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季养肾正当时,注意走出伤肾的“雷区”

2018-01-12 王凤岐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导读

要维护好肾的健康,冬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季节。因为冬天带给人们的是寒。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最容易损伤人体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在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因此数九寒冬,养肾最为关键。

 

闭藏,冬季的养肾原则

 

闭藏是冬季的养生原则,闭藏好比就是储蓄,不断往银行里存钱。怎么闭藏呢,就是要像冬眠的动物一样,让自己处于“休眠”状态,不要轻易地漏精,不要去出汗。

 

睡觉要闭藏,所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醒了,我们就醒,太阳睡了,我们就睡。这不仅是冬季的养生原则,也是其他季节的一个养生原则。

 

取暖要闭藏,所谓“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就是说,你在冬天的时候,要远离寒冷,尽量呆在温暖的地方,但注意不要出大汗,因为冬天的汗,从人体里面排到人体表面,很耗体力。

 

心理也要闭藏,冬天需要的不是雄心壮志,而是放松心情。《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句话叫:“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个东西想要去买,你就当作已经买到了。如果早上起来,肚子饿,想要吃根油条,那就当作你已经吃了,翻个身继续睡。这种养生方法,听起来很可笑,其实它的核心是让您学会放松心情,因为恐入肾,紧张会伤害到你的肾气。

 

性爱也要闭藏。《内经》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但节欲并不是说不能有性生活,而应遵循年龄的规律和夫妻的实际情况加以调节。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走出伤肾的“雷区”

 

想要护肾,首先就得了解哪些是伤肾的“雷区”。只有避开这些“雷区”,肾脏才能安全。那么哪些行为会对肾脏造成伤害呢?

 

首先要说的便是房事。中国古代养生家一直主张“欲不可早”,因为“男子破阳太久,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久,则伤其血脉”。大思想家孔子,指出“君子有三戒”。三戒的第一条就是“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少之时,血气不足,过度贪色纵欲就会损伤到本身的精血,这样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更有甚者,对胎儿的发育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唐代孙思邈就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道:“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生子愚痴,多病短寿”。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一直提倡晚婚的原因。

 

就算成年人,对于房事也应有所节制。“夫 34 42930 34 14942 0 0 3560 0 0:00:12 0:00:04 0:00:08 3560者,生之本也”,纵欲太过,除伤肾精,对其他脏腑也会有所危害。中国古代共有200多位君王,但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过度纵欲所致。尤其是在冬天,人类更应当适当减少性生活。经常看《动物世界》的朋友肯定知道,动物大多数都会选择春天进行交配,冬天是很少有这种行为的。为什么?就是因为动物比人类更接近于自然,更懂得遵从自然规律。性生活会耗损肾精,不利于阳气的收藏,这与冬天“养藏”的原理是相悖的。

 

养肾的第二个“雷区”就是饮食过咸。到了冬天,热乎乎的炖菜成了人们的最爱。殊不知,菜是越炖越香,盐却越炖越多。比起吃炒盐、凉菜而言,冬天一不留神,盐就吃多了。虽说咸可以养肾,但是如果太咸的话,就会伤肾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规定,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但国人口味偏咸,从南到北,平均每天的食盐量都在15克以上,冬季的摄入量就更高了。夏天还无所谓,人体在出汗时可以顺便排出一些盐分。到了冬天,这个“排放渠道”被关闭了,这种危害就更明显了。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患脱发、高血压以及各种肾病,就是因为中国人的食盐摄入太多了。现在我们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倡少吃盐。前些时间北京普及限盐勺就是这个原因。

 

养肾的第三个“雷区”就是“防恐”。这里的“防恐”不是防恐怖分子,而是要我们保持情绪的平和,防止受到过度惊吓。中医认为情致与脏腑是相通的,故有“五脏对五志”之说。肾最怕的就是恐,恐则气下,使肾气不固,精气下陷。比如有些病人在突然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本来医生认为他还可以活两年,但实际上他却半年不到就死了。就是因为心中的恐惧过度地消耗了肾精。人没有了精气,自然就死了。就算是正常人,经常在恐惧中生活,那么迟早也是会生病的。

 

