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与新发地 | 别处的城市
漫步城市之中,你或许也常有“灵光一现”的时刻。“别处的城市”栏目,记录《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的灵感和思考。
本期观察员
司维,巴黎城市规划学院 - 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
如果说城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中人与空间的关系,那么地名就一定是一个难以绕过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城市印象的第一传递者,给了人们快速了解某个地方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印象或许与城市真正的形象相去甚远。
如何通过地名打造城市意象而吸引游客并不是这篇小文章的主题,作为一个在法中国人,我更想通过地名谈谈在海外的我们与脚下的土地难以建立关系的一个原因:由于约定成俗的地名音译习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通过翻译过来的地名来接收地方传达的信息。
如果在北京,看到“王府井”这个名字,似乎就能直接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皇家气。名字是一扇扇打开的门,我们会根据它们,联想到门后的样子。但在巴黎,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通过那些音译地名产生类似的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
就拿巴黎著名的圣心大教堂所在的蒙马特(Montmartre)来说,单看中文翻译,除了西洋名字带来的不明觉厉的感觉之外,你不会像本地人一样,脑子里朦胧地意会出“山”“殉道”之类的意象,我们也感受不到蒙马特、蒙彼利埃,或者蒙贝利亚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因就在于,音译完全切断了地名本身在传播的信息,比如Mont等于山,martre约等于martyr(也就是殉道者)。
在一个巴黎人看来,Montmartre,应该约等于“殉道山”的意思。紧接着,他还可能会联想到巴黎第一位大主教圣但尼(Saint Denis)就是在这座山上被处死的古老而壮烈的故事。所以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电影《帕特森》(Paterson)里面的日本诗歌爱好者会说,“读翻译过来的诗,就像穿着雨衣洗澡。”我想,这句话对地名也完全适用。
被斩首的Saint Denis雕像,蒙马特高地,Suzanne-Buisson广场。
图片来源:Les studios de Paris
其实,所有的地名都可以更直白、更接地气地意译出来。
让我们做个小练习:
蒙鲁日(Montrouge),这个巴黎南部近郊小镇的名字可以直接翻译成“红山”;
沙特莱(Châtelet),这个巴黎地铁枢纽可以按本意译作“小城堡”;
马恩河(Marne)就是“泥灰河”;
讷伊(Neuilly),根据词根来判断,应该可以译作“新拓地”或是“新发地”……
在用这些地方真正的名字重新绘制一副巴黎地图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座遥远的、象征着浪漫和优雅的城市竟然是如此地亲切和…土气。
我们本来可能会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住在法国最富裕的塞纳河畔讷伊,但是假如定位出来的是“塞纳河畔新发地”这个名字,好像想晒一晒的欲望就被打消了大半。
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眼中的法国,和法国人眼中的法国那么不一样。我们眼中的法国,是蒙马特,是沙特莱,是马恩河,是那些无意义的汉字承载着国人对西方的不一定现实的想象;而法国人眼中的法国,是殉道山,是小城堡,是泥灰河,是实实在在地讲述着某段故事的名字。
当然也有一些神来之笔的地名翻译贴切地赋予了地名很美的意象,比如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我相信很多中国游客来巴黎会因为这个美丽的名字顺便去一趟位于巴黎远郊的这个小镇。当年徐志摩可能也是因为枫丹白露特有的石灰岩地貌,森林,和城堡而诗性大发,赋予了这个小镇一个满是自然气息和浓浓秋意的中文名字。
相比之下,它的法语名字其实很普通,既没那么美,更没有诗意。在法国,“Fontaine”这个名字就像中国的“屯”一样普及,它的本意是水源、泉、喷水池,是在现代社会到来之前人们取水、洗衣服、饮牲口的地方。Bleau则是“Belle – 美”“eau – 水”的合体,所以在一个法国人眼里,枫丹白露应该是叫做“美水泉”,一个更富有乡土气息的名字。
枫丹白露森林,Armand CASSAGNE,水彩画,收藏于Melun博物馆。
在跨文化的语境里看城市,因为语言不同而造成的理解差距是确实存在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沟壑之上建立起一座可以让不同文化符号可以更好地流通的桥梁。
我们之前建立的连接方式,似乎并不能够保证文化双向流通。主流的地名翻译,更多地创造了一种无意义的新语言,这种新语言又承载着脱离实际的文化符号,和世界强势文化输出造成的集体幻想。
是时候换个眼光看世界了。
微信统筹:李娟
组稿:解释
编辑:屠菡
『看更多』 别处的城市 / 城市需要怎样的公共空间 / 故乡原风景 / 更新的姿势 / 绿色血液 / 人行道的艺术 / 神性的景观
***
城市智慧 与中国俱进
微信公众号 | UC_urbanchina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 @城市中国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vip.163.com
杂志 & UC图书
《城市中国》微店
电子版
(目前仅支持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