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古典直播大课:AI时代,职场人如何应对未来1-3年冲击?

古典古少侠 古典古少侠 2023-11-26
这是古典古少侠的第566篇原创文章

过去几个月大家都被AI刷屏了。

 

我自己大部分时间也都在研究AI,一边跟投资圈的大佬聊,一边把市面上的应用场景基本都体验了一遍。

 

昨天专门做了一场直播大课,汇报我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总结,以及对未来1-3年趋势的预判。

 

分3个部分:

 

第一,AI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不聊算法,就讲和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部分。

第二,AI时代,普通人如何学习?

第三,普通人如何规划自己职业发展?会讲一个特别直接的避坑指南,你可以对比自己当下方向是否会踩坑。

 

 

 

01
AI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AI到底是一个小冲击,还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提出过,因为我们经历过很多冲动期了。


3年前比特币盛行,很多人倾尽全部资产去炒虚拟货币、挖矿,去年元宇宙也非常热,但都是昙花一现。

 

那今天AI是一个短暂的话题,还是真正需要我们 AII in 的领域?

 

我一开始也在观望,直到这几个月深入研究后,有一个明确的感受:AI一定会在未来10年,每隔一段时间,带给我们一次冲击。

 

最直接的信号是,已经有很多大厂入局AI,国外知名的有OpenAI、DeepMind,国内像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大公司也纷纷跟进。这至少是比新能源汽车更大的体量。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李开复也公开说,AI的机会远比当年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还要大。
 
所以,这一定不是一个短期的小风波,而是划时代的开始。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冲击这么大,为什么很多人没感觉?

 

因为大部分人还不理解AI,就好像十几年前,不理解QQ、微信、微博,错过淘宝、阿里、电商、美团这一系列的机会。

 

未来学家称这个现象为Future Shock,就是人类对未来冲击的震撼——未来扑面而来,无法适应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有点像中国学生去美国上学,发现同学随便举手、乱问问题,还可以把脚搭在桌子上。和这种文化冲击一模一样。

 

为什么这次的冲击会这么严重?

 

首先,AI发展速度太快。在公众号和朋友圈里搜AI,就会发现无数相关的话题。而且它的增长速度不是线性,是指数级的。

 

就像池塘效应,池塘里的荷叶在第一天长出一片,第二天长出两片,直到开满半个池塘,用了49天时间,但荷叶开满另外半个池塘,只需要一天时间!

 

大部分人感觉不到AI带来的变化,是因为只看到前面从1片到2片的荷叶,如果在行业前端,会发现变化是相当快的。

 

我自己就在训练一个AI。两个月前团队帮我算账,如果把我七八百万字输入进去,大概20万美金。

 

而前几天产品经理告诉我,只需要一个月120美金了,当然调教和语料库要另外花7、8万。还没结束,同事说再等几个月,开发商出现,价格还能更低。

 

其次,AI带来的变化更多元。

 

我有个朋友发过一个软件,里面有二三十个AI使用的场景,付9块9就可以用一个月,有近4万人付费。但其实这个系统在网上是开源的,他只是在外面套了一个壳子。

 

我不是让大家模仿这种割韭菜的行为,而是想说,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爱迪生,在AI的基础上,重新发明各种东西。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上大学那会儿,我去网吧注册了一个五位数QQ送给了前女友,又注册了一个六位数QQ,用到了今天。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互联网,非常震撼。也就是那一年,马云看到了黄页。你看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

 

今天又有一次机会了,希望你是那个打开窗口,点击一下看到未来可能性的人。

 

 

 

02

AI时代,我们如何学习?

 

随着AI越来越强,网上反而出现了一股反学的思潮:学什么习,能学成AI这样吗?

