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克眼中的好女人,这次在柏林载誉而归

2017-02-15 阿bang 导演帮

更多内容请点击菜单中的“课程”


“感谢柏林电影节、感谢欧洲电影节市场给我颁发这个奖项,我感到诚惶诚恐。因为在我从业这36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给过我支持,编剧、导演、后期、发行人员、营销等等,还有像柏林电影节这样的电影节,我衷心地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电影就无法完成。”

 

这是施南生在第67届柏林电影节的获奖感言。



2017年2月9日,柏林电影节正式开幕,和往届相比,今年电影节的中国元素相当亮眼。

 

影片方面,一部独立国产动画《好极了》入围主竞赛单元,更是让众多影迷兴奋不已。

 

但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奖项——柏林摄影机奖(Berlinale Camera,又叫金摄影机奖)——同样值得人关注。因为接受这尊奖杯的人,正是华人电影圈的重要人物,著名电影制片人施南生。


01




柏林摄影机奖设立的初衷,旨在表彰那些对电影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机构。然而从去年开始,这个奖开始着重颁发给制片人。


无论如何,自巩俐(1993)、许鞍华(1997)以后,这是华人女性第三次获得组委会的认可。

 

颁奖典礼当天,施南生以一袭复古的蓝色旗袍来到颁奖将现场,这让她赢得了当天的掌声与荣耀。

 

她与柏林的深厚情谊从2007年开始的。那一年她以主竞赛单元评委的身份空降柏林,10年后,她接受了来自组委会表达的敬意,言笑间,从容自然。


 

施南生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述说着她对华语电影从未间断的爱。她说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语电影和华人文化的对外输出上。

 

出道至今,施南生已经监制、出品了众多华语电影作品,其中有像《无间道》这样的精品,也有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样的商业大片。收获过口碑也赢得过票房。


被问到当评委和拿奖哪个更开心时,她淡然道,奖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既然从全世界那么多电影人中挑中她,那么自然恭敬不如从命。



作为新艺城影业的核心成员,年轻时的施南生就已凭借优秀的语言天赋,穿梭于海外各大电影节。

 

年轻气盛的她,曾自信能在电影节上将自己经营的电影卖出去。然而到了国外,才发现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香港电影那时候有创意,画面很让人兴奋,但是技术层面非常差,摄影、冲印、声音配音就不好。”



年轻时忙起来,哪里还有工夫去参加红毯?如今走红毯,甚她至还要担心因此着凉感冒。岁月不饶人,聚光灯下的表演就留给年轻人罢,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在获奖感言的结尾,施南生特别感谢了自己的搭档,也是自己的前夫,徐克。她感谢他在一次次地合作中磨练出出色的制片才能。


02


 


徐克和施南生,曾是香港电影圈的一段佳话,1978年相识,1996年结婚。但出于某种原因,二人的婚姻终究还是迎来终结。

 

他们从未对外公布过分手的原因。

 

有好事者对于两人的关系穷追不舍,甚至不惜拿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拿来求证,施南生的回应坚决、大度:两个人的事情只存在两人之间,和第三个人没有关系。



尽管已经离婚,但在工作方面,施南生仍旧和徐克密切合作,无论是分手半年后的《女人不坏》,还是新近上映的《西游伏妖篇》,都能在其中看到施南生的影子。

 

有谁能想到,曾几何时,彼此还是对方口中那个最好的人,如今只能以工作形式走在一起。


施南生对徐克的帮助有目共睹,因为徐克和周星驰有一个共同属性——不善交际,且缺乏理财观念。

 

在柏林发表获奖感言时,施南生特别提到一点,那就是徐克从来“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我说‘我们没有更多预算了’,他听不懂;我说‘我们这样的拍法是完不成这部电影的’,他也不明白。”



对电影执着的人,大概没办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电影以外的事务上。电影里的情和义,任凭它再丰富多彩,再天花乱坠,但电影终究是电影。梦,总会有醒来的时候。

 

但没办法,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沉醉于梦里的人,因为这个梦就是他的生命,而你怎么忍心将他的生命夺去呢?

