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是穴的基本性能

2016-06-04 中医宝典


  1、反应病候


  在疾病的情况下,人的体表出现阿是穴,它具有反应疾病的性能。肌肉、筋骨、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在人体相关的部位反应出阿是穴。如:颈椎病,在病变的棘突水平两侧;肩周炎,在肩的周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突出椎间盘棘突水平两侧;腰椎横突症,在腰椎病变的横突附近;人体某部损伤,在伤的局部;肝病,在肝区;脾大腹胀,在左肋下;肾病,在背部肾区等部位均可出现阿是穴。这些阿是穴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


  2、反应物的聚结处


  阿是穴不但反应疼痛,而且在疼痛的部位,出现条、扁平、圆形、椭圆、条索等形状反应物;腰椎病,在两髂骨上缘痛点出现圆状、椭圆状反应物;足痛不履地,在足弓内侧痛点出现条状反应物;风湿性关节炎,在膝周围疼点出现条状反应物;胃痛,在腹部痛点皮下出现条状反应物;肠痛,在小腹痛点皮下出现椭圆或条状反应物等。这些反应物随病的发展而结聚。具有反应病的轻重和病程长短的性能。临床观察:病程越长反应物越大。临时出现的病症只有痛点而无反应物。凡有反应物的部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3、随病消长


  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出现阿是穴。有的不在经,不在穴;有的在经,在穴。平时人体无病不存在阿是穴,只有某部发生病变前提下才会显示出来的临时性腧穴,在体表反应出疼痛及反应物。一旦产生阿是穴;在位置上就不会转移。随病产生,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如:病轻反应小,病重反应大,病程长反应重,病程短反应轻。治疗过程中疾病好转,阿是穴疼痛缓解;疾病未好转,阿是穴疼痛无改善;疾病治愈,阿是穴疼痛消失。


  4、主治疾病


  阿是穴主治与之相关的疾病。早在《内经》就指出“以痛为输”,告戒医者疼痛的点就是穴位。它即能反应疾病,也能治疗疾病。《千金方》说:“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玉龙歌》中说:“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有筋有骨须浅刺,灼艾临时要度量。”取阿是穴一般以治疗各种局部性痛症为主,还可以治疗躯体病、脏腑病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病症。只要诊断正确,手法适当,往往收到立竽见影之功效。如:颈项痛,阿是穴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在此施拨揉手法,当阿是穴缓解后,颈项痛治愈;岔气呼吸疼痛,阿是穴在胁肋,施用点拨手法使疼痛、岔气消失;胃痛,阿是穴在腹有条状反应物,按摩此部,疼痛消失,反应物软化,胃痛治愈。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十二经脉

  1.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手少阳三焦经

  5. 手少阴心经

  6. 手太阳小肠经

  7. 足阳明胃经

  8. 足太阴脾经

  9. 足少阳胆经

  10. 足厥阴肝经

  11. 足太阳膀胱经

  12. 足少阴肾经


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跷脉 阴跷脉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简介

  2.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3. 奇经八脉-八穴歌

  4. 奇经八脉的作用

  5. 奇经八脉的特点

  6.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7. 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

  8. 奇经八脉名称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简介

  2. 十二经脉歌诀(十四经脉歌诀 任脉-督脉)

  3. 十二经脉的名称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6.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经络学说

  1. 经络简介

  2. 经脉简介

  3. 络脉简介

  4. 别络简介(十五络脉)

  5. 浮络简介

  6. 孙络简介

  7. 十二皮部简介

  8. 十二经别简介

  9. 十二经筋【图文版】

  10. 十二经筋的病变

  11.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12. 十五络穴【图文版】

  13. 十五络穴歌

  14. 经外穴(经外奇穴)


藏象学说

  1. 藏象学说简介

  2. 藏象学说理论形成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4. 藏象五系统

  5. 脏腑关系


  1. 运气学说(五运六气)

  2. 精气学说

  3. 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


阴阳学说

  1. 阴阳简介

  2. 阴阳特性

  3. 阴阳变化

  4. 阴阳属性

  5. 阴阳关系

  6. 阴阳临床应用

  7. 阴阳相倚

  8. 阴阳渊流


五行学说

  1. 中医五行简介

  2. 五行归类的方法

  3. 五行的相乘、相侮

  4. 五行的相生、相克

  5. 五行的制化、胜复

  6. 五行的母子相及

  7. 五行指点

  8. 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9. 中医五行归类表


相关文章

  1. 中医学简介

  2. 中医史

  3. 中医治病的实质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

  5. 中医的起源

  6. 中医的历代称呼

  7. 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


  1. 中医辨证“辨症”

  2. 病因辨证:外伤证候

  3. 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

  4. 病因辨证:七情证候

  5. 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

  6. 脉象分类与主病

  7. 浅说对中医药的基本认识(原题:从合理使用中药说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