 

我想说,当然要学。AI是你傻他也傻,你聪明他更聪明的状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我告诉AI,请介绍某本书及作者,AI会生成对应答案。

 

但如果我说请从三个角度介绍这位作者,一是他过去的成就,二是这本书在作者作品集里的位置,三是这本书获得的奖项,以及行业地位。AI给的答案含金量就越高。

 

你的标准越清晰,细节越多,AI能给到的结果也就有越高的价值。

 

所以这个时代读书、学习比以前更加重要,但它的角度变了。

 

第一,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会共享,但见识每个人都不一样。先提什么问题,再提什么问题?你的提问角度是什么?如果本身没有这些心理词典,AI再强也回答不了。

 

没必要记录一本书,但要理解它是从什么角度、什么高度去切入这个领域。

 

我们和AI,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导演不一定会演,但他知道终极效果,他见过美好的事情,他有很好的审美。

 

你不断给AI提各种角度的问题,你给它说戏,AI来表达。“再悲伤一点”,“来个温情的音乐”。

 

所以更重要的是审美,而不是制作。我们去阅读、学习的时候,要关注的也不再是结果,而是思路。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第二,旅途比地图更重要。
 

我自己有段时间就特别不爱去听很多知识付费产品,因为它快速把一本需要五六小时体验的旅程,变成了一张地图,15分钟告诉你作者是谁,讲了什么要点。

 

但你知道,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旅途中间。

 

你即使看了50张地图,但坐在家里哪都没去,依然没什么用。哪怕一个世界顶级的旅行玩家告诉你,50个风景很好的地方,也不如你迈出家门,在春光下待一下午。

 
阅读就是这样,不是快速获得多少知识,因为谁也比不过AI,重要的是有多少体验。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第三,输出和输入一样重要。
 

很多人问,这个时代还需要写作吗?

不仅需要,而且更加稀缺和重要。

 

未来,写作会越来越像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当有了电灯之后,你可能不会天天点蜡烛,但烛光会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出现,比如晚餐加烛光就有了情调。

 

也像毛笔字,当硬笔普及之后,毛笔字就成了墨宝。

 

同样,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能输出有你的洞见、思维、价值观和温度的内容,你的每个文字,就会像晚餐时的蜡烛一样,比电灯珍贵很多倍。

 

为什么说输出和输入一样重要呢?

 

我有个朋友叫万维钢,我们当时在得到做专栏时,就感叹他《精英日课》的定位做得太好了。


一个物理学专业人士,把国外最新的英文书,翻译到国内来,是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事情。

 

但到第三、第四季的时候,遇到了问题:过去已经有三四十本书了,当下也在持续出,但对于一个用户来说,都是新书,没必要去追最新的,可能对两年前那本更感兴趣。所以新鲜感消失了。

 

那为什么老万的专栏还卖这么好呢?其实是读他的人根本不在意那本书是不是新书,就想知道这事老万是怎么看的。

 

当我们熬过3年之后,终于意识到了,再牛、再新的信息也不值钱,我们要看的是新知识穿过老万。

 

所以在AI时代,每个人要输出,并且要找到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体温来输出,你会成为这个时代非常有价值的人。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小结一下,AI时代,学习和读书能带来什么?

 

第一,增加心理词典,面对AI你能提出好问题;
第二,提高行动勇气,要去旅行,不要只在家看地图;
第三,增强自我体验,输出带着你体温的文字,才会成为一个独特、有魅力的人。



03
AI对职业的影响?

 
接下来看AI对于职业的影响。
 
很多人关心,谁会被淘汰,谁很难被替代?
 
