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会生病

2017-07-24 田原 中医宝典

编者按

又到星期一,您是否感到早上起不来,上班上课没精神?现代医学对此现象定义为星期一综合症。

 

除了晚睡和春困的因素,小编要悄悄对您说,这个现象可能与“心”相关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心主神明”呀,“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嘛。

 

本文节选自《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作者田原。

 

凡事想得通,有病好得快

 

精神越集中的人,气血越能等闲自行;最要不得的就是欲迎还拒、遮遮掩掩、自相矛盾,这样的人身体情况只能越来越糟。

 

一位很爱着急上火的朋友,近一两年发现自己的肝脏出了毛病,还伴有恶心、疲劳、睡不好觉等不适。去医院检查后,好几项指标都高出正常标准许多。于是,她找了一位中医专家来调理身体。在此期间,我每隔几天就给她打电话了解情况。

 

一段时间过后,我问她调养得怎样了。她说还在吃中药,但是工作太忙,没有什么时间休息,睡不好觉。我忙问她失眠的原因,朋友说:“好不容易孩子不在身边,晚上这么好的时间,哪能不看书充充电呢?”

 

我说:“你就跟监狱里有些犯人一样,身体被改造了,可灵魂深处却没有被触及,出来保不准还要‘犯事儿’啊。”

 

电话那头的朋友安静片刻,然后哈哈大笑:“哎呀,您这样一说,我明白了,这回我一定改!真得谢谢您帮我做心理疏导。”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明白”人,却在打着人生的“糊涂”算盘。

 

有一种说法叫“卸我”,意思就是,自己把自己拆了。可是,如果您自己不能真正把“灵魂深处”的问题解决掉,怎么“卸”都没有用。

 

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

 

这就是心主神明。

 

佛家言,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其实就是我们身体所追求的境界:不求有功受禄,但求心安神明。

 

精神越集中的人,气血越能等闲自行;最要不得的就是欲迎还拒、遮遮掩掩、自相矛盾,这样的人身体情况只能越来越糟。

 

西方有句名言:“让你的大脑跟随你的心灵。”《黄帝内经》也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君主都乱套了,底下的人能不造反吗?一个国家能安定吗?“君主”不明,药更不能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吧,一个朋友的妈妈73岁,刚做完换心脏瓣膜的手术,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瓣膜。刚换完时,老太太还挺高兴,可大夫的一句话让老太太高兴不起来了。

 

大夫说:“您换的是最好的瓣膜,能保持15年呢!”

 

就是这“15年”给闹的!老太太一想,15年后我88岁。其实,88岁算是高寿了,可老太太却总想着,15年很短呀,好像明天就是88岁了,那时怎么办啊?她的脑子立马沉浸在“过15年后这瓣膜就坏了”的想法里,整天不吃饭,身体也变得很虚弱。

 

我就跟老太太说:“您甭着急,瓣膜这个东西呀,我见过,它特别的结实,拿剪子铰都铰不动,比咱们那心脏结实了不知多少倍。

 

您知道15年后是谁坏吗?您那瓣膜没坏,倒是瓣膜旁边心脏的肉被磨损坏了。就像咱们换假牙似的,大夫会告诉您,这树脂比您原来那牙还结实呢,明儿硌坏了,也是把您旁边那颗好牙给硌坏了。

 

那到底是什么影响您心脏旁边的好肉呢?气滞则血瘀,您一生气、一忧郁,心脏那儿就不活血了,您只要每天都高高兴兴的,甭说15年了,50年都坏不了!”

 

老太太听我这么一说,当时就吃饭了。然后每天在家做磕头功,早上还去公园锻炼。

 

前几天,老太太打电话告诉我说,在公园里看见一个小伙子练俯卧撑,一连练了25个,她站在旁边看了看,然后说自己也来做俩俯卧撑,还真的做了。这个老太太,73岁,心脏瓣膜换了,做俩俯卧撑,一点事儿都没有!

 

现在年轻人认为,我有时间,我现在还有精力,我还可以尝试新的思想。可老年人不行,他需要有人赶紧给他一盏明灯,指出一条健康的通衢大道,然后他就能沿着这条道路去走了。

 

所以说,主明则下安。心里想明白了,身体就会有良好的变化,生活状态也就随之改变了。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会生病

 

很多人都愿意付出努力后得到一个即时的回报,并且希望这个回报通过物质利益来体现。其实,如果您付出了真心,回报就在您心里。心快乐,就已经是回报了,心的快乐其实就是一种“自报”。

 

您快乐吗?您觉得自由吗?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偏偏在不自知的时候,被“努力”所束缚,陷于困境,于是心灵开始走麦城,到最后就失散了真心。

 

真心,其实就是佛家里的“自在”。这份自在,不受外在环境、欲望的限制,是一种干干净净、自自然然的生活状态,用三个字来表达:坦然了!

