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慕安会中美两种声音 白宫借俄乌战争两周年造势——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吾楼 中美聚焦 2024-04-14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吾楼

过去一周,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了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陈述美国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但在援乌和挺以问题上,美欧难掩分歧,中美亦然。哈里斯宣称,美国仍然是盟友“值得信赖的力量”。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中国始终保持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做动荡世界中的稳定力量。此次慕安会期间,布林肯提出会晤王毅,凸显了美方在大选年管控和稳定对华关系的意愿。


俄乌两周年之际,借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之死,美国宣布联合盟友对俄罗斯500多个目标进行制裁,意在掩盖美西方援乌的不力和乌克兰抗俄方面的“颓势”。


尝试化解对美国的“焦虑”

美国派副总统、国务卿出席今年慕安会,显然是有备而来。今年的慕安会正值巴以冲突超过4个月、俄乌战争即将满两年,而美国国会又迟迟无法通过新的援乌方案,美西方的焦虑感明显。此次慕安会“双输”的主题也反映了这样的局面。本周文章《两场战争之间的欧洲》提到,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都发生在欧洲的家门口,都严重冲击欧洲的经济与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并不追求乌克兰速胜、完胜。在中东问题上,欧洲被边缘化程度更高。欧洲未能转危为机,但也相形而动,勉力维护自己的价值观与利益。



文章《特朗普与拜登的再度较量对世界意味着什么?》提到,2024年特朗普重返美国大选再次引发了美国盟友和伙伴对世界前景的忧虑。如果美国退出欧洲,乌克兰的命运可能急转直下,欧洲也会变得更加脆弱,同时还要承担起保卫和重建乌克兰的重担。面临动荡的国际形势,欧美依然选择抱团取暖,但欧洲对跨大西洋关系心存忧虑。双方都不得不将2024年美国大选的因素考虑在内。欧洲方面担心,一旦特朗普再次当选,跨大西洋关系可能将在经贸、安全、价值观等多个领域再次遭受冲击。另外,欧洲在如何与中国相处上也陷入矛盾的困境。(详见《在慕安会感受欧洲温度》


哈里斯和布林肯安抚盟友的重点依然体现在俄乌问题上,强调持续援助乌克兰的重要性。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之死也成了美国开展舆论造势、争取更多支持的工具。继哈里斯在慕尼黑借纳瓦尔尼之死继续批评普京政府后,22日,拜登还专门在旧金山会见了纳瓦尔尼妻女,提到美国的对俄制裁,并称“我们不会就此罢休”。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在此次慕安会结束后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加沙停火提议。这说明美国根本不在乎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的施压,无需安抚盟友。比如,针对巴西总统卢拉将以色列在加沙的袭击比作大屠杀,布林肯本周访问巴西期间会见卢拉时明确表态,美国不同意他将以色列的战争努力比作二战中的纳粹种族灭绝。


布林肯口中的“菜单”

2月17日慕安会期间,也就是布林肯和王毅会晤后的第2天,布林肯在小组活动上与德国和印度外长谈及中美关系时,引用了这样一句露骨的“老话”。“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if you're not at the table, you'll probably be on the menu)。”而在2022年1月24日,布林肯谈及潜在的俄乌冲突、重复提及中美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时也曾提到这句话。这句话针对的对象除了美国的对手、摇摆不定的合作伙伴以外,就主要指中俄等主要竞争对手。



布林肯这样讲应该是意识到了个别国家立场的强硬或变化,意在警示对方不要轻举妄动。就在布林肯如此直白表态的背景下,美国本周对俄罗斯的制裁实际上瞄准第三国公司,其中就包括中国。这一点从布林肯和王毅的会晤就可以看出。两人谈及了台湾、南海、朝鲜、俄乌战争及中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坦诚与建设性的讨论”。但相比中方新闻稿,美国国务院新闻稿多了一句,“布林肯就中国对俄国防工业基础的支持表达了关切”。


