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一个“污名”的诞生
米兰时装周 模特们带着孩子以母亲的身份走上T台
编者按:
这个三月,在购物、节日促销一如既往的热闹之中,关于女性社会问题的探讨声渐渐强了起来。
子奇的来稿,说出了她对“妇女”这个概念及其背后多重引申的看法。从女孩,到女人和妇女,但愿子奇的故事和声音能带给我们更多思辨,也祝愿世界上的女性都能寻到属于自己的草原,策马踏清秋。
北窗(微信号:lightthere)
文 / 鲁子奇
1
设立“妇女节”,最初的想法是要肯定和鼓励女性。但“好心没好报”,如今不少女性,却打着滚儿地不愿意过这个“妇女节”。为什么呢?因为“妇女”两个字太难听。
上大学三年级的时,有位小妹妹给我发短信:“祝姐姐妇女节快乐!”
我挺高兴,回复了一个:“谢谢,也祝你妇女节快乐。”
结果小妹妹回:“人家不过‘妇女节’哦,人家还是少女哦。”
鉴于小妹妹比我小一岁,那么我只好第二年再祝她“妇女节快乐”。当然,第二年肯定是忘记了祝贺人家荣升“妇女”,但我却从此不太敢祝别人“妇女节快乐”了。因为我由那次知道,所谓“妇女”,原来是个极难听的词,简直近乎于骂人。所以,不但对十几二十岁的女孩子,不敢污蔑人家是“妇女”,而且对于四五十岁的长辈,假如开口闭口“妇女”,也仿佛揭了人家的短儿,涉嫌故意羞辱。
一个气壮山河的“妇女节”,于是乎畏畏缩缩、做贼心虚起来。
那么到底来说,“妇女”二字,究竟算不算个骂人的话呢?
按词典来说,“妇女”就是指成年女性,和结没结婚没关系。而且由于各个文化中对“成年”的界不尽相同,所以“妇女”也不太有具体的年龄界限。我们说“妇女代表”时,其实并不会考察人家的婚史,而讲女孩子故事的美国小说《little women》,也大大方方翻译成《小妇人》。
电影《小妇人》海报
然而说了这些全没用,“妇女”还真是个难听的词儿。要不然如今大学校园里,学生们为什么纷纷绕开3月8日的“妇女节”,大张旗鼓地创造出来一个3月7日“女生节”呢?
2
“妇女节”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写成英文是“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维基百科打不开,从百度百科里说,这是为了纪念美国纽约州丧生的女工而设立的。无论缘起如何,“妇女节”所要鼓励的“妇女”都无论年龄和婚否。
女大学生讨厌“妇女节”,无非是因为“妇女”二字,在生活中代表“已婚”和“不再年轻”。可又为什么,“已婚”和“不再年轻”,就值得如此深恶痛绝?
从远了说,这是男人“鉴赏”女人的两大标准。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梳起发髻,决意自立而终身不嫁的“自梳女”群体;上图为油画,下图为纪实照片
有位四十多岁的叔叔,说起自己去参加大学同学的同学会,席间几个男同学聊起在座这些女同学,说哪位哪位当年是美少女,如今嫁人年纪大了,不再像以前上学时那般好看。旁边一位女同学,登时冷笑道:“甭说我们,你看你们几个男生成什么样子了。”几位男生面面相觑,果然一个个体型走样、风度潦草,远不如人家女同学,纷纷惭愧感慨。
这位女同学敢于“棒喝”,当然也说明时代变了。古代小说里,敢于反过来“鉴赏”男人的,有《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和《红楼梦》里的尤三姐,但却都被写成淫荡人物。如今风气,已然大为不同,在排山倒海的“女生节”条幅中,固然还有以“旺夫”、“宜室宜家”等陈词滥调“赞美”女同学的,有自诩为“才子”、借条幅怜爱“佳人”的,但更有机警风趣的女性声音。
某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挂了一则条幅:“我虽不是长腿欧巴,但我愿意为你写下每行代码”。女生们则在BBS上戏谑“回击”:“我自己会写代码,请你变成长腿欧巴。”瞧这意思,到如今我们女性有能力有智慧,不需要依靠你们,那好,我们也来鉴赏鉴赏你们得了。
前几年,《小时代》拍了几部电影,一朝被说不好,国人群起攻之、大逞“痛打落水狗”之能。然而,纵使千般不是,《小时代》却几乎可以算是中国商业电影里,第一部正面、大篇幅赞美“姐妹之情”,而且以女性视角欣赏“男性色相”的作品。近些日子,胡歌和霍建华两位美男在北海道拍的时尚写真大为流传,女性朋友争相转发而无愧色,可算是社会开化的表征。
再进一步说,在对“同性恋”文学和电影的关注中,“男同性恋”故事似乎占上风。关注它的,大多是或真或假或者起哄的女性。这背后,其实是女性过去长期“被鉴赏”、被剥夺“鉴赏”男人权利的一种压力释放,用戏谑甚或轻蔑的方式,女性复仇似地吞咽着性别权利。
3
说回“妇女节”。到如今,“妇女”一词的污名化,其实也不一定全都直接来源于男性的压迫,倒是来自女性本身。
我们历来有“年轻崇拜”,对女性尤其苛刻。
上初中时,在亲戚家看电视,看到化妆品广告里,出来个白白嫩嫩的美人儿,并未觉得什么,身边的一位奶奶却说:“我不喜欢看广告,都是年轻漂亮的人。”到如今,我还震撼于她所感受到的那种压抑。
不知何时开始,“中年妇女”这四个字,仿佛成了最恶毒的词,用丑陋、庸俗、无知、市侩,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盖棺定论”。和它“异曲同工”的,还有“家庭妇女”。但男男女女说着这个词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的母亲、外婆、奶奶、师长,都在这“中年妇女”和“家庭妇女”之内?是否到自己迈入这个行列时,才能体会个中滋味?