《古今医案按·诸虫》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醉酒后误饮了生有小红虫的水。他为此惶恐不安,结果生了重病。医家得知他得病的原委后,便将红线剪断如蛆状,然后加入巴豆,和入稀饭后治成丸,给他服下。由于巴豆的作用,病人服药后大泻,于便盆中看到有红蛆状物,以为虫已被驱出体内,病自然而然就好了。所以冬天注意不要使自己受到惊吓。

 

中医补肾有名堂:阴虚阳虚要分清

 

我们说过了,养肾是“防守”。若是只有防守没有进攻,早晚都会成为“瓮中之鳖”。如果只有进攻没有防守,就相当于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只有进攻与防守同时进行,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一提到补肾,有些人可能立马就来了精神:“补肾应吃××,广告都是这么说的。”且不论这类产品是否真如广告所言那么神奇,单就肾虚来讲,也是分不同类型的。你如果连自己属于哪种情况都分不清就乱服药,无异于闭着眼睛打仗,不惨败才怪。

 

疾病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医认为主要是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用药,往往也是采取去其多,补其不足,以使阴阳重新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之中。如果本来就多,你却非要补;本来就少,你却非要泄,只会使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结果是越治越糟。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补肾。想要补肾,首先就得判断自己是不是肾虚。如果肾脏原本健康你却盲目滥补,只会将原来的平衡打破。这就相当于在一件新衣服上打一个补丁,好衣服也变成烂衣服了。

 

退一步讲,就算肾虚了,也要分清是属于哪种肾虚。肾虚一般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那么如何区分自己属于哪种呢?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自己怕热还是怕冷。阴虚是水少火多,这样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内热症状,比如说脸发红,口干烦躁,爱出汗,五心烦热。五心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两手心,两脚心,还有心口。阳虚是火少水多,表现出来的是寒症,比如说四肢发凉,怕冷,面色苍白等。

 

中医一般倾向性认为,肾阳虚体现的是功能上的匮乏,而肾阴虚体现的是物质上的缺乏。这句话怎么来理解呢?比如说肾阴虚,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比如说肾精这块,就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脱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样的人要么生下来就比较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天不足”,要么由于性生活过于频繁或是劳力过度。这里的“劳力”即包括脑力又包括体力。此类患者一般以中青年人为多。

 

肾阳虚主要体现在功能上,比如说男同志如果肾阳虚,阴茎的勃起就会无力,精液也会稀薄。如果是女人,还有可能会出现不孕的危险。肾阳虚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当然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这个是共同的症状。

 

肾虚最忌讳的就是补反。比如自己明明是肾阴虚,却服用壮阳药,只会让虚者愈虚,情况更加严重了。只有分清病情,在治疗时辨证施治,才能见效。

 

关于补肾,明代医家薛己曾说过,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最善补肾,这点我们可以用来借鉴。

 

“六味地黄丸”与“八味地黄丸”

 

大家对六味地黄丸应该不会陌生了,这是一味生活中很常见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的效果非常显著。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从六味地黄丸的药方组成来说,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牧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其中熟地黄可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而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的主要功效则是健脾,脾为后天,肾为先天,通过培补后天而使先天强壮,可见此药是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因此对于肾阴虚患者来说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阳虚者就不适合服用了,否则只会“雪上加霜”。

 

那么肾阳虚患者吃什么呢?吃八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又叫“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附子两味药。八味地黄丸一方主要来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从而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虽说这两味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肾效果,但患者在服食之间最好向医师咨询,且不可盲目服用。

 

当然了,肾阴虚与肾阳虚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无论哪种肾虚,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了,就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也就是说肾阴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阳虚的症状,肾阳虚时间长了也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高明的医家在补肾时往往追求“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作者简介 |

王凤岐,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著名中医药养生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全国中医药编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与配制考试认证鉴定站站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总监、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北京大医堂养生机构首席专家。

 

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在中医药临床及学术上造诣深厚,曾负责组织并参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意大利、法国、阿联酋、加拿大、南美和非洲等地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及医疗活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并受聘于台湾中医师协会会长顾问、香港中医师公众顾问、南美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智医师联合会总监、马来西亚医学保健协会副会长等职。是大陆第一位应邀赴台湾访问的中医学者,并任大陆第一届海协会理事,在港台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著有《王凤岐的养生餐桌》、《王凤岐带你走出养生误区》、《春夏秋冬说养生》、《成语中的养生智慧》等畅销书。

 

来源:王凤岐的养生厨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