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地骨皮
CORTEX LYCII
性味:味甘;性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纲目》:味甘淡,寒。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足少阴,手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入药部分: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
产地和分布:生于山坡、田野向阳干燥处;有栽培。主产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加工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15-30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①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②治热劳:地骨皮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③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⑤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⑥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⑦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⑧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⑨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地骨皮枸杞根,慈禧蒸清降凉地骨皮,枸杞根,慈禧蒸,清朝降落了,凉!地骨皮枸杞根,慈禧更名,用于退蒸,清肺降火,凉血
----------------------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觉得胸闷,眼睛模糊。朝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起了一件事。原来,他母亲也曾患过类似的病,后来,一位土郎中,挖来枸杞根,洗净后剥下根皮。嘱其煎喝服用而病愈。众御医闻之,便推举钱将军献方。
慈禧太后立即诏令钱将军回乡取药。钱将军不负重望,从家乡取回一大包枸杞根皮,亲自在太医院煎好药汤,送至内宫,照护太后用药。几天后,太后眼睛渐渐明朗,精神也好多了,便问钱将军用何种妙药。钱将军忖思,枸杞的枸和狗同音,为免太后生疑,便择个吉利名称地骨皮。太后欣然赞叹 好,我吃了地骨之皮,可与天地长寿!从此,枸杞根便叫地骨皮了。
更多中药
牛黄 雄黄 朱砂 鸡血藤 沉香 钩藤 铁皮石斛 桑白皮 益母草 苦参 麻黄 当归 款冬花 淫羊藿 鹿茸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