在电影《哈利波特》中扮演赫敏的演员艾玛,聪明漂亮,她担任联合国亲善大使,发表了一段女权演讲。女性争取权利道路维艰,从这一点来说,年轻可爱的艾玛能更让男性不那么惧怕女权、能让女权更为人接受。但可悲的是,这仍然借着艾玛的年轻和美丽。不信的话,我们扪心自问,除她之外还知道几个亲善大使?
前几年,宋冬野的《董小姐》大大传唱,其中有一句“你也和我一样,渴望着衰老。”但生活中很少有女性真的渴望衰老,衰老意味着滑落到链条底层、被青春少女耻笑。近来,少女也开始欣赏上年纪的女性,前一阵子网络上也转载过年入六十的林青霞,但仍主要是赞美其容颜依旧、风度优雅。
那么不美丽、不优雅,且上了年纪的女性,就毫无价值吗?
大半生默默无闻,因获诺贝尔奖一举成名的屠呦呦,从照片上看并没有张着一张宋庆龄一样的脸。去年的电影《火星救援》里,火星探险队的队长刘易斯,是一位已婚女性,除了她之外,我们很难找到近年中国上映的电影中已婚而且值得观众欣赏的正面女性角色。而《火星救援》的主线,也是马特达蒙的求生故事,刘易斯只是配角。
除了科学家,普通人呢,那些为爱操劳的皱纹、白发,应当被轻浮地歧视吗?
“妇女”包含的另一个概念“已婚”,也带出一种微妙的意味。当然,“已婚”是和年龄牢牢绑在一起的,因为还有一个词叫“老处女”,简直比“妇女”更可怕。
去年下半年,台湾有三个政党的候选人,争抢地区领导人,巧合的是,除了宋楚瑜一位是男性以外,另外两位洪秀柱和蔡英文都是单身女性。宋楚瑜说了一句“单身女性哪里懂家庭的需要”,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么带有偏见的一句话,连支持宋楚瑜的人估计也没几个敢公开帮腔。但这仅仅是台面上,洪秀柱和蔡英文在被采访时,还是每每被问到为什么没结婚。洪秀柱说,如果自己是男性,恐怕就没有人这么关心是不是结婚的问题了。
这是“老处女”的境遇,而假如是年轻的“处女”,仿佛就比“已婚”“妇女”“高贵”了一些。为什么呢?更显纯洁、更显年轻?不绕弯子了,因为已经结婚的女性,不再是男性可以追求的对象,那么何妨作践起来?这让我想起《水浒传》里被虐杀的两位女性,全都是“已婚妇女”,而且是“英雄”的嫂子,这其中的微妙心态让人不寒而栗。到如今,“英雄杀嫂”未必存在了,但少女们在“已婚”女性面签似乎还放不下优越感。不然,“女生节”何以要放在3月8日之前的3月7日呢?数字小,是年轻的优越感。
4
而商家,反其道而行之,用“女神节”来竭力阿谀奉承。一位姐姐说:“以前叫‘妇女节’,去年叫‘女人节’,今年叫‘女神节’,明年呢?恐怕得叫‘王母娘娘节’?”看起来是赞美,其实是说,不是“女神”,就没资格过节。
而如今一些校园里,名为祝贺“女生节”,其中条幅倒是有一半是骂女同学的。或假借狂放潇洒之名,拿污言秽语来调戏女同学;或把“买买买”和“嫁人”这种刻板印象,往女同学头上套,意图男权自大;或假装抒发爱慕,实则将女同学看做没心志思想只剩下性别的“尤物”;或粗鄙拼凑,简直不知所言为何物。咄咄怪事,固然太多,但也有讲“女生节”,变成“女神”评选的风气,这倒是女性自己做的了。
这么一看,“妇女节快乐”还真是一句骂人的话,而背后的原因却和设立“妇女节”的原因背道而驰,真是让人哭不得笑不得。
科学家屠呦呦女士
时近3月8日,有关妇女的话题必然“老调重弹”,因为仍然有人认为就业歧视是在“保护”女性,仍然认为女性不上桌吃饭是好“家规”。
距离我们看这段文字很近的地方,仍然有人在威胁女婴的生命安全,仍然有妇联说“只招收男生”。当关于女权的讨论越来越形而上的时候,社会底层的妇女还没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几十年前,我的外婆经历过强迫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的时代,而如今,似乎却有“故鬼重来”之势。或者“故鬼”从来未散,以至于让女性不敢大大方方地说:
“3月8日,我过,妇女节。”
点击标题,查看北窗相关文章推荐:
Ta们|有一天,我不仅是女孩
你,“像个女孩”吗?
纯青专栏|记一场反洗脑防守反击战
五四街 | 也谈性别: 烟火,与大呲花
更多精彩,可回复公众号“目录”通过关键字提取。
欢迎向《北窗》投稿:
人物记录、专访
书/影/剧评、游记城记
文史/公共记叙思考、公益组织/项目推介
杂文随笔,阳光下眯眼动笔,笑侃世界
不分享会手痒的非原创好文
另有编读互动、线下活动,敬请期待。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发送邮件至contact@lightther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