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抱住健康”,活到天年

2017-07-24 武国忠 中医宝典

编者按

每个人都希望能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健康长寿,活到天年,但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当今社会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很多人未老先衰。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个状况,获得高质量的生命呢?

 

武国忠老师在《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一书中分别介绍了站桩养生功,常见奇效穴位的使用方法以及食物疗法的奥秘等,将健康带到您的身边。

 

本文节选自《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作者武国忠。

 

序言: 如果家里有一个医生

 

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深深记得那天的情景:凌晨2点钟,父亲因突发性脑溢血,昏迷不醒,好心的邻居帮我们到处请医生,却迟迟不归。无助的母亲心急如焚,泪流满面,一遍一遍不停地呼唤着昏迷中的父亲。这一切,被幼小的我看在了眼里,心中暗想,“如果家里有一个医生,那该多好!”父亲住院10天后终于没有抵挡住病魔的纠缠而去世了,从那时起我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医生,做一个好医生。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离我们而去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我知道,幼时的这个誓言,早已决定了我的一生。

 

在漫长的学医道路上,我是比较幸运的,起步也比较早。我有一个叔叔是习武的,我从小跟他习拳,并学习跌打损伤的治疗方法。后来,又有幸接触到廖厚泽、胡海牙等杏林大医,他们把我领入中医之门,带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尤其是伤寒派的大家廖厚泽先生,我在他门下系统地学习了伤寒,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见习,收益无穷。从20多岁起临证看病,至今算一算也有将近20年了。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好医生就应该纯粹守在诊室接待病人。在诊室里,病人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走,往往一天就是三四十人,我没有太多时间跟他们细细交流。有的病人回去病好了,就不再找我了;有的病人回去吃了药,病没好,又找别的医生去了。总之,很多病人一去就如泥牛入海,再无音讯,我也不知道我开出去的药到底有多少效果?还有的病人,在我这里治好了,下次有病还来看,还会带着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最后,一个介绍一个,形成一条“病人链”。这虽然使我小有欣慰,但心里仍觉不安。我老在想:怎么现在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呢?怎么这个“病人链”断不了呢?无论如何,我都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儿时理想中那个“医生”的标准,总觉得自己欠病人一点什么东西。

 

古人云:大医治未病,中医治将病,下医治已病。我曾断言:中医好多病都能治,只要你抓住时机!但是,我坐在诊室里,都是已病之人来找我,其中很多人已经错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期。不会有人好端端地来医院挂个号,问我:“医生,我没病,您给我看看我以后会得什么病吧?”倒是有很多人,即使身上不舒服,仍然强挺着,非得到了难受得挺不住的时候才跑来找医生。对于这样的病人,我能治吗?能治!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场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却没能帮他避免。虽然病人病愈后千恩万谢,我却感觉受之有愧,总感觉自己仅仅是一个靠“治已病”而沽名钓誉的下工,面目可憎。

 

如何“治未病”呢?那就是养生。真正高明的医生,会让所有跟他有缘的人不生病!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说到养生,道家是做得非常好的,有很多独到的经验,于是我又四处拜求名师高人,深入研究道家的养生真谛,体会那种大道至简、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确,只要迈入这种境界,人一生是完全能像《黄帝内经》所说的“度百岁乃去”的,但很多人无缘接触这些养生之道。为什么无缘呢?并不是他们没有这个福气,而是我们做医生的没有尽到职责!所以,我感觉,把中医里最精华、最高妙的养生大道传播开来,让尽可能多的朋友知术得道,这是我的一大使命。

 

人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源于没有好好养生。中国的养生之道也是养心之道,它不仅仅是教人强身保命的,而且还教人改变生活中的一切弊端,包括改变不良的性格、改变恶习,从而扭转命运。

 

所以,对几乎所有的病人,我都会跟他们讲明养生的要义,找出他们在养生方面的缺失,让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当他们照着我的建议坚持去做以后,没多久不但健康改善了,而且整个生活也为之焕然一新,这是我和他们都非常乐意看到和向往的。

