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药的炮制

2017-05-06 中医宝典

  炮制,又称炮炙,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热处理的一些方法。


  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矾脆制,可解除毒性;又如巴豆有剧毒,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2、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蒸制成熟地则微温而补血;何首乌生用润畅通便、解疮毒,制熟能补肝肾、益精血。


  3、便于制剂和贮藏:如将植物类药物切碎,便于煎煮;矿物类药物煅,便于研粉。又如某些生药在采集后必须烘焙,使药物充分干燥,以便贮藏。


  4、使药物洁净、便于服用:如药物在采集后必须清除泥沙杂质和非药用的部分;有些海产品与动物类的药物需要漂去咸味及腥味等。


  炮制的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十多种:


  (一)洗 是将原药放在清水中,经过洗涤去净药物表面的泥沙杂质,从而达到洁净卫生的目的。应注意浸洗的时间不要边长,以防止有效成分溶于水中。


  (二)漂 将有腥气(如龟板、鳖甲、乌贼骨)或有咸味(如昆布、海藻)或有毒性(如乌头、附子)的药物,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复浸漂,经常换水,则能漂去这些气味或减少毒性。


  (三)泡 就是用药物汁水浸泡以减低原药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远志、吴莱萸。


  (四)渍 就是在药物上喷洒少量清水,让水分渐渐渗透而使药物柔软,便于切片。某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的,宜用此法。


  (五)水飞 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倾取上部的混悬液,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这样反复操作,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以减少损耗。


  (六)煅 煅的作用主要是将药物通过烈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它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药效。


  直接火: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裂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将药物放在铁丝筛网上,置于无烟的烈火中煅烧,煅的程度视药物性质不同而定。矿石类药物必须煅至红色为度;贝壳类药物则煅至微红冷却后呈灰白色。


  焖煅(间接烧):少数体轻质松的药物如陈棕、人发等则适用焖煅法。即将药物放在铁锅内,另用较小铁锅覆上,用盐泥固封锅边,小铁锅上压一重物,不便漏气,置火上烧至滴水于小铁锅上立即沸腾,或以白纸贴于小锅上,当纸烤焦为止,待冷却后取出。


  (七)炒 炒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热法,是将药物放于锅内加热,用铁铲不断铲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炒的方法如下:


  清炒,不加辅料,用文火将药物炒至微焦发出焦香气味为度。


  麸炒,将药物(饮片)加蜜炙麸皮同炒,拌炒至片子呈微黄色为度。


  以上两种炒法,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加其它辅料拌炒,按用药的不同要求有酒炒、醋炒、姜汁炒等等。


  炒炭,系用较旺火力,将药勿炒至外焦似炭、内里老黄色(或棕褐色)而又不灰化,俗称为“炒炭存性”,大多为增加收涩作用。


  (八)炮 炮与炒炭基本相同,但炮要求火力猛烈,操作动作要快,这样可使药物(一般须切成小块)通过高热,达到体积膨胀松胖,如干姜即用此法加工成为炮姜炭。


  (九)煨 煨的主要作用在于缓和药性和减少副作用。常用的简易煨法是将药物用草纸包裹二、三层,放在清水中浸湿,置文火上直接煨,煨至草纸焦黑内熟取出,煨生姜就是用此法。


  (十)炙 是将药物加热拌炒的另一种方法。常用的有:


  蜜炙:即加炼蜜拌炒。先将铁锅、铲刀用清水洗净拭干,烧热铁锅,倒入炼蜜,待蜜化烊略加清水,然后放入药片反复拌炒,炒至蜜汁吸尽,再喷洒少许清水炒干,使药物不粘手为度。例如炙紫苑、炙兜铃、炙黄耆、炙甘草等。药物用蜜炙,是取它润肺、补中及矫味的作用。


  砂炙:用铁砂与药物拌炒称为砂炙。先将铁砂炒热呈青色,倒入药物拌炒,至松胖为度,取出,筛去铁砂。例如山甲片、龟板、鳖甲等经过砂炙后变成松脆,易于煎取药汁,或研粉制丸。