先纠正一个很重要的概念,AI很难完全覆盖一份工作,任何工作都有可以被AI取代和无法取代的部分。
 
OpenAI官方定义为职业的暴露值,暴露值越高,能被替代的比例越大。
 
下面这张图是对照职业大典,列出了替代率最高和最低的各25个职业。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可以看到,翻译是最容易替代的职业。现在AI翻译胜过大部分四六级学生,我自己看论文和报告,会直接问AI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它会用中文告诉我内容摘要。
 
再看另一个维度。最难被取代的职业,像模具设计、园林绿化,需要动手的职业AI没法替代。

但也有一部分要注意,比如缝纫工、保洁员,不是不能替代,是不想替代,因为本身足够便宜。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产生冲击,工业化替代了手工业人群,数据化替代了更高层的人。AI不是在工业化、数据化之前找到缝隙填补,而是占据了一块更大的面积。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科技的水流源源流过,像一条大河横亘在每个人面前。你要么去河对岸,要么留在此岸,要么留在AI大潮里犹豫。
 
也就是说,要么你就彻底征服AI,要么就完全躺平,最难的就是在大水中浮沉。
 
因为最下面紫色这段人群反正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所以没那么痛苦;上面那段蓝色,包含很多互联网高管,他们从年薪一两百万到失业,最后发现只能开滴滴,落差最大,也最难受。
 
普通人怎么办呢?有3个方向。
 
第一,主动复杂化。
 
+AI。如果你已经被水冲了,首先得学会游泳,先别说要去做多少,先游到岸边。

+经管。比较复杂的事情AI处理不了,比如我们公司的教研经理,我反复提醒他们,很多教研一定会被取代,所以必须加点管理、销售或运营。

+社交。比如陪诊服务,既帮你挂号,也帮你带路。

+创意。艺术家是不会被取代的。
 
第二,把热爱做到身边的第一名。
 
举个例子,2017年,欧洲街头霸王比赛,里面有个叫斯芬的人,他是个盲人,能通过别人按键的声音判断对方出拳的速度。
 
就这样打入了欧洲杯的第48名。这人在推特上的名声比当年的第一名还要大,因为情绪价值拉满。
 
不用想做多牛的第一名,身边的第一就很感人。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所以未来的一种活法,就是把手艺变成一门生意——有一门手艺,你能舒服赚钱;运气超级好的人,抓一个机会暴得大名;实在不行,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活得很好。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有人说,我做不到怎么办呢?
 
给你第三个建议,指南针大于地图。
 
地图是基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而成,但在AI时代,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地图不再好用了。
 
东方甄选这个团队就是如此,他们当年转型的时候,没有地图,只知道要活下去。当时他们就想,那能做什么?
 
新东方有品牌,加一群表达能力很好的人,加最新趋势,加一些资本,于是锁定了助农直播这个方向。
 
最近他们又打算进军旅游业。因为新东方发现,新东方品牌+资本+口才+任何热门行业,都有机会。之前去云南直播,就是在测试这个项目。未来新东方有可能会形成口语表达+ 任何项目的形式。
 
内心的热爱就是指南针,加外界的机会就是方向。

 ▲后台回复“回放”,领大课视频▲

最后总结一下,AI时代,普通人如何规划自己职业方向?
 
第一,加AI,加经管,加社交和加创意;
第二,最好的方式是把热爱干到第一名;
第三,找到内在的指南针,比找到具体路径重要。
 
希望你尽快去体验AI,适应AI,拥抱AI,
追寻独特、追寻意义,
成为AI时代大写的人。





近期活动:


AI时代阅读,旅途比地图更重要。不仅要读书,也看到它边界是什么,它的反面是什么,有什么可以扩展的东西。


如何读透一本书,我推荐你学习SS卡片读写法,这是我阅读写作将近20年,总结出来的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可以扫下方海报二维码,参加我发起的【阅读写作3天训练营】,已经到66期了。


在里边我会分享,我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所有底层读写心法,一站式打通从读到写的全过程。只需0.99元,4月24日开营。


  👇扫码报名学习👇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即可):

1.《古典:AI大爆发,会多大程度改变职场?》

2.《比尔盖茨最新观点:对AI时代的开启、应用和未来预测》

3.《211学生毕业5年存款5千:当个“废物”真挺好的》

4.《古典:AI已经这么强了,我们还用学习吗?》

5.《人生规划6本书:长期看,人生非常有规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