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啦啦”杯征文丨陈永寿:家乡的那口老泉

陈永寿 莆田作家 2020-09-08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文丨陈永寿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回到村子时,已是夕阳西下,暮色四合了。

  于村口不经意的一瞥,那口老泉静默着闯进视线,不复昨日的喧嚣。就那么残破孤单冷落着,如同一位经过岁月剥蚀的老人,悄无声息地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里,沧桑是它唯一的表情。

  记忆里,老泉是整个村子的命脉。用青石砌成的泉子足有三米深,坑坑洼洼的泉壁上青苔遍布。从方方正正的泉口俯身一望,就有一汪清泉在泉底潋潋生光。每天来挑水的村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早上和傍晚,水桶的吱呀声,挑水人的喧哗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站在青石铺就的泉子台上,把一只水桶挂在扁担钩上,送进泉子里,水桶接触到水面时,用力摆动扁担使水桶倾斜着浸入水中,饮满水再两手用力把水桶拽上来。长年累月挑水的人汲水的技术自然没得说,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对于新手来说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不但水打不上来,还会把水桶掉进泉子里。只有回家找家什,象铁筢篱等物件,满泉子捞。熟手挑起两桶水,两臂自然摆动,扁担颤悠悠地上下晃动,随着扁担晃动的节奏,大步流星气定神闲地穿行在同是青石铺就的小巷里。生手挑着一担水是洋相百出,担在肩上似有千斤重,身子扭曲着,两手用力地把扁担往上托,歪歪扭扭的胡乱迈着步子,桶里的水不时地泼洒出来。

  泉子里的水清澈甘甜。小时候一年四季喝生水,在外疯玩,一回到家口渴难耐时,抓起水舀子从水缸里舀出水来就喝,即使寒冬腊月也一样,绝不会担心闹肚子。用泉水沏的茶,茶色明澈,丰润透亮,喝起来香味醇厚,齿颊回甘。生人来家中做客,总会问这水里是不是放了糖。小时候去小姨家玩,他们那里的水苦涩难咽,就是俗称的懒水,喝惯家里甜水的我对那种水望而生畏,连梦中都嘀咕:“我要回家,小姨家的水不好喝。”

  泉子长年累月地丰盈着,少有干涸的时候,即使遇到大旱,水位下降了也仍有水源源不断地从泉眼里汩汩地渗出来,在泉子底形成一个小潭。这时候就需要人下到泉子底去舀水,小孩子对这种事总是乐于担当。攀着滑溜溜的泉壁,踩着泉壁上的乱石下到泉底,用水舀子一勺一勺地把渗出来的清凌凌的水舀到桶里,满了,上面的大人就把水提上去,再放另一个桶下来。每到夏天中午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会用铝水壶来打水,真是天然的消暑佳品,清凉无比,绝不亚于现在冰镇的各色饮料。

  农闲时或下地干活的空当,大姑娘小媳妇们就聚在泉子出口处洗衣服,讲究的总会把洗完的衣服再拿到泉子边,打上泉水重新洗濯一番。泉子北面地势高,突兀着形成一处陡坡,坡上长着几棵高大的龙眼树和成片的灌木,坡下的石缝中爬满了爬墙虎,到了深秋,经霜的爬墙虎叶子红得鲜艳欲滴。洗完的衣服散落在陡坡的石头上,夏天,用不了个把钟头就晾晒一干。

  冬天,阳光温暖的日子里这里正好隐风朝阳,阳光暖暖的照着,连空气都干净而发亮,大人们边拉呱边干着手里的活,我会去扯那些红透了的爬墙虎叶子玩,惊叹于这份冬天里少有的美丽。地瓜收了的时候,还会有人用盆盛了拣出来的小地瓜,拿到泉子边。把盆里放满水然后不停地磨,不久,所有的地瓜皮就鲜亮亮的,如沐浴之后的顽童,神采动人。各家各户需要淘洗从地泥里刚拔出的白萝卜(俗称“菜头”)时,也乐意到泉子边淘洗、冲净,这样用水方便,也省了往家挑水。

  每个朝阳初升的早晨和炊烟缭绕的黄昏,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祥和宁静中,挑水人的脚步在每个角落回荡。冬天,挑水时泼洒的水在路面上,挑水的人都小心翼翼,放慢脚步,父亲总担心母亲,大冷天要去挑水,我和大哥体恤母亲挑水的不易,不敢轻易从水缸里舀水戏耍。

  众人盼望的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在我上初中时村子里就拉上了自来水,水源就是这口甘甜清冽的泉水。之后,乡亲们只要在家拧开水龙头,清清的泉水就喷涌而出。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了,岁月变迁,老泉已完全不见了昔日模样,水泥砌成的栏杆和泉子台比青石板多了生硬和冷漠,也日渐陈旧,老泉一天天老去,无情的光阴凝固于一潭死水中。

  暮色里心头掠过深深的惆怅与无奈,白云苍狗,那汩汩的泉水只在记忆里奔涌了。

   

-END-


△作者简介:陈永寿,仙游县作协常务理事,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字50多万字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为繁荣和促进本土文学创作,讴歌美丽莆田,分享美丽生活,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文活动即日起正式启动!

