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深圳1979: 我们去原地重拍40年前这些老照片

蒋荣耀 西葫芦 2019-12-19

你见过这些照片吗?

这是深圳,1979年非常普通的一天。

这一天深圳晴朗,太阳并不晒人,大多数人都穿两件衣服,早上出门时准备的草帽到了正午也没有用上。

1979年,自行车在这个边防小城是最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这年的3月初,宝安县已经改名为深圳市,但是城里的路上汽车罕见。老深圳记得,有1、2、3路公共汽车连接火车站和几个重要地方。


地方志记载,1970年,广东省政府为照顾深圳口岸港澳同胞来往方便,特拨给宝安县"天津牌"20座中巴6部,由宝安汽车站经营。行驶线路为至火车站和侨社两条线。后增加一条线至深圳水库,票价全程每人3角至5角。水库当时算是深圳唯一的旅游景点。

2019年3月5日,深圳建市40周年。40年前的1979年,深圳城镇只有三万多人,这还包括海关、边防等上级机构派驻人员。一位老深圳说,在1979年的时候,“城区比较大的国营工厂只有国营食品厂、农机一厂、农机二厂和无线电厂,还有一家是集体单位的农机三厂,其他的只能算小作坊了。”

这是巨变的前夜,但是很少有人能预知这一点,也没人想到过要记录下来这一天安静普通的日常生活。

不过,当这些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时光将我们带回40年前的深圳,仿佛那些场景又回到了眼前。

这组照片是一个叫benicektoo的美国人所拍,他当年很可能还是个少年,和爷爷奶奶跟随香港一个旅行团来到了深圳。

benicektoo说:“我以为我穿越了!我看到的好像是历史故事里的场景!”他在照片拍摄近四十年后将其上传到Flickr上,并写了这样的感慨。

1979年11月,他们在香港旅行的时候,被港中旅的一则广告吸引过来了。这家具有中资背景的旅行社,组织了“深圳一日游”活动,只需要港币175元。这对于渴望一睹神秘社会主义中国真实面目的老外颇具吸引力。

benicektoo后来关于这趟旅行的记忆有些模糊。除了感觉像走进历史故事场景,他还记得从水库工地回来的工人,以及街头简陋的厕所。

benicektoo回应了本报记者说,虽然这是40年前的一次模糊的旅行,他仍然为这些照片在Flickr上引起中国人尤其深圳人的关注表示高兴。他也知道深圳后来的巨变,“如果方便你能分享一些今天深圳的面貌的照片,我很愿意看到!”他说。

为了回应benicektoo的要求,记者将他拍摄这些老照片分享给一些老深圳人,请他们辩认这些照片拍摄地是今天什么地方。

在他们的帮助下,记者选择benicektoo拍摄的一些照片,在原来位置或附近进行了重拍,下面是对照:

上面两组照片拍摄地是今天深南路老街地铁站C出口附近,今天柠檬街一带。当时,这里有一个南塘市场,是老宝安县城重要的集市。

这是今天建设路与深南路交汇的西北角有不同说法,有认为是东南角?可能因为今日找不到有关的坐标,也请老深圳提供信息),在建设路上。1979年这里是一家邮票公司(上)。

位于建设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左边桥上是广深铁路。1979年这里是二轻局。

这是工人文化宫南面的广场,东面是深圳戏院。1979年时这里也是工人文化宫,许多人把自行车当交通工具在这招揽生意。

这是老街广场,南面(下图往右方向)是思月书院。1979年这里是一个公厕,就是位置就在人民北路二横街。

这里位于今天东门步行街,是人民路与解放路交汇处。

这是人民北路上的财贸幼儿园。1979年,这里是深圳条件最好的幼儿园,因此承担了接待外宾的任务。今天这个幼儿园仍然在人民北路上。

这是人民北路上的财贸幼儿园内景。1979年,这里是深圳条件最好的幼儿园,因此承担了接待外宾的任务。幼儿园的建筑都已经重建,但格局未大变,据说多数树也还在。

上图是benicektoo在罗湖口岸附近拍摄的深圳河,河水清澈;下图是深圳河俯瞰。下图为唐桂生拍摄。



【曾经在罗湖桥执勤数年的老边防吴涛对确认照片位置以及协助记者重拍提供了热情的帮助。深圳建市前后在中国旅行社工作并接待过这些线路的李国养、成光荣,曾经在外事办工作外事办深圳建市前后在外事办工作过的杨值开,在深圳镇生活多年的老居民李坚、陈伟晶也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帮助,一并致谢。】

老照片为benicektoo拍摄,新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蒋荣耀拍摄。


更多阅读:




    欢迎关注西葫芦公众号:westhul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