们看到人物所经历的风景不断发生变化,从西伯利亚边境公路的浩瀚森林,到莫斯科,到欧洲的大小国家,再到美国境内的公路。变幻的山水和风情,本身就构成了小说中绵延的景观和吸引人的元素,更不用提路上还曾遭遇路人的威胁和风暴云的袭击。

尽管在旅途中,林楠的死亡仍旧不断盘桓在二人之间,但是陌生的风景和旅途的开阔空间还是让他们有机会在话题无法继续时仍旧保持沟通。这样的过程中,章平逐渐向女儿解释了自己对妻子、对家庭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也在危险来临时展现了自己卓越的生存技能。当旅途进入到后半程时,女儿对章平在情感上的坚冰逐渐融化,重新产生了信赖和依从,并进一步敞开内心,讲述了自己的情感经历并向父亲求取解释。母亲带给父女之间心情上的阴影逐渐消失,谈论母亲不再是禁忌,却仿佛是三个人一起奔走在旅途中,望云而行。旅程结束时,父女之间的情感变得紧密、柔软,而新的人生之旅,新的希望之路也正向他们展开。

在讲故事时,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颇具审美性的信息,似乎是邱华栋的独特写作追求:“一个作家要建立起自我的风格或特色,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处理信息。因此我觉得作家要想拿出‘绝活’,就应该向读者提供一种有意思的信息。但这种信息是被审美处理过的、带有美感的。至于审美处理,我觉得想象力很重要,想象力有助于删选、整理信息。”①自由潜泳、红酒知识都曾被邱华栋编织进自己的文本,化为故事的有机组成,云彩则是这篇小说中的这一关键“信息”。和路边风景同样吸引人的,是天空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形态的云,它们承载着小说重要的审美功能和叙事功能。雨幡洞云、层积云、卷云、风暴云、马蹄涡云、复云、波状云……多变的云是旅途中蔚为壮观的风景,令人神驰。当父女之间关于母亲的沟通无法展开或无以为继时,章平对云彩的丰富知识成为他走近女儿的有效切口,也的确帮助他们规避了天气风险,从而获得了女儿的认可和依赖。讲解云彩知识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使得读者暂时停留在某种风景中,获得美的享受。

《望云而行》不难让我们想到《在路上》中的旅行故事,其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也是邱华栋非常喜欢的作家。带有一定探险性质的旅程本身给人挣脱束缚的自由之感,当一个生活中面临巨大挫折和创痛的人踏上旅程,也就开始了寻求解脱的疗愈过程。熟悉和密闭的空间使得疗愈总是困难。而旅途中则不同,路上变幻的风景似乎成为一种白噪音,它以广阔的空间感和丰富性,使人们在一种颇具安全感的距离和方式中自由进出内心世界,更能够试探着处理生活崩坏之后带来的精神创伤——哪怕这种试探会让人的精神再次受到重压,但这时还可以将目光再次投向旅行的实体空间,在喘息之余维持精神的弹性,以便慢慢捡拾心灵的碎片,重新积攒面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这是邱华栋小说中诸多遭遇挫折的主人公乐于向大海深处和远山高处探寻的秘密所在,也是章平被吸引着始终“在路上”的理由。

这次穿越半个地球的旅程,对于女儿的意义在于人生经验的增长和对父亲的重新认识,对于章平来说,给予女儿部分成长经验的同时,他完成的同样是一场心灵自救之旅。旅行曾经带给他许多刺激和自由之感,因而成为他的人生追求,而当家庭变故出现,他仍旧选择旅行作为救赎方式。正因为此,尽管小说人物在跟随着滚滚车轮不断前行,遇到新的风景,然而他们在精神世界中却徘徊不前,挣扎于旧的人生阴影中,直到旅程将尽,父女二人日渐亲密,回忆越来越少拉扯着人物的情绪,叙事才逐渐变得单纯明快。一往无前的旅行激情与低回婉转的创痛回忆互相拉扯,构成小说奇特的叙事张力与故事节奏。

尽管大部分时候,林楠的阴影都笼罩着父女俩的旅程,但是借旅行来摆脱阴影,在叙述上仍是有一定道德风险的。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章平在家庭中的缺位对于妻子的死负有很大责任,而在妻子去世后,除去个人内心的挣扎,他的精神压力和道德负担主要来自女儿的愤恨和不肯原谅。穿越地球是有效的解决方式:带女儿在广阔的世间遨游,看似处在一个极为开阔的空间,但其实对于父女二人尤其是被保护的女儿来说,仍旧是十分封闭的,许多对话都因此得以有效进行。旅行的空间又格外能展现父亲的长处:生存知识丰富,遇事勇敢冷静,而一个父亲有必要为家庭承担的那些日常琐碎的、绝不光辉伟岸的责任,似乎在这个过程中被巧妙地避开了。这种对女儿的情感“驯服”自然是有效的,可同时也是容易让人情感上不舒服的。当父女俩在旅途中日渐愉快地谈起母亲,甚至感到是三个人一起望云而行时,是否也有容易被读者理解为是另一种对母亲的残忍和背叛?

好在,小说颇具说服力地处理了这一问题。林楠的头发成为父女二人的纪念物,穿越半个地球,尽管伤口结痂,缓释了痛苦,但他们也只是把破碎的心重新拼凑成基本完整的形状,而非若无其事。章平在旅程中不断回忆和反思,努力帮助自己和女儿走出情感障碍和伤痛情绪,但他从未试图抹杀或是扭曲这段经历中自己的责任,也并不打算通过旅行忘掉一切痛苦和精神负累。如章平自己所说,人就是要承受自己不得不承受的东西,并且“带着记忆、带着基因,活下去”,也正如王晓明在分析鲁迅的精神发展时曾引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我们将带着旧神迁往每一处新居”。的确如此,对于敏感、真诚的心灵,从不会有真正的忘却,只有背负着伤痛的经验继续前行。而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顾奕俊:《邱华栋:时间是一种有刻度的容器》,《青春》,2019年第4期。

2021-1《十月》

非 虚 构

梁庄十年/ 005  梁鸿


中篇小说

自画像/084  陈武

望云而行/113  邱华栋

有一种植物叫荚蒾/182  阿袁


短篇小说

沈先生字复观/155  马拉

窗外灯/167  阮夕清

婚 飞/176  周洁茹


散 文

三天走一县/205  苏宁

话梦录/214  张鲜明


思想者说

山山记水程/132  李舫


诗 歌

马蹄铁/223  赵晓梦

空山与磷火/227  汤养宗

墙的变体/230  赵丽宏

奔 月/233  西 渡

童年与墙/236   瑠 歌

山中避雨/239  颜梅玖


艺 术

封  面 城之梦之三[布面油彩]  杨海峰

封  二 蒙山儿女[布面油彩]  王沂东

封  三 远方的太阳[布面油彩]  王沂东


封面设计  赵平宇

篇名题字  欧阳江河

悦读

2021-1《十月》·中篇小说(选读①)∣邱华栋:望云而行

十月·短篇小说|邱华栋:蒸锅与古琴

2018-5《十月》·中篇小说(选读①)︱邱华栋:鳄鱼猎人

2018-5《十月》·中篇小说(选读②)︱邱华栋:鳄鱼猎人

微信·专稿︱邱华栋:如何潜水、抓鳄鱼和攀登雪峰?(创作谈)

微信·专稿︱邱华栋:我们能否回到故乡?——评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

微信·专稿︱吴佳燕:邱华栋的高山大海

微信·专稿∣刘馨遥:行云之下的救赎——读邱华栋《望云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