 

真正的养生之道,是以提升人的整个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当我发现自己能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基本合格的医生了。但是,我心中仍然忐忑不安。

 

从医近20年来,我坚持博览广学。一切治疗方法,无论中医、西医,遑论汤药、针灸,我都兼收并蓄,并在临床中使用、体会;凡是与医学相通的学问,包括武学、道家、史学等,我都去接触,去学习,并把它们跟医学、养生结合起来思考、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而,我热爱医学,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没感觉倦怠过。可是,这仍称不上博览广学。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不在于它本身,它与外界的一切都普遍地联系着,有一位老师化用陆放翁的一句诗鼓励我说:“汝果欲学医,功夫在医外。”我一直牢牢地记着这句话,因为,学医之人,不但要精通文史哲、儒释道,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这个社会。

 

有一段时间,我除了继续攻读医书,看病治人,还广泛接触社会,兼任了多种看起来和中医不沾边的社会职务。其实,恰恰这些“功夫在医外”的社会经历,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当今社会的现状,跳出“就病治病”的圈子,能开始从根本上探寻人生病的综合原因。这段很多医生都没有机会“跳出”的经历,给予了我在养生保健、治病救人方面经验的深度积淀和综合视野。

 

现在,我除了进行日常诊疗,做好一个本分的中医大夫外,还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养生之道的传播中。我想,这么多年的努力,图个什么呢?还不就是为了做个好医生?好医生不想利用他人的疾病和痛苦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享受,他希望自己与病人结缘,更希望与千千万万的还没有生病的人结养生缘;他希望众生都健健康康过一辈子。

 

现在,我要把我积累、探索了这么多年的东西,以最简单、最轻松的形式呈现给尽可能多的人,有朋友说我是厚积薄发,我毫不惭愧地点头称是,我知道这些看似轻松的文章后的沉重分量,之所以将其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只是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它!

 

武国忠

2008年6月10日于北京听息雅室

 


 

人要活到多少岁才算尽其天年

 

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

 

在长期从医经历中,我面对的病人是各种各样的,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想活到多大岁数?”令我惊讶的是,很多人都说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生命的长短与质量好坏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如果你对它关心不够,那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

 

我们的确应该为自己的健康长寿早作准备了,这个准备工作花不了您多少时间和金钱,但换来的却是高质量的生命。

 

高质量的生命就是活到“天年”。

 

那么多大岁数才能称为“天年”呢?《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早在几千年前,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就能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来推演人的一生了。

 

美国学者海尔弗里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得出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应该为120岁。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祖先对天年寿数的记载惊人地一致。

 

但是,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

 

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是什么导致我们生病,是谁偷走了我们四五十年的阳寿呢?

 

当然是阴气。

 

阴气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经常人为地伤害自己的阳气,助长自己的阴气,以至于半百而衰,不能终其天年。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帮我们指出来了。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不善养生的人喝酒就像喝饮料那样没有节制。喝酒喝多了以后,既伤人的精神,又伤人的脏腑和血脉。还有,常常把有害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成正常的,深陷各种健康误区而浑然不觉。比如,醉酒之后入房纵欲,伤于酒又劳于色,只贪图一时的欢欣,而肆意地纵欲妄泄,不知道保持自身的精气。另外像熬夜、暴饮暴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等等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导致人们半百而早衰,疾病缠身而不能终其天年!

 

有人说: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比过去长了,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但我想:这些长寿老人,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与现在是不相同的。如今这些整天劳心劳身的人们,他们的身体真的是不容乐观。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肩周炎、血管硬化等病,已过早地在这群三四十岁的人士身上出现了。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希望人人都有完美的成功和幸福,不希望有谁到了成功的时候忽然身体垮下去。但我不希望看到的这些事情,却天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在《黄帝内经》中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活到天年的光明大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我们随时随地都不要人为地去伤害自己的阳气,但我觉得这还说得不够,依我看,任何时候我们都还要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法培养自己的阳气,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要记住,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只要阳气一足,活到天年就不是梦想。