 

所以,恢复单身的施南生,仍旧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分——请明星、谈投资、管杂务,她事事参与。


 

难以想象,没有了施南生的徐克,能否挺得过如今这个大谈IP和小鲜肉的时代。一次次的票房成绩,少不了施南生的付出和贡献。


《女人不坏》的发布会上,已经秘密离婚的两人仍旧是旁人眼中的郎才女貌。别人将金玫瑰送给老徐,老徐立马将它们转送给坐在台下的电影监制施南生,他说,要把这玫瑰送给他眼中最好的女人。


 

我们无从得知彼时二人的所思所想,留给他俩的遗憾,并不能因为这样的告白一笔勾销。但二人都足够理性,婚姻中不能成全彼此,至少在事业上还能获得双赢。

 

因电影结缘的二人,也将在电影中继续发光发热,毕竟,施南生可是专业的制片人。数年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经验,观众的喜好和业界的毛病,她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03




时代变了,变得很快,快到失衡。

 

两年前,施南生担任上海电影节评委,那个时候,她就明确指出中国电影高速发展过程中的畸形状态。两年后,“畸形”一词仍旧被她挂在嘴边。

 

“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看见过,所以它免不了有不健康的因素在里面。跨界没什么,只要不乱来,好说。”


 

如今,跨界执导的趋势似乎愈演愈烈,丝毫不见收敛,然而口碑上和票房形成的悬殊差异,的确让人对近几年的国产商业电影感到心寒。

 

但施南生却看得很开,人都难免被别人说,何况电影。

 

观众花钱买票进影院,喜欢的点个赞,不喜欢的,骂上几句,很自然的事。既然现在的趋势是做商业片,那作为制片方,自然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和代价。她坚信,好电影一定存在于大浪淘沙之后。



施南生从来都是以开放的姿态接受目前国内电影的不同阶段,她见证过香港电影由盛及衰,也见证了目前大陆浮华背后的脆弱。否定并不能解决问题,试着改善才是根本办法。

 

回忆过去,施南生总是无限感慨。

 

过去,一个片场就一百号来人,但大家分工明确,彼此都懂得配合。现在的片场,人数倒是增加不少,但专业度和效率未必赶得上从前。

 

“以前我们一个副导演,从第三副导做到第一副导,起码要个两三年时间。现在好了,干了三部电影都觉得自己已经很懂,第三副导拍了三部电影就觉得我很懂,其实他没懂,他没有彻底懂,只是懂了一些。”

 

人才断流,或者说培养制度的不健全,施南生都看的一清二楚,但没办法,这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事。



“实在是太特殊了,人家一百年的发展我们可能十年就搞定了。”不出问题,才怪。

 

但电影总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才能越来越好,新的一年,又有新的拍片计划,一切关于电影的对和错,届时放到市场中去检验,现在多说无益。

 

毕竟,施南生比我们更懂得市场需求,她有商人的本色,也有一个电影人该有的底线。


往期文章——人物专访

张艺谋张一白 | 冯小刚 丨姜文陆川 | 刘杰杨德昌

林岭东 |  严歌苓 |  董亚春 |  芦苇 | 万玛才旦 | 杨树鹏

丁晟 |  李少红 |  鞠觉亮 | 郑晓龙 | 孔笙 | 韩寒


往期文章——干货技巧

北野武惯用的电影技巧,你值得一看

乔治·克鲁尼教你如何玩儿转导演技巧

渴望与迷惘:姜文导演电影的视觉元素解析

干货 | 李安与罗德里戈·普列托的摄影技巧

故事大纲如何写?

编剧该如何听意见、听谁的意见

经典好莱坞电影剪辑手法

怎样让达芬奇调色足够安全?

电影后期越轴剪辑处理的几种方法

处理故事的六大技巧让你的剧本亮点十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