 

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

 

有的人会说,要想自在,那不是很难吗?其实也不难,没事儿的时候喝上两杯小酒,配上几碟小菜,这就是自在。如果再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安静地沉浸在神秘的心灵世界,身边有爱人的陪伴,拥有一份平凡、踏实的家庭生活,也是自在。

 

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您真心愿意做的。您的才能会告诉您能做什么,您的爱好会告诉您该做什么,您的心情会告诉您想做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凡是与这些无关的事,或别人认为您应该做,而对您来说是勉为其难的事,就尽量不要去做。

 

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发自您的真心,您就能快乐。

 

很多人都愿意付出努力后得到一个即时的回报,并且希望这个回报通过物质利益来体现。其实,如果您付出了真心,回报就在您心里。心快乐,就已经是回报了,心的快乐其实就是一种“自报”。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强调的主流文化,但是,真正的儒家宣传的理念是没有回报、不求回报的。孔子经常提到一个“简”字,这个“简”有一个前提,就是您的行为要完全发自内心,不求回报,这样您才能感到快乐。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颜回,他整天衣衫褴褛,吃不饱,却“一箪食,一瓢饮”,四处游学、讲课,“不改其乐也”。而现在很少有人能理解像颜回这样的人,甚至会觉得他跟乞丐没什么区别,不但没人效仿,还会嘲讽挖苦。

 

历史上的颜回,忠厚、内向、聪颖善思,他像尊崇千古圣哲一样尊崇着孔子,两个人情同父子。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有时候道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身后⋯⋯”

 

所以,孔子的理念在今天可能很难推行,因为它在精神上是有高度的。有的人可能觉得很快乐,但这种行为看上去像是一种忍耐,一般人理解不了这种忍耐的快乐,这种自我节制的美。

 

以前有个节目,让参加的白领们一个礼拜只花100块钱,然后看看这些人能不能做到。这些白领参加了这个节目后,每天不打车,改坐公交车了;下班后也不去应酬了,回家就歇着;餐桌上的大鱼大肉也撤了,改吃素菜⋯⋯其实,也没人去强迫他们,但这不是他们心里的意愿,不想去做,所以没有快乐。这就如同一个习惯了辣酱的人看不上清淡的菜肴,不是因为菜不鲜美,而是他已经舌苔厚腻,味觉迟钝了。

 

您所做的事情,如果不是按照自己意愿去做的,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即便强迫自己去做了,也会让本来很快乐的人生变成一种忍耐。

 

生活中,一般人很难理解颜回这种生活的智慧。其实,他是发自内心地愿意过简单的生活,所以很快乐。现在,我们虽然无法体会到颜回之乐,但既然生活在这世上,就要把握天地赐予我们的很多好东西,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这样才能得到快乐。

 

不管您是认同孔子的思想,还是采用庄子的思想,都会在您生活中的所有行为细节里体现出来。实际上,无论工作之内,还是工作之外,只要让心灵能从平静的生活里得到饱满的感受,您就有了本真而快乐的心。如果人为地把工作和生活分裂开,反而不快乐,反而是作茧自缚。就像自然界的树叶,本来很绿,有的人却希望叶子更绿,于是用颜料再给叶子涂上一层绿,反倒不好看了。

 

所以我们活着,根本不必拘泥于这样那样的形式。我就是我,就是山林间的一棵野草,自生自长,就是个小人物,自由自在真心地活着,就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作者简介|

田原,中医文化传播人。现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早年从事文艺创作、新闻采访、主持人等工作。近年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事业,现已寻访中医大家、民间隐医百余位,创编中医文化、中医养生类书籍10余部,200余万字。其所著《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上市数月,已第五次印刷,一直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北京电视台、河北卫视读书栏目倾情推荐:《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2005~2008四卷本),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展现当代中医名家经验、绝学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新史记”;中医点亮生命系列之三《人体阳气与疾病》获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2008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其主编的《中华中医名流》获得读者普遍好评,网上点击率超过200万人次。新书《破解重大疾病的迹象》《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已上市。

 

来源:节选自《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图片来自网络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