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 抵御秋老虎
编者按
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这段时间为“秋老虎”。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此时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气温高,湿度小,极易对人体造成损伤。那如何抵御“秋老虎”呢? |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所说的立秋以后短期回热的一段天气,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在这些日子里,闷热反扑,程度不亚于炎夏时的烈日当头,紫外线的强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秋老虎最易袭击四类人,即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因慢性疾病而体质虚弱的人。特别是气温高、湿度小、空气干燥,极易对人体造成损伤,中医学称其为秋燥。这是初秋时节引发人体生病的主要原因。
秋燥对人体伤害大
秋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秋天的干燥气候使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指人体因感受秋季燥邪而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就是说,秋燥可根据其程度不同分为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
当秋季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降低时,如果相对湿度小于40%,人体就会因感到干燥而不舒服,皮肤黏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便会出现皮肤干涩粗糙、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现象。此时尚处于亚健康状态,若及时预防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如果秋燥没有得到及时预防和控制,便会出现发热、头痛汗少、咳嗽少痰、鼻孔干燥、口渴等症状,即中医所说的“温燥证”。可见,积极地预防秋老虎对人体的危害,是避免秋季罹患疾病的重要措施。
起居养生打败秋老虎
在秋老虎肆虐期间,应该适当调节居室或办公室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室内温度26℃~28℃为宜,相对湿度以40%~60%为最佳;开空调时要特别注意关闭其除湿系统,以避免湿气的丢失而加剧干燥。
在居室或办公室内养一些花草或观赏鱼,除具有美化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此外,也可以选择高质量的空气加湿器来提高空气湿度。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写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在秋季的三个月里,作息时间要如同鸡一样,早睡早起。早睡指晚10点左右,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指早晨6点左右,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对秋老虎的防御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延伸阅读】
教你五招,防病治病
第一招──防便秘
秋天,由于地表的温差加大,使天气转为温燥,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使人出现皮肤粗糙、口眼干燥、咽痛及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便秘还会加大腹部压力,容易促使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发生脑中风、肠中风、心梗等。所以,老人此时要注意多饮水,多补充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饮水量每日不要低于 1500 毫升,在水中加点盐与蜂蜜,防便秘效果更好。
第二招──调脾胃
“秋老虎”时节,寒凉饮食要减少,如冷饮、凉拌菜、西瓜、黄瓜等要少吃。因为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体消耗较大,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如果再选择寒凉食物,容易使原本虚弱的脾胃更加脆弱。
第三招──护阳气
老人此时要早睡早起,维护好机体的生物钟及免疫力。秋季风雨渐多,气候多变,被称之为多事之秋。入秋后,人体抗病与消化功能呈下降趋势,如果不当心饮食调节与衣服添加,容易发生腹泻、咳嗽等。秋高气爽时,老人要加强室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夜间睡觉时,不宜开空调、风扇,要将腹部、腰部保护好,避免受凉。
第四招──增营养
俗称“入夏无病三分虚”,由此可见,夏天对机体的耗损是很大的,此时可适当进补一些高蛋白饮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提高机体组织修复的能力。为预防冬季常见病,如哮喘、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要注意所摄饮食既可消暑排毒,又能增进食欲与补养,可喝些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银耳粥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干果,如香蕉、菜花、芝麻、核桃等,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因夏天排汗而丢失的钾、钠、磷等。
第五招──防杂病
中秋以前,有些地区天气仍潮湿闷热,此时仍然要预防病菌污染食物。因此,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度,如果发生变质与霉变,要及时丢弃,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痢疾、伤寒等疾病。
养阴生津,糖尿病人喝太子参茶
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刘汶指出,中医认为“气随液脱”,体液大量流失会导致耗气伤阳,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气阴两虚,大量出汗尤其会导致耗气耗阴,使体力更加虚弱,免疫力低下,同时,导致体内水分流失,糖分增高,易引起血液黏滞,诱发冠心病、脑梗塞等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尤其女性糖友,出汗太多时体液减少,导致尿液不足,膀胱、尿道不能得到很好“冲洗”,加上血糖高本身就容易感染细菌,故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防好最后一班暑气。
“秋老虎”的桑拿天由于出汗太多,糖友要格外注意补充水分。刘主任建议,糖友可以喝一些自制的中药茶,这样能够及时补充丢失掉的水分。在药店买些太子参、麦冬和五味子,其中,太子参 30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10 克,先加水炖二十分钟,然后少量频服就可以。每天坚持饮用,可以避免水分流失和身体虚弱。也可以直接用麦冬泡水喝也能达到养阴生津的目的。
|作者介绍|
张国玺(1952-2012),男,1952年出生,中医养生专家,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家庭医药》杂志编委等职。2012年4月10日在西双版纳游玩植物园返回途中,遭遇车祸去世。
|医生介绍|
刘汶,1963年3月出生。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来源:保健时报(2015-8-27)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中医宝典】热文推荐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