  (十一)烘与焙 烘与焙同样是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十二)蒸 利用水蒸气蒸制药物称为蒸。它与煮不同之点是须隔水加热。蒸的作用,主要能使药物改变其原有性能,如生大黄有泻下之功,经蒸制成为熟大黄,在临床上主要用它清化湿热、活血袪瘀的作用。另外,还有矫味作用,如女贞子、五味子经过蒸制能减少其酸味。


  (十三)煮 是将经过整理及洗净的原药,放在锅内用清水与其它辅助药料同煮至熟透。如附子、川乌与豆腐同煮可减少毒性。


  (十四)淬 将药物加热烧后,趁热投入醋或其它药物所煎的浓汁中,使之充分吸收入内,这种方法叫做淬。如灵磁石、代赭石用醋淬,制甘石用药汁淬。淬的作用,除能使被淬的药物酥松易于粉碎外,还因药汁的吸收会改变其性能。


  【文献摘录】


  《本草蒙筌》:「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童便制除劣性而下降,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以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中药

益母草 苦参 麻黄 当归 款冬花 淫羊藿 鹿茸 ...





1、十四经络图【经络穴位全图】

2、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3、经络与时辰

4、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5、十六郗穴分布与功用【图文版】


十二经脉

1、手太阳小肠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手少阳三焦经

4、手太阴肺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厥阴心包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阳明胃经

9、足少阳胆经

10、足太阴脾经

11、足少阴肾经

12、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

1、任脉

2、督脉

3、冲脉

4、带脉

5、阳维脉

6、阴维脉

7、阳跷脉

8、阴跷脉


1、经外穴(经外奇穴)

2、交会穴

3、背俞穴

4、募穴(十二募穴)

5、十二募穴歌诀

6、八会穴

7、八会穴歌

8、八脉交会穴

9、下合穴


1、原穴(十二原穴)

2、原穴动力

3、原穴的原理

4、原穴的应用

5、郄穴(十六郄穴)

6、郄穴的应用

7、十六郄穴歌

8、五输穴

9、经穴

10、奇穴


1、阿是穴

2、阿是穴的位置

3、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4、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5、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1、经络简介

2、经脉简介

3、络脉简介

4、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浮络简介

6、孙络简介


1、经络-根与结

2、经络-标与本

3、经络-气街

4、经络-四海

5、腧穴的作用

6、腧穴的主治规律

7、腧穴的定位方法


1、十二皮部简介

2、十二经别简介

3、十二经筋【图文版】

4、十二经筋的病变

5、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6、十二经筋的分布

7、十二经别(六合)

8、十五络穴【图文版】

9、十五络脉走向

10、十五络穴歌


1、十二经脉简介

2、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十二经脉的名称

4、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7、十二经脉分布简介


1、奇经八脉简介

2、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奇经八脉-八穴歌

4、奇经八脉的作用

5、奇经八脉的特点

6、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奇经八脉名称

9、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1、经络辨证

2、经络的定义

3、经络的系统组成

4、现代经络

5、经络的生理功能

6、经络的临床应用

7、经络的循行走向

8、经络的循经传感

9、经络的作用

10、肝炎患者体表经络有压痛点吗?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中医学

1、中医学简介

2、中医史

3、中医治病的实质

4、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中医的起源

6、中医的历代称呼


藏象学说

1、藏象学说简介

2、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藏象五系统

5、脏腑关系


精气学说

1、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精气学说

3、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阴阳简介

2、阴阳特性

3、阴阳变化

4、阴阳属性

5、阴阳关系

6、阴阳临床应用

7、阴阳相倚

8、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中医五行简介

2、五行归类的方法

3、五行的相乘、相侮

4、五行的相生、相克

5、五行的制化、胜复

6、五行的母子相及

7、五行指点

8、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中医五行归类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