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穴的应用

2016-06-05 中医宝典



  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当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在原穴表现出来,根据原穴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盈亏的变化。临床取用原穴能使三焦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主要用来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在临床上,原穴有祛邪和扶正补虚的功能。取用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从而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临床主要用来治疗五脏的病变。


  原穴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与其他腧穴相配伍。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等。具体如下:


  1.脏腑原穴相配: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上下的配穴法。适用于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从部位上讲,内为阴,外为阳。阴经经穴主治偏重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在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情况下,取阴经原穴的同时需要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其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是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


  2.原络相配,可分为表里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配,是取同一上肢或同一下肢的原络相配的方法,表里经原络相配,适用于某些经有病,兼有表经或里经的病症;具体方法是:某经的病症,先取该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有关表里经的络穴为辅,原为主,络为客,故又称之为主客原络配穴法。如手太阴肺经发病,出现咳喘,气急,兼见腹胀,肠鸣,大便失调等手阳明大肠经病候,可取肺经原穴太渊为主,辅以大肠经络穴偏历为客。


  3.原俞相配: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原穴与相应的背俞穴相配。这是取原穴与俞穴在主治上存在的共性,以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的一种配法对阴性病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如取肺的背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喘咳等。


  4.原合相配:可分为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经原合相配等多种形式。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里)原穴配以阳经(表)的合穴或下合穴。如脾胃失和所致的恶心、呕吐、腹胀,可取脾经原穴太白,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此为表里双治之法。而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各配穴曲池,为双调气血,清理上焦,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总之,原穴的配伍很灵活,其主治范围十分广泛。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五输穴

经穴

奇穴

阿是穴

阿是穴的位置

阿是穴的取穴方法

阿是穴的临床运用

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十二经脉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手少阳三焦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阳明胃经

  8. 足太阴脾经

  9. 足少阳胆经

  10. 足厥阴肝经

  11. 足太阳膀胱经

  12.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9. 十二经筋【图文版】

  10. 十二经筋的病变

  11.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12. 十五络穴【图文版】

  13. 十五络穴歌

  14.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一日三餐、四季食饮中的中医智慧
【13000字干货】西北针王郑魁山详解:如何用一根针,实现“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王居易经络医学思路,治疗“胃胀、头痛”医案一则
全面!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的关系,还有养生指导
皮肤干、口角炎…… 中医4穴位助缓解“干燥症”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