按照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的话说,制裁目标包括俄罗斯的军工复合体以及帮助俄罗斯获取所需商品的第三国公司。而就在2月20日,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说在一次电话会中说,美国没有看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但看到中国公司向俄罗斯提供的武器,美方就此向中方表达了关切。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还专门在X平台发布了沙利文这一表态。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议员康诺利(Gerald Connolly)说,美国正在考虑对其认为正在帮助俄罗斯助长乌克兰战争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布林肯此番表态的同一天,王毅外长在慕尼黑与乌克兰外长德米特罗-库莱巴(Dmytro Kuleba)举行了会晤,强调中国“继续推动和谈,不会火上浇油”。法新社等西方媒体报道说,中国已向乌克兰保证,中国"不向俄罗斯出售致命武器"。根据中国外交部门发表的声明,王毅强调说,中方“不会(利用局势)牟利,也不会向冲突地区或冲突各方出售致命武器”。


两种声音,两种“力量”

美国在此次慕安会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美国值得信赖”。2月16日,哈里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向美国的盟友重申美国仍然是可以信赖的力量。她说:“美国发挥我们长期的全球领导者的作用是符合美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而王毅外长次日的讲话则强调,中国愿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



这两种声音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一个是对抗、零和博弈,一个是合作与多赢。布林肯的“菜单“言论体现前者,王毅“稳定力量”的表述体现后者。布林肯随后的巴西和阿根廷之旅某种程度上也是延续此次慕安会上美国对外政策宣讲立场,试探和评判这两个国家究竟在中美之间作何选择。


这两种力量也反映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无论是巴以问题,还是俄乌冲突,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停火止战,劝和促谈,而美国则是以冷战式思维推动与中俄等进行对抗,包括极力拉拢“全球南方”国家,维护以美西方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但美国发出的声音以及其所宣称的力量颇受质疑。哈里斯和布林肯直白、尖锐发言的背后,反映了美西方内部的焦虑。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美西方发现,它们弥合内部分歧越来越难。比如,布林肯在慕安会上表达了对以色列的“坚定支持”,但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则呼吁美国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同一时期,英国等盟友甚至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建国。


如果美国无法兑现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无法通过新的军援方案,并在促成巴以停战方面继续偏袒以色列,美国的信誉将会持续受到冲击。如果特朗普再次归来,这种冲击可能会更大。这种可能性也反过来促使美国的盟友谨小慎微,对当前的美国的一些表态或承诺持怀疑态度。


其他

2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在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由于美国国会共和党人未批准新一轮对乌援助,近期乌军又丢失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拜登在通话中批美国国会不作为。

 

2月18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与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在维也纳举行会晤。王小洪要求美方停止无端滋扰盘查中国留学生,确保中国公民享有公平入境待遇和充分尊严,取消针对中国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签证限制。

 

2月19日,菲律宾和美国战机首次在南海进行了单独的联合空中巡逻。来自菲律宾的FA-50轻型战斗机参加了此次演习。中国国防部批评菲律宾“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组织所谓联合空中巡逻并公开炒作。

 

2月20日,美国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要求立即在加沙实行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这是美国第三次否决与加沙战争有关的决议。中国对美国阻挡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的决议草案表示“强烈失望”。

 

2月20日,在美国国务院的记者会上,有媒体记者提问近日中国海警首次登船检查台湾游艇一事,“美方是否担心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Miller表示,美方正在密切关注中方行动,并敦促各方保持克制,不要单方面改变现状。





►►►

推荐阅读

如何读懂中央工作会议


暗潮涌动:台湾选举后的挑战


台湾2023:中美分歧与共识


中美关系企稳能否持续
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新挑战
2024年美国对华关系的一松一紧
左右为难的美国短期内恐难解决红海危机
积极推进中欧关系走出“去风险”窠臼
美国前驻华大使鲍卡斯:我们不能采取破坏旧金山共识的消极行动

白宫避提对华建交45周年贺信 美国继续“重返中东”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