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肝炎患者体表经络有压痛点吗?

2016-06-14 中医宝典


  中医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指出入是—个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互相关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也是息息相通的统一体。人体各部分联系的通道就是经络。阴精阳气周流全身,因此表里、上下、内外、气血之间是互相密切联系的。所以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素问.阴阳离合论》也指出:“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即指出阴阳之气往来运行不息,周流全身,气行于里,形见于表,相互沟通,而成统一整体。


  肝炎患者既然病在于里,必然要形见于外,除因具体患者出现不同的症状外,尚有一些体表经络压痛点如有人发现肝炎患者背部第六胸椎处,其范上至“神道”穴, 下至“灵台”穴,左右各抵第六胸椎之侧缘,其反应点以第六胸椎棘突处最为明显,有明显压痛。


  命名“阳抠”穴,通过对“阳枢”穴压诊阳性率的对比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为88.7%,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93.4%,迁肝88.9%,慢活肝71.1%。而肝硬度,继发性肝郁血,胆道疾患,细菌仕肝脓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极不显著,说明该穴压痛对肝炎具有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好转,“阳枢”穴的压痛也相应减弱或消失。由于“阳枢”穴位在督脉循行部位,督脉与肝脉会合于巅顶。因此,督脉可能反应出肝脉的病变。


  另有一些学者用经络测定仪在十二经原穴进行测定,其结果以肝、脾、三焦经原穴的测定值最高。有人则对肝炎患者和健康人分别测定耳部肝区经络,以肝区指数增高为明显,各地还有报道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三寸的“胃仓”穴、“阳陵泉”穴下二寸的“胆囊”穴,中都”穴有压痛者。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系统组成

现代经络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循行走向

经络的循经传感

经络的作用


交会穴

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的定位方法

经络-根与结

经络-标与本

经络-气街

经络-四海


背俞穴

十六郄穴歌

募穴(十二募穴)

十二募穴歌诀

八会穴

八会穴歌

八脉交会穴

下合穴


原穴(十二原穴)

原穴动力

原穴的原理

原穴的应用

十二原穴功能【图文版】

郄穴(十六郄穴)

十六郗穴分布与功用【图文版】

郄穴的应用


五输穴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阿是穴的位置

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十二经脉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手少阳三焦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阳明胃经

  8. 足太阴脾经

  9. 足少阳胆经

  10. 足厥阴肝经

  11. 足太阳膀胱经

  12.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9. 十二经筋【图文版】

  10. 十二经筋的病变

  11.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12. 十五络穴【图文版】

  13. 十五络穴歌

  14.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