  一、主办单位:

  莆田市兰溪诗社(微信公众号:lanxishige)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莆田后黄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二、承办单位:

  《莆田作家》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ptzj2014)

  三、独家冠名赞助单位:

  福建花啦啦园艺有限公司

  四、协办单位:

  艾语佳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莆田聪明花开作文精品班

  五、征文主题:

  美丽莆田,美丽生活。

  凡与“美丽莆田、美丽生活”有关的人、事、景、物均可入文/诗。

  六、征文体裁:

  散文、诗歌(现代诗或古体诗)均可。

  七、征文对象:

  莆田籍作者;在莆学习、工作、生活的非莆田籍作者。

  八、征文要求:

  1、参赛作品应确保原创,不得抄袭、套写,作者文责自负。

  2、参赛作品整理在同一份WORD文档中,发送到大赛征稿邮箱:ptzj2014@163.com。邮件主题写明【“花啦啦”杯+体裁+作者姓名+标题】

  3、每位作者限投一篇(组)作品,散文不超过5000字,诗歌(包括组诗)不超过200行。

  4、为确保公平,参赛作品要求未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或新媒体上发布的,否则一经发现取消参评资格。

  5、参赛作品在文末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微信)、地址及单位。不需要简历。

  九、截稿日期:

  2018年9月1日24:00。

  十、奖项、奖金设置:

  一等奖:1名,价值2000元大礼包+1000元奖金+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每人价值1000元大礼包+500元奖金+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每人价值500元大礼包+200元奖金+获奖证书

  人气奖:10名,每人价值200元礼包+获奖证书

  同时,为培养校园文学新人,针对在莆学子、在外地莆籍学生,大赛加设“花啦啦校园奖”若干名:

  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每人5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每人300元奖金+礼品+获奖证书

  十一、征文评选:

  分初评和终评。

  1、初评:

  由《兰溪诗歌》编辑部、《莆田作家》编辑部联合初选,入围作品授权《莆田作家》公众平台首发,并授权《兰溪诗歌》《后黄景区》等微信公众号转发。

  入围作品在上述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后,作者可前往“福建花啦啦园艺莆田旗舰店”领取价值58元礼品一份(鲜花花束/绿植盆栽/花瓶花器任选一项)。

  2、终评:

  邀请省内著名诗人、作家担任终评评委。

  终评采取“读者投票+终审评委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读者投票权重占30%,评委打分权重占70%。

  十二、活动颁奖:

  将择时在“中国最美乡村”“省级生态休闲乡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南洋风情村”“兰溪诗社诗歌创作基地”——后黄景区举办颁奖活动,邀请省内著名作家、诗人及所有获奖作者参加。具体颁奖活动议程另行通知。

  十三、其他事项:

  本次“花啦啦”杯文学奖征文活动为纯公益性,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文活动组委会

2018年6月30日


延伸阅读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花啦啦”杯征文丨许子和:逐梦

“花啦啦”杯征文丨黎崖:木兰溪畔的故乡

“花啦啦”杯征文丨刘青华:一神一庙一座城

“花啦啦”杯征文丨双寒:城市的植物(组诗)

“花啦啦”杯征文丨陈华斌:乡村记忆之看电影

“花啦啦”杯征文丨黄玉清:蛾饼

“花啦啦”杯征文丨镇上中学的俞老师

“花啦啦”杯征文丨陈航:木兰溪——我的乳娘

“花啦啦”杯征文丨王雪玉:木麻黄须

“花啦啦”杯征文丨王贞:河

“花啦啦”杯征文丨陈俊杰:致桑子

“花啦啦”杯征文丨苏达贤:小雨伞

“花啦啦”杯征文丨潘国泉:五律《访智泉书院》

“花啦啦”杯征文丨余永东:母亲的针线篮

“花啦啦”杯征文丨梦奇:千载流传颂美诗

“花啦啦”杯征文丨黄鸿彬:乡间花事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慕白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