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少阴心经

2016-05-27 中医宝典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本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个腧穴。


一、参考文献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二、循行路线


  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过横膈,下络小肠。


  心系向上之脉:挟咽喉上行,系于目系。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胸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脉过处发冷,疼痛,手掌热痛等。


三、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四、穴位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1、极泉


  【定位】 上臂外展,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功能】 宽胸宁神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悸、气短、悲愁不乐、乾呕哕、目黄;


  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


  ③瘰鬁,腋臭;


  ④上肢针麻用穴


2、青灵


  【定位】 臂内侧,在极泉穴与少海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举臂,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沟中


  【功能】 理血止痛


  【主治】


  ①头痛,振寒,目黄;


  ②胁痛,肩臂疼痛。


3、少海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在肘横纹尺侧头陷凹中取穴


  【功能】宁心安神


  【主治】


  ①心痛,癔病、暴喑、健忘、癫狂善笑、痫证;


  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目眩、腋胁痛;


  ③瘰鬁(瘰苈)。


4、灵道


  【定位】 腕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宽胸理气


  【主治】


  ①心痛,悲恐善笑;


  ②暴喑、乾呕;


  ③肘臂挛痛、抽筋。


5、通里


  手少阴心经穴位


  手少阴心经穴位


  【定位】 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 宁志安神,益阴清心


  【主治】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


  ③腕臂痛。


6、阴郄


  【定位】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能】宁心凉血


  【主治】


  ① 心痛,惊悸;


  ②骨蒸盗汗;


  ③吐血,衄血、失音。


7、神门


  【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豌豆骨的桡侧缘,即尺侧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桡侧,掌後横纹上 。


  【功能】 扶正祛邪,宁心安神


  【主治】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仲、恍惚,健忘,失眠,痴呆,悲哭、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呕血、吐血、目黄胁痛、失喑、喘逆上气 ;


  ②高血压;


  ③胸胁痛。


8、少府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在4、5掌指关节後方,仰掌屈指,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


  【功能】 清心宁神


  【主治】


  ①心悸、心痛、心烦,胸痛、善笑、悲恐惊;


  ②阴痒、阴挺、阴痛;


  ③小便不利,癰疡;


  ④手小指挛痛,拘挛。


9、少冲


  【定位】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桡侧根部,约去爪甲指0.1寸许取穴


  【功能】清热熄风,宁神醒脑


  【主治】


  ① 心悸,心痛,癫狂;


  ②热病,昏迷。


  ③胸胁痛,胸满气急,手挛臂痛。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7. 手太阴肺经

  8. 手阳明大肠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