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龙海数总经理蒋路曦:怎样让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

蒋路曦 传媒大观察 2018-08-16

编者按:媒界大咖,山城“论剑”。6月29日,以“新时代,主流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观媒峰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观媒、观媒研究院主办,华龙网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为峰会提供学术指导支持。


在“媒体数据运营之问”环节,多彩贵州网副总编辑胡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主任张宇宜、九派新闻总编辑谌达军、重庆华龙网海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路曦进行圆桌对话,对话主题为“媒体的数据观与数据价值”,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主持对话。以下是观媒君整理的蒋路曦的发言内容:




我坐在这儿其实内心挺忐忑的,准确来说我还算不上媒体人。我们是一家大数据公司,我大多数时候是在做数据分析,给运营商做数据参考项目。在两年前,我们成立了重庆华龙网海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研发、管理及运营。


从IT角度或者大数据角度来看,现在对新闻内容数据首先要做结构化处理,数据资产如何变现?如何与其他部门的数据相结合?如果要做好这两件事情,我觉得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管好自己的数据,管好别人的数据。


现在言必谈数据是资产,数据资源怎样变成数据资产?其实应该有一个数据治理的过程。我们现在各个部门、各个报社、各个产业集团手中握着的大多数的数据,只能说是数据资源,还不能说是数据资产。前面嘉宾提到了与其他委办局合作,做数据交换共享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数据拥有方不清楚你拿它的数据去做什么、怎么做,作为数据提供方他能得到什么。如果我们能算清楚数据的这个账,我相信,未来数据融合或者交换、数据商业化才会成为真正的可能。


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我们服务的对象从原来的运营商变成了编辑、记者这样的文字工作者,这给我的感触还是挺深的。我过去接触程序员挺多,我觉得编辑记者与程序员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他们都是一个人孤独地面对屏幕,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可能还拿着不是很高的薪水,而且都有很强的自我表达能力,都是行走的段子手。


但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帮助前端记者、编辑朋友,减轻或者说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因此,我们在他们做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也引进一些新的技术,我知道以前有的编辑审稿是挺繁琐的事情,我们用语义解析的办法,把一篇几千字的稿子摘成几十个关键词,把时间、地理、人名这些关键词找出来,方便他们在审稿过程中节省时间。我觉得IT本质上是管理的延伸,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同时减轻大家的劳动强度,我觉得这是IT公司或者大数据公司应该尽的本分,首先帮大家工把作强度给降下来。


从我们海数公司的定位来说,我们以前叫业务主导,从IT公司来讲它应该什么都做。但现在的主要定位是基于数据做文章,与凡闻科技有点类似,但是我们侧重点不一样,海数公司作为未来数据赋能平台,要给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数据服务,我们自己首先得具备数据治理能力,因此,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是我们最主要的能力和优势。


另外,基于媒体的战略背景,我们在AI领域上选择了自然语义分析方向,包括基于神经网络做的文本自动分类,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广大编辑、记者省很多的力气。成千上万篇文章,可能两分钟就能分辨出各自是什么类型的,然后记者再分门别类地去寻找所需要的内容,而不再需要一篇一篇地去看。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数据管理这些先进的技术,给新闻行业的内容生产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从运营层面来讲,就像系统建设一样,我更倾向于生产平台和数据平台分离,因为各有所长,就像我没有办法回答主持人关于如何做数据运营的问题,因为这不是我的专长。


关于数据变现的问题,我认为数据变现不要尝试自己的数据自己去变现,要多找人合作,我们尽可能做数据产业的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自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大家的权利、利益能得到充分保障,这样数据才有变现的可能,单纯卖数据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违法的。


关于媒体数据使用过程中涉及公众的隐私问题,我想举个例子。首先,现在重庆市新闻信息数据是我们在做管理,数据管理内外网分离,新闻信息数据是在内网;二是数据操作有详细流程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三是我们给第三方提供的数据服务全部都是有中间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应用或者数据接口方式,而不是直接提供数据给他们,尽可能在技术手段或者实现上面多层次做数据安全保护;最后是所有参与的人都签有保密协议,泄漏数据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更多阅读:


   










徐世平:对媒体融合冷静的思考

融媒体中心建设北京领跑全国

陈朝华:不自身生存是耍流氓

王晓雄:时政短视频要接地气

谌达军:党媒如何突破政务数据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