 

站桩养生法是最简单有效的长命之道

 

从事了近20年的中医诊疗工作,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简捷、最便利,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

 

现在,我们一般人的身体都缺乏适量运动,所以更应该通过卓有成效的运动方式来把身体调理好。但“没时间锻炼”和锻炼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把很多人锻炼身体的信心减弱了,在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学又不占时间且效果特别快、特别好的方法,这个方法我自己每天就在用。

 

我从小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练的是大成拳。这个拳没有什么招数和套路,就是“两手往胸前一抱,静静地站着”。这个动作在武术里叫做“站桩”,我把这个源自武术的方法运用到养生治病上,称之为“抱住健康”养生法。

 

至今为止,我发现,这个集养生、中医、武术于一体的保健方法,居然是目前所有锻炼身心的方法中最简捷,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

 

“抱住健康”养生法非常简单:随意地站立,双手在胸前环抱,全身都放松下来。

 

好了,就这么简单,使用这种“抱住健康”养生法,既节省时间又不占地方,我们看着电视也可以做,聊着天也可以做。我经常建议我的一些亲朋好友(或者患者朋友),每天下班回家后看着电视这么站半个小时,什么时间都不浪费。

 

有人会发出疑惑:这么有效的养生方法会这么简单吗?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大成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在七八岁的时候,身体极度虚弱,得了顽固性哮喘,这种病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治的。万般无奈时,著名的形意拳大师,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誉的郭云深先生把形意拳中的不传之秘——站桩养生功传授给了他,王芗斋先生就通过练这种养生功来调养身体,不仅病好了,而且身上不知不觉有了很深的功夫。

 

我现在介绍的这个“抱住健康”养生法,就是融合了王芗斋先生的神功和我自身的经验而成,其“随意站立、双手环抱、全身放松”的动作,恰恰会让人不自觉地形成最优的养生状态,能够直接把人体的很多特效穴位功能调动起来,因此,“抱住健康”养生法的原理就是在刺激人体的经络,它兼容人体经络穴位的众多养生功能。

 

首先,它调动的是足三里这一对大穴;另外,“抱住健康”法做得多了,就会感觉头顶上有一根线悬着,这就调动了头顶的百会穴;而手掌的环抱状态,正好又调动了劳宫穴;脚掌的站立状态,还调动了涌泉穴,让补心和养肾的两大要穴起作用。所以,练“抱住健康”法的时候,人往往手心、脚心会发热;还有,胸部、腹部和背部会充分放松,这又调和了任督二脉……全身所有对人体有用的穴位和经络,通过“抱住健康”法都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可谓“一站通经穴,一抱健康来”!

 

简简单单的“抱住健康”法,就这样把养身和养心完美地结合起来。多年的练习经验使我体会到,“抱住健康”是静中有大动,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奇穴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抱住健康”又是不静而真静,虽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

 

平时,我们的心如野马狂奔,不能急刹,而当“抱住健康”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放慢脚步,仿佛徜徉在明月清风中。

 

练“抱住健康”养生法时无须意守丹田,没必要摈除一切杂念,多想点令人愉悦的事吧,因为,心主喜,微微的喜悦比任何养心的药都好。这时,我们全身放松,无忧无虑,您看吧,没多久,您就会尝到什么是身体的大欢喜。

 


︱作者简介︱

武国忠,北京谦之堂首席特诊专家。先后师从伤寒名家廖厚泽先生、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海牙教授学习中医和针灸。多年临床经验,善于使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曾主编《中华仙学养生全书》、《陈撄宁仙学精要》、《活到天年》、《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人体通补手册》、《四大名医孔伯华医案解析》、《武国忠伤寒论临床带教》,点校《伤寒集注》、《本经疏证》、《治病法轨》等专业学术著作。曾多次担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生活》、山东卫视《养生》、河北卫视等多个健康栏目主讲嘉宾,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来源:摘选自《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作者:武国忠,图片来自网络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