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2017-12-27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小时候得了红眼病,两只眼睛肿的看不见路,奶奶用缝衣服的针在我两只耳朵的耳垂处各放血十几滴,还别说,真的管用,感觉眼睛轻松了好多!那时候并不知道啥放血疗法,现在想起来在那个年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什么是刺络放血?

《内经》时代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内经》甚至认为刺络放血是治疗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棱针或粗而尖的针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施以针刺,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及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造成清浊不分的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急救作用

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