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
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位置和有较为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四经穴中,由此可推论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奇穴的分布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奇穴并不指某一个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组合成的,如十宣、四缝、华佗夹背等。奇穴在临床治疗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百劳穴治瘰疬;十二井穴治高热昏迷等。
经外奇穴
头颈部:四神聪 印堂 鱼腰 上明 太阳 球后 鼻通 金津 玉液 夹承浆 牵正 翳明 安眠
背部:颈臂 三角灸 提托 子宫穴 定喘 结核穴 夹脊(华佗夹脊) 胃管下俞 痞根 腰眼 十七椎
四肢部:十宣 四缝 中魁 八邪 落枕 腰痛 中泉 二白 臂中 肘尖 肩前(肩内陵) 环中 四强 百虫窝 鹤顶 膝眼 胆囊穴 阑尾穴 八风 独阴 里内庭
古书记载
历代中医文献有许多关于奇穴的记载。如唐代《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明代《针灸大成》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有35穴。《针灸集成》汇集了144穴,足以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85年在香港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第二次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的经外穴名标准中,收录了以下36个奇穴: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内迎香、金律、玉液、聚泉、涌泉、耳尖、颈百劳、子宫穴、夹脊穴、胃脘下俞、痞根、腰眼、十七椎穴、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八邪、四缝、十宣、髋骨、鹤顶、膝眼、内踝尖穴、外踝尖穴、八风、独阴、气喘。
奇穴应用
奇穴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治疗所在部位的病变,如气喘治哮喘、腰眼治腰痛等;其次是治疗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大小骨空治目疾、二白治痔疮等。奇穴的作用,同样是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调整经气的异常变化。奇穴虽然没有列入十四经输穴系统,但其所在的部位并没有离开经络分布的领域。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
经络学说
藏象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