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约瑟夫·奈:美印伙伴关系能走多远?

吾楼 中美聚焦 2023-08-15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导 语


对于近来美印官方强调的“美印关系进入新时代”,一些媒体以结盟的视角解读美印伙伴关系,认为美印未来的合作将很好地制衡中国。但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6月底在Project Syndicate网站发文认为,美印官方声明中提到的“共同价值观”并不足以让两国构成同盟关系。遵循权力平衡政治的基本逻辑,印度和美国注定不会联姻,而是建立长期伙伴关系。而要想让这种伙伴关系持续下去,两国只能都专注于应对中国。以下为文章全文。



当印度总理纳莫迪与美国拜登6月在白宫举行会晤时,许多观察者都认为一个对抗中国的联盟正在形成。但这种期望过高了。正如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明确指出的那样,印美正式结盟是不可能的,在一个“亦敌亦友”的多极世界中,两国可能保持长期伙伴关系。


▲本文作者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


印度在后殖民主义时期对联盟的不信任由来已久。但它也长期关注中国,至少从1962年两国边境战争以来就是如此。在吉米·卡特总统执政期间,我被派往印度,鼓励时任印度总理莫拉吉·德赛(Morarji Desai )支持南亚无核区,以免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迅速升温的核竞赛失控。正如东道主印度当时告诉我的那样,他们不想与南亚的巴基斯坦相比,而是想与东亚的中国相比。


9·11事件后,美印开启了长达20年的年度“二轨”对话,对话双方代表是仍与政府官员保持密切联系的前外交官。例如,美国代表团包括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前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等人物。印度代表与美国同行一样,对盘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基地组织和其他极端主义威胁感到担忧。但印度与会人员也明确表示,他们反对美国人用连字符将印度和巴基斯坦关联起来。


印度人也担心中国,但他们希望维持良好关系的表象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中国的经济增速比印度快得多。按市场汇率计算,在本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占3.6%,但印度直到本世纪20年代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2015年1月25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海得拉巴宫花园。


在200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速远超印度,参加“二轨”对话的印度人不仅担心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还担心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实力。正如一位印度战略家所说,“我们已经决定,我们对你们(美国)的厌恶程度要低于对中国的厌恶程度”。而这是2020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之前很久的事情。自那以后,印美之间的“结盟”(alignment)大大加强。十年前,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外交官之间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的重要性被轻描淡写。现在,它已被升级到政府首脑级别。如今,印度与美国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比与其他任何国家举行得都多。


但美印之间的这种“安排”与“联盟”相去甚远。印度仍然从俄罗斯进口超过一半的武器,也是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并经常在联合国投票反对美国。事实上,印度仍然拒绝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就像它当年没有谴责苏联1979年入侵阿富汗一样。尽管印度以成为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而沾沾自喜,但它并没有为“民主乌克兰”辩护。它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其获得武器和石油的渠道,并避免将俄罗斯进一步推向中国的怀抱。


尽管拜登邀请莫迪参加了两次他的“民主峰会”,但西方和印度批评人士都在谴责莫迪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非自由”转向。最近关于两个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共同价值观”的声明听起来不错,但它们也没有结盟。印美关系的关键所在是与中国的权力平衡,以及印度在这一平衡中所处的地位。


▲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在这方面,印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今年早些时候,它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经济增长更快,今年有望增长6%,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如果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本世纪中叶,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与欧元区经济规模相当。


凭借庞大的人口和核武库,庞大的军队,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强大的精英教育,企业家创业文化,以及与大量有影响力的海外侨民的联系,印度仍将是全球权力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们不应该得意忘形。印度不能单独与中国抗衡,中国仍领先一大步。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印度的五倍左右,而印度的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印度9亿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只有大约一半愿意工作。印度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是文盲。要想让印度不断增长的人口成为一种经济资产,而不是潜在负担,就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已经见顶,但它的平均教育水平更高。


尽管印度对关键战略部门的贸易进行了选择性脱钩,但它仍不想放弃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它参加Quad的会议,但也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定期会议。尽管印度不再谈论“不结盟”,但它对限制性联盟也不感兴趣。遵循均势政治的基本逻辑,印度和美国似乎不是命中注定要联姻,而是要建立一种长期伙伴关系。而这种关系能走多远,可能取决于它们对中国的关切程度。





►►►

推荐阅读


向凯恩斯致敬


如何重组中国供应链


多极的未来 - 中东进入后美国时代


约瑟夫·奈:如果特朗普“二进宫”


美国国会议员的涉台政治表演


兰德公司:不胜之局 美国是时候推动俄乌止战了


G7广岛峰会凸显西方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下降


基辛格:留给中美寻找共存之道的时间不足十年


监管AI不会让美国在科技竞赛中落后于中国


白宫审慎应对“俄兵变” 布林肯为脱钩论降温——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