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考古学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古学。今天,让小招带你走近这个专业,了解一下吧!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定位
依托“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考古教学体系、考古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打造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人才需求的、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考古学专业。
培养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考古发掘、考古实验室操作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田野实践能力和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考古专业人才,助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历史沿革
特色优势
01
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结合多年来学生培养的理念,创造性提出并建立了“课堂-田野-实验室”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拓展学生学术视野,优化学生技能养成,在考古教学改革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02
学科交叉培养创新性人才
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与校内外、国内外材料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专业开展广范围、多渠道的多学科交叉教研探索,培养创新型考古文博人才。
03
国际化程度高
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欧美亚太国家和地区3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
课程设计
核心课程设置根据毕业要求,本专业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为课堂讲授和实践环节,其中实践环节又包括实践课程和课程内实践。课堂讲授对应的课程模块为历史学和考古学基础课程和专门考古课程,实践课程和科技考古课程对应实践环节。
师资队伍
01
基层教学团队
形成由系主任牵头、资深教授、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负责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课题体系的规划与设计以及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查。组织、完善了四个教研室(史前、三代、汉唐、科技)。形成定期(一个月)教研制度,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慕课等新教学方式。贯彻梯队建设,根据任课教师学术专长,每门课程都确定了A、B角任课教师。
02
引育并举的战略
自2017年以来,引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优秀专家3人。另一方面,加大对原有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齐鲁青年学者”1人。现有全职专业教师33人,9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海归博士3人。具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称号的学者达6人之多,占师资总数的20%。专业教师正高级占比33%,副高级占比43%,中级占比24%。5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
毕业跟踪调查
本专业建立了毕业生中期发展追踪调查制度和深造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招生-培养-毕业生发展的完整闭环。每年通过问卷调查、校友访谈、专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学院、学系对校友发展和社会反馈高度重视,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中认真吸纳调研成果助推专业建设。
01
深造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70%以上进入北京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重点院校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进入机关、学校、博物馆等领域就业。
02
毕业生中期调查
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总体满意度是96.55%;在人才培养的六个具体方面中,对“培养目标和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的认可度是100%,对“课程体系”和“学习成果与收获”的认可度是96.55%。在同等分数、同类院校专业情况下,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推荐度是93.10%。
03
外部评价
深造单位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调查显示,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表现、岗位胜任和工作稳定情况,深造单位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100%评价“非常好”),同时建议加强外语应用能力、国际化教学、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
「人文科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英语「社会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财政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金融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新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法学
「理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物理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生物科学
「工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战略新兴专业 | 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战略新兴专业 | 山东大学智能制造工程
战略新兴专业 | 山东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信息安全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医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药学国家级一流专业 |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山东大学本科招办
来源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封面 / 周心怡
编辑 / 黄思佳
责编 / 宋沁潞 万钊廷