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输穴

2016-06-04 中医宝典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腧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输穴同穴同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出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五输穴是十二正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统称。


  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就像水流一样从小到大,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这五个特定穴按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意味着经气在四肢运行的节点。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似水之源头,为经气所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经气似涓涓小溪;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似水流由小变大,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或胫部,似大江大河,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似江河入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


  五输穴配以五行,阳经以金水木火土为序,阴经则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故有“五行输”之称。


  排列

  十二经的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木)

少商

商阳

厉兑

隐白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关冲

窍阴

大敦

(火)

鱼际

二间

内庭

大都

少府

前谷

通谷

然谷

劳宫

液门

侠溪

行间

(土)

太渊

三间

陷谷

太白

神门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足临泣

太冲

(金)

经渠

阳溪

解溪

商丘

灵道

阳谷

昆仑

复溜

间使

支沟

阳辅

中封

(水)

尺泽

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少海

小海

委中

阴谷

曲泽

天井

阳陵泉

曲泉

  详解


  《难经》详论五输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输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难经》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七十四难中“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也可根据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按五输穴五行属性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


  这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补母泻子法,如肺属金,虚则取太渊(土),实则取尺泽(水)等。


  五腧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厉兑井金)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隐白井木)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至阴井金)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遗;(涌泉井木)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找;(关冲井金)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窍阴井金)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大敦井木)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十二经脉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手少阳三焦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阳明胃经

  8. 足太阴脾经

  9. 足少阳胆经

  10. 足厥阴肝经

  11. 足太阳膀胱经

  12.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9. 十二经筋【图文版】

  10. 十二经筋的病变

  11.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12. 十五络穴【图文版】

  13. 十五络穴歌

  14.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