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究竟是谁横在了中医西医之间割裂了一道鸿沟?

2017-12-26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但是说出来压力是很大的。毕竟在网络争议当中,一些人是习惯性思维,中医铁杆说得一概否定,反对中医的一概否定,这样的战斗看着激烈,实际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两种观点者,都是属于偏激了,在中医西医之间,多数的人是可以互相接受的,包括医生和病人,本人遇到的很多国医大师,也有一些西医专家,他们的治疗更加注重实效,有用性是他们接受的主要理由,因此他们对中西医都不排斥,临床讲究优势组合,该用中医用中医,该用西医用西医,必要了结合起来。从临床来看,这些医生也很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因为患者也常喜欢医生能用两种或多种理论解释清楚病情,并获得良好效果。

看的辩论多了,发觉真正主和者很多,而反对者有彼此,从网上匿名或实名的来看,也就那么几个人,什么场合都有,哪一个关于中医的文章后边总有评论或者恶意辱骂的,感觉看的多了,也总是那么几个观点,一是中医不科学,反对的声音。一种是绝对肯定的,盲目排斥现代所有的技术手段。

这两个群体存在,从形式造成中医西医的沟通障碍,他们互相听不得对方,见了就骂,但解决不了问题。看着热热闹闹,但对中医西医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中医西医不是仇人,从西医进入中国开始,都不是,一开始都经历了互相陌生到了解熟悉融合的过程,最初中医独大,西医主动接触中医的多;后来,西医在当权者和西方强大资本推动者,有了市场,但中西医交流不断。再后来庞大的中医市场制约了西医的推广,也就有了西医代言者废止中医行为,但中医依旧存在至今并越来越好。建国后,中医西医并存是主要模式,城市并存,农村也并存,而且中西医诊所很多,医院很多,医生很多,这不是说医生非要中西医而是社会需要,农村赤脚医生要懂中医西医才能生存,单一的往往不行。这就是现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变了,中医简便效廉验的优势被医院扩张所取代,因此中医被边缘化了,出现了中医西化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医热兴起和国家医保以及健康事业发展需要,中医又展示了很好的魅力,许多中医西化了又回来了,也有西医学习研究中医了。但从整体看,中医西医的交流并没有断裂。

学术界对中医西医交流保持积极态度,从科学研究,药理实验,分子生物学已经渗透到中医药研究的广大领域,很多人通过现代手段研究中医获得了突出成就,有了地位。这个中间不仅中医研究,西医也在研究,不仅中国研究,西方也在研究,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也广泛的渗透到中医西医当中。

这是客观存在,中医西医交流是发展需要,也是百姓需要。一个时代,健康的维护靠医生,而医生核心在于医术。医术就是能治疗疾病,不管中医西医,评价医生并不是以他中医西医多么纯粹来定,而是以是否能有效运用有力的手段。

而中西医都有各自有力有理有利的技术和手段,中医发端于中国,受众多是基础,而简单有效是特色,在内外妇儿以及疑难杂症方面作用突出。西医也好,容易量化,可以复制,在急危重症方面有优势,在搭建基层医疗服务架构上很有效。两者各有特色,每一样做好了都可以是好医生。尤其是现在社会分化,医疗模式多元化,单纯中医可以,单纯西医也可以,中医西医结合也可以。

这又是现实,所以如果辩论就必须立足于这个实际,又说中医不科学,现代知识解释不了,这可能是不到时候,现在技术发展不够。有说中医完美,而不顾现实发展,只不过夜郎自大,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现代化支持系统,中医也不好做起来。有人说西医多好,但是并不是所向无敌,常看到不少专家到了一些地方义诊,百姓不认,这能怪百姓愚昧吗?

实际上,这是狭隘的认识论。我们看到一些反对中医的,有人骂做中医黑,认为他们只信实验主义,不知道事物多样性,多角度,多元化。而中医内部一些人则保守的可以,拒绝一切现代技术,甚至对中医用听诊器、做彩超、做心电图等耿耿于怀,这是标准的中医么?他们能代表中医么?其实不能,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属性,它们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为什么不能利用呢?

这里的根本是认识问题,是思想出了问题,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知识学的不够。一方面是对中医不懂,乱七八糟的说,意气用事评价,或者受人指使恶意为之。总喜欢用自己或者少数人的说法代表真理。另一方面是对现代医学不懂。有些中医看个化验单不会,听诊器不会用,恶性肿瘤不会看,还以为全凭三个指头摸脉搞定一切,如果一味排斥,在很多时候只是展示自己浅薄。

医学形式的中医西医,是人为造成的,是历史发展造成的。对人类来讲,中医西医都是佑护人类健康的手段和技术,在精力能力充足情况下,懂中医懂西医都是懂学问,可以艺多不压身,而且可以优势互补。中西医之间应该团结起来,互通有无,共同努力对付疾病,而不需要割裂开来造出一条鸿沟。中医西医都是中国医疗的力量,两者并存也是中国医疗的独特优势之处,应该努力支持彼此,各自做到各自的